六祖人人瑰宝坛经妙行品第五之一何名坐禅(二)
[星云人人题目讲授]
怎样不着心?
在《坐禅品》里,六祖人人汇报我们怎样参禅打坐,首要的就是要我们“心无所住”;心无所住,就是不着心。
心怎样才气不住着呢?在《维摩经》中,维摩居士汇报舍利弗打坐的要点有三:
要不依身:智者观心,愚者枯坐。要不依心:不能依妄心而动,乃至净心亦不行住着。不依三界:打坐时,对付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各种优劣,均不行执取。
以是,古德有云:“一念不生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般若经》中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
在《大乘起信论》里,把我们的心分为“真如门”与“生灭门”。所谓“同心用心开二门”。
怎样才气进入心真如门呢?偶然辰,我们用必定的入门,必定本身的信念、真心、悲心、道心,从必定里依真如门而入。偶然辰,从否认的方面来入道,所谓否认,譬喻无四相: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六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六尘:无色、声、香、味、触、法,从否认内里无、无、无到最后,“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个真实的天下便能跃然出此刻我们面前。
因此,我们的心,偶然辰“即心即佛”,偶然辰“非心非佛”,要“非心非佛”,才气“即心即佛”;要“即心即佛”,才气非心非佛“。
心偶然辰是不行靠的,由于,心有分別,心有妄念,心有爱嗔。我们要把妄心转为真心,才气见到本身的原来脸孔。有一首偈语说:“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即是罪生时。:还有一首偈语说:“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要求佛但求心,知透心性心是佛。”以是,即心即佛。可是,纵然即心即佛,也不能着心,你一着心,那就是分別心,那就是凡夫的心,可以或许不着心,当劣等于佛心,等于禅心!
[经文]
妄无地方,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韶光。作此见者,障自天性,却被净缚。
[星云人人译文]
虛妄沒有必然的地方,有了执着,就是虛妄。净本来也沒有形相,此刻却立出了净的形相,还嗣魅这是修行的韶光;有了这样的看法,就会障蔽本身的真如自性,反而被净相所缠缚。
[补注]
原来清净的自性内里是没有形象的,你要立了个“净”的形象,也是妄象。若说看净是工夫,却把本身天性障住了,拿这个净把你捆住了。总是追净追净,把原本谁人真净丢了,又多了一层障道的人缘。这就是着心着净的过失。
[星云人人题目讲授]
妄固缚人,净怎样缚人呢?
禅宗三祖僧灿人人的《信念铭》说:“至道无难,云端佛学,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大白。”常人居世,多半是用分別心来处理赏罚人事,用爱嗔的动机来对待人事,因此,得失之心、优劣之心、善恶之心便油然而生,乃至在拣择、分別里,尚有各种的较量、谋略。
所谓“至道”,也就是毕竟的佛法;至道并无特別深奧之处,只要我们能舍离分別心,把长短、善恶的见识去除,当下自能洞然大白。
然而“不分別」并不是要我们完全沒有长短优劣的见识,而是要我们用无分別心,用划一的见识来对待凡间的差別看待。凡间的长短、优劣、善恶、有无,假如你执着它,就会成为障道人缘,因此学佛修行,有了烦恼、贪图当然欠好,假如同心用心执着于求证真如涅槃,这也是一种病态。由于烦恼虛妄当然可以约束我们,清净涅槃一样可以或许成为障碍。正如铁链子可以锁人,金链子一样能绑我们;又如乌云可以掩蔽天空,白云一样也能掩蔽天空。
因此,《金刚经》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況犯科?”因此,学佛修行,要紧的是了知诸法划一,天然能证悟到清净划一的安乐。
已往,禅师们的修行,所谓“任性逍遙,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別无圣解”。意思就是不必过份谋略长短善恶,由于“法无善恶,善恶是法”。法在于人说,所谓“正人说邪法,邪法也成正;邪人说处死,处死也成邪”。正如一个擅长用药的大夫,砒霜、毒药都可以或许治病。因此,学佛修行,若能勘破、放下、自在,是则妄当然不能缚人,净也缚你不得!
[经文]
善常识!若修不动者,但见统统人时,不见人之长短善恶过患,等于自性不动。
[星云人人译文]
善常识!所谓修不动心者,假如能在见统统人时,不见他人的长短善恶、功过得失,这就是自性不动。
[补注]
修不动行的人,活着间上,望见别人有过患,都以泛泛心看待之,就是自性不动。
[经文]
善常识!迷人身虽不动,启齿便说他人长短黑白好恶,与道违反;若着心着净,即障道也。
[星云人人译文]
善常识!愚迷的人,身材固然不动,可是一启齿便说他人的长短黑白优劣,这就与正道相违反了。假如执着于心或执者于净,就障蔽了正道。
[星云人人题目讲授]
怎样能不見別人的长短、善惡、過患呢?
人,每每看到別人,看不到本身。因为自我的观照不足,因此发生烦恼;假如我们分明观照本身,经常自我反省,而且待人以宽,律己以严,碰着工作的时辰,可以或许把本身和別人的态度对换一下,想想假如我是他,他是我,谁人时辰,划同心用心、无分別的心就会生起,也就不会过于谋略人我之间的长短、善恶与过患了。
尤其,学佛修行的人,和別人相处,“要观德莫观失,要随順莫忤逆,凡事看好的一面,不要太谋略纰谬。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況纵然沒有过,我们自己偶然也会制造一些误会,假如只站在本身的态度,做不妥的要求,导致贵重的情意、亲情因而粉碎,殊为痛惜!以是,我们可以或许观德莫观失,凡事多往好的方面看,多观照本身,多反省本身,多要求本身,不要太谋略得失,天然就看不到別人的长短、过患了。
因此,怎样才气不见別人的长短、善恶、过患呢?最要紧的,是要净化本身的心,净化本身的观点。也就是要有如下八种心:
1.划同心用心, 2.慈悲心, 3.宽大心,4.空无心, 5.般若心,6.戴德心,7.助道心,8.惜福心。
总之,六祖惠能人人倡导参禅,禅不必然要坐着参,重要的是把禅融入到本身的头脑见识里,融入到本身的糊口里。禅,能雷同人际、物我的相关,禅能把我们帶入到一种满意、安乐、划一的天下里,禅是辅佐我们证悟真如自性的。假如我们有了禅,天然就不接见到別人的长短、善恶过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