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般若文海 > 六祖坛经 >

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9)云端佛学

  “善常识!表里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不同。
  
  善常识!统统修多罗及诸笔墨,巨细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伶俐性,方能成立。若无众人,统统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与,统统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突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善常识!假如能真正彻悟统统诸法原来的真如实相,心性一如,内不住存亡的大悲,外不住涅槃的大智,生来死去皆得自由,圆明寂照的真心将对事物执着的缘虑心遣除,通达圆融无我之法,了智存亡即涅槃的无碍相。假如能这样修证般若妙行,便与般若经所说的没有不同。所谓“般若经”,是说般若波罗蜜其深之理的统统经典的总称。有《大般若经》(光赞般若,放光般若,大品般若,是第二会的异译。小品般若,道行般若,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佛母宝德藏般若,大明度无极经,摩诃般若钞经,是第四会的译异。胜天王般如果第六会的译异。文殊般若,大宝起劲经第四十六会是第七会的异译。濡首般如果第八会的译异。金刚般如果第九会的异译。)《仁王般若经》,《般若心经》及密部的《理趣般若经》等等。称为《般若经》,也就是与实相般若契合的真谛无有差别。
  
  善常识!统统修多罗是梵语,译为契经。有延线的意义,言教能贯串法义,契理契机,如延线贯花不散,称为契经。就是统统经典笔墨,“巨细二乘”,指大乘和小乘,对小机之人所说的声闻法,称为小乘。对大机之所说菩萨法,称为大乘。若从契经来分,四阿含等声闻缘觉系经典为乘。般若法华,云端佛学,华严涅槃等菩萨系经典为大乘,名为巨细二乘。“十二部经”《大智度论》卷三十三说:一、修多罗,译为契经,是经典中的观光直说。二、只底,译为重颂或应颂与修多罗响应,重宣教义,回收颂体。三、和伽罗那,译为授记。佛为菩萨预言的经文。四、伽陀,译为讽颂或孤起颂回收偈的体裁构成经文。五、优陀那,译为无问自说,无人发问何佛自宣说的经文。六、危陀那,译为人缘,如诸经中的序旨。七、阿婆陀那,译为比方,经中的比方部门。八、伊提日多伽,译为才干,佛对学生已往古人缘的经文。九、诸多伽,译为本生,佛说本身已往生的人缘经文。十、毗佛略,译为方广。佛说方正宽大的原理之经文。十一、阿浮陀达摩,译为不曾有,记佛展现神通的各种经文。十二、优陀提舍,译为论议,问答和论议诸法要义的经义。称为十二部,个中修罗、只夜、伽陀三类佛经的基本文体,其系是按照经文内容而扬名。有偈云:“长行重颂至授记,孤起问而自说,人缘比方及才干,本生方广不曾有,论义全成二十部,广如大论三十三。”经是训法训常,十界同遵日法,三世不易一般,称名为经。这都是佛因众生根机巨细的差异而施设的言教,也因众生的伶俐根性的深浅,刚刚气得以成立这些经教。倘若没有天下的人类,统统万法原来都不是本身全部。该当了知,统统万法原来就是由人去振兴传播;全部的佛经文籍,是为修养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有。但在广结法缘的人中有愚痴的也有伶俐的人,那些俗气之辈称为小人,智慧伶俐的称为大人。愚痴的学德浮浅求教求问于有伶俐深广的学者,有伶俐的学者对屈曲的人讲授般若妙法。屈曲的人因所闻佛法,伶俐增添,豁然明悟相识般若实相的真谛,心净如日顿除无明,见性开显,就和有般若伶俐的人无二无别了。
  
  “善常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天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及时豁然,还得良心。’”
  
