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净行品》第110愿--【若见空钵,当愿众生:其心清净,空无烦恼。】
【广释】引申为看到统统空的器皿,以致干事不顺遂的时辰,普愿众天生绩清净心,不起贪嗔痴的烦恼。
【宣化上人简释-1974年版】假设见到空钵(未乞食之前)的时辰,应该发愿。当愿统统众生,云端佛学,其心常清净,没有贪瞋痴。那么,就空无烦恼,时时快乐。我们修行人,每天在修什么?就是修无烦恼。所谓「烦恼无尽誓愿断」。然则「烦恼即菩提」,不是在烦恼外边还有一个菩提,就在烦恼上边就是菩提,轻而易举。会用就是菩提,不会用就是烦恼。戒定慧就是菩提,贪瞋痴是烦恼。菩提似水,随缘而变。装在方器,就是方形;装在圆器,就是圆形,但其水性稳固。烦恼似冰,外形稳固。方形不能变圆形,圆形不会变方形。浅言之,用一碗水,泼在人的头上,没有痛的感受;假如将一碗水冻成冰,击在人的头上,也许打死人。我们修行的目标,就是勤修戒定慧,扑灭贪瞋痴,也就是将冰化为水,将愚痴酿成伶俐。
【宣化上人简释-1981年版】「若见空钵」:这是托钵乞食,前面这个舍、不舍就都是嗣魅这个乞食的法。你到街上去乞食,乞不到,罗汉托空钵,所谓「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以是我们人修道,又要修慧,又要修福。修慧就是经常读诵大乘经典,这是修慧;修福就要做各种的好事,这是修福。那么你去托钵乞食,乞不到食,这个钵就空返来了。这空钵返来,也不能说内心由于有人不舍,就生烦恼;有人布施了、舍了,就生欢欣。那么空钵返来,这还要发愿,「当愿众生」,「其心清净」:内心没有乞到食、乞不到食,没有饮食好和欠好这种头脑,是清净的,没有染污在内心头。「空无烦恼」:内心一点烦恼也没有。你若能对顺的地步也不生欢欣心,对逆的地步也不生烦恼,这就是一个定,这就是个大定,这就是一个「那伽常在定,无有不按时」。你若能常在定中,那烦恼天然就都没有了。
【大愿法师简释】看到空钵,托钵七家都没有扶养,这时辰要这样子地善巧专心。引申就是看到统统空的器皿的时辰,我们看到水杯,看到碗是空的,都可以这样子地发愿:愿众生“空无烦恼”,“其心清净”!
成绩清净心——如镜映物,事来则应,事去则无,不起执著、别离,如“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不会去贪恋,有事就不怕事,无事不谋事,不起贪瞋痴。
以是未得扶养的时辰,空钵而归的时辰要不起瞋心。引申起来说就是我们奇迹不顺遂的时辰,小人许多,服务失败的时辰,我们都应该愿众生“其心清净,空无烦恼”!自身不要起烦恼,要大白起瞋恨心,干事不顺要起瞋恨心,它的过患要可以或许大白。经典上面说过一个公案:
已往的古佛燃灯佛时辰,其时有两位修外道的梵志——一位叫做贤慧,一位叫做爱法,是两兄弟。他们同时就皈依了燃灯佛。
贤慧梵志对付燃灯佛有极大的信念,他就很敬服地敬拜在地上,将头发散开铺在地上,请佛踩着他的头发走已往。
佛陀其时就为他授记说:“你未来过九十一个大劫将要成佛,德号是号为释迦牟尼。”
他其它谁人兄弟爱法梵志,在谁人时辰他就生起了瞋恨心来,就以恶语骂燃灯佛,说佛不该该踩在贤慧的头发上。以此瞋恚恶口的因,爱法就犯错于旁生道之中受九十一个大劫之苦。
其后因地的贤慧已经成佛了,成为了释迦牟尼佛,爱法梵志如故还在旁生道之中,转生为一条很是庞大的大鲸鱼在深海之中。
有一次有一群贩子就入海采宝,个中有一个贩子眼睛就很尖,他就说:“你们看,哎呀,海的前线有一座高山,谁人山内里好稀疏,有两个太阳!”
他们前面很兴奋,觉得可以到高山内里去采宝了;可是其后比及海船接近的时辰才发明糟糕了,为什么?
谁人不是高山,也不是什么两个太阳,而是一条很庞大的鲸鱼,两个太阳是它的两个眼睛。
然后鲸鱼也发明白这个大船,它就顿时吸海水,让这个船顺着海水流到它口内里去。由于它很庞大的缘故。
正在很是危机的时辰,贩子之中有人是皈依佛陀的,顿时就高声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鲸鱼一听到,顿时就想起九十一个大劫之前与释迦牟尼佛同为兄弟,可是由于起了一念瞋恨心的缘故,一向在犯错。以是它就回想起九十一个大劫的疾苦的经验,就知道了一念瞋心起的过患,以是就绝食而死。
由于它对付已往的恶业有怨恨心,对付释迦牟尼佛有信念,以是以此好事就转生为人。其后长大往后,就值碰着本师释迦佛,在佛陀暮年的时辰,可以或许在佛陀座下出家,可以或许成绩阿罗汉道。
我们干事不顺遂的时辰,要可以或许愿统统众生,“其心清净,空无烦恼”!要忆念起爱法梵志这个公案。
【海云继梦法师简释】见能舍人、不舍人是人事的揭示,见空钵、满钵则是究竟的征象。既是空钵,那就但愿本身的心如空钵一样清净,本日没得吃,恰恰让肠胃苏息一下,而不消自怨自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