  善常识!不能明悟学性,被存亡所覆就是众生相。一念清净,明悟诸法体性时,转众生即成为佛。当知统统万法全在本身真心之中,为什么不能从自家一念真心提斯,直下顿彻见性的妙觉明性呢?《菩萨戒经》,是经名,出于《梵纲经》中的菩萨心地戒品第十,是姚秦鸠摩罗什最后所诵出,共有二卷,后人别录此品下卷中偈颂往后所说的戒相为一卷,以便诵持。天台智者大量将此别录的一卷名为《菩萨戒经》。另外所引的经文是卷下偈颂前长行的末句说:“我等凡情的本源自性是清净无染的,假如能识自真心无相不执妄缘,见自天性湛然常住圆成无碍,都可以或许圆满成绩佛道。”《净名经》共有七种译本,东汉时的严佛调,西晋时的竺叔兰及竺法护,东晋明的只多密都有译本。这四种均已失传,此刻尚丰的,有东汉时支廉所译《维摩诘经》二卷,姚秦时鸠罗会所译《维摩诘所说不行思议脱节经》三卷,唐朝玄奘所译《说无垢称经》六卷,共三种。这三种译本傍边,以鸠摩罗什的译本为畅通最广。此地方引经文,出于罗什译“学生品第三”说:当下能豁然爽朗,如实证得原来心性的真如理体。以上诠释了心佛众生三无不同,因此说伸缩即众生,众生即佛的不同只在迷和悟之间,迷失自性就是众生,体悟见性就是佛。必需阔别妄缘,切莫向外寻求,心性本来无染,本自圆成。若不信自心,不悟自性,心外何有禅与佛呢?一样平常妄立怪异妄生弃取的行人,无非只是邪魔外道罢了。
  
  “善常识!我于忍僧人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天性,是以将此教法风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天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常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常识,有大人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统统善法,因善常识能提倡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道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常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自,不假外求;若一贯执谓须他善常识望得脱节者,无有是处。何故故?自心内有常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常识虽有传授,救不行得;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剎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这是六祖惠能人人自称从五祖弘忍人人的处所,一听闻说法开示猛然洞开自性,彻见本身真如妙明的佛性。也就是把这以心传心的顿教窍门传播广行于人世,能使那些修学菩提道的行人即刻明悟证入佛果,速得圆满无上大道。各自观照自家真心,灵光独耀,自见原来清净自性,绝待圆融,证无上道。假如本身一时没能豁然悟证菩提,必必要寻访明师,亲密大善常识,和大开圆解最上乘教法的明眼人,直接指示可以或许成绩正道。但这了要于善常识有很大的人缘才行。以是说要明师的修养启发,能使悟入佛之知见,得见自性而成绩无上妙果。经云:“菩提妙果不难成,真善常识实难遇”,可见明师指点是何等重要。既有楷模的导师,就会培育高才的门生来。由此统统世出凡间的善法,都是依明师所能开导而起正念真如的信念方能改日成绩。已往、此刻、将来十方三世统统诸佛,三藏十二部经典,着实在大家的自性中,原来就本身具足,所谓“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伶俐德相。”由此,本身不能豁然开悟明见天性,必需行脚云游参访寻求明师开示指点,方能得见真如天性,这一点出格重要,望诸位把稳。若能本身真正明悟见性的人,了然心性的宝藏具足,不须向心外求觅。假如一贯执着必需依赖仰仗善常识的指点,以祈望获得脱节的,那就一无可取了。为什么呢?缘故起因是众生本身心中具有正因佛性的妙智可以得意悟见。但因起了杂念迷痴,贪图邪念纷飞,颠倒空想。固然外有明眼人人给以指点教授,也是不行得求的了。正真是正确和真实。假如能生起正确而又真实不虚的般若伶俐的观照,通达诸法事理,就在一转瞬之间,统统开始无明猛然俱灭,识心本源,自性现前,明悟上无涅槃可证,下无众生可化,妙用自在直登佛地。如《南本大涅槃可证,下无众生可化,妙用自在直登佛地。如《南本大涅槃经•迦叶菩萨品》说:“善星比丘,是佛菩萨时子,出家之后受持读诵别离讲解十二部经,坏欲界结,得到四禅。”“善星比丘虽复读诵十二部经得到四禅,以致不解一偈一句一字之义,以恶心故,生身陷入堕阿鼻地狱。”善星比丘既“受持读诵别离讲解”得十二部经,为什么“不解一偈一句一字之义?”为什么又难免生身陷堕循环,都因诵得办在口头,讲解只是笔墨,在自良心性上并未了了得见,还自负博学多才,乃至于事争强斗胜,存亡心一路就难免于陷堕循环了。此处六祖人人所说:“若起邪迷贪图颠倒,外善常识虽有传授,求不行得”的几句话,可作为善星比丘遇佛而不解围的绝好表明看。也可见“若识佛性,一悟至佛地”的倡导,其由来早在佛陀的最后遗教中了。许多和尚候行勤奋几十载,每每都是口善心不善,口念心不念的缘故起因,不能得意见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