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般若文海 > 华严经 >

《华严经·净行品》第120愿--【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云端佛学

  《华严经·净行品》第120愿--【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布满。】
  
  【广释】正在用餐的时辰,普愿统统众生食存五观,知福戴德,愿断统统恶,愿修统统善,愿度统统众生!在用斋的时辰都要可以或许以大悲三念来熏习大悲,来领会三昧饭的真味,以法喜为食。
  
  【宣化上人简释-1974年版】假设在用饭的时辰,应该发愿。当愿统统众生,在坐禅时,获得轻安快乐,以这种禅悦作为饮食。坐在哪里,不饥不渴,获得法喜的布满,这是坐禅的地步。
  
  无论是出家人或是在家人,在用饭的时辰,要三念五观。
  
  三念:这是捧钵当胸受食,先喝三匙汤,而说此言。第一匙,说愿断统统恶。第二匙,说愿修统统善。第三匙,说愿度统统众生。
  
  五观:①计功几多,量彼来处,就是算一算这一粒米,要用几多劳力才气收成,考虑它的来处不易。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须知盘中飱,粒粒皆辛勤」,这是描写农民辛勤耕种的写照。古德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吃了不修道,披毛戴角还。」
  
  ②付己操行,全缺应供:要想一想,本身的操行够不足?是否有资格来受应供?受人扶养,于心有愧否?在毗尼母经上说:「若不坐禅诵经,不营佛法僧事,受人信施,为施所堕」。也就是依佛穿衣,赖佛用饭,不做佛事,未来必会堕三恶道。
  
  ③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要防心防意,勿起贪吃的纰谬,所谓「对上食而起贪婪,堕入饿鬼。对下食而起瞋心,堕入牲畜。对中食而起痴心,堕入地狱。」统统颐魅障,皆由贪瞋痴而来。
  
  ④正事良药,为疗形枯:饮食是治疗形枯的良药,用饭时,不要求其好恶,要借假修眞,只为养形,来修佛道,这就是用饭的目标。
  
  ⑤为成道业,应受此食:为求佛法,为成道业,必需受食。可是不要贪食,所谓「贪多嚼不烂」。挥霍食品,对身材反而有害。以是佛制日中一食,不单合乎卫生,并且也是长命之道。
  
  【宣化上人简释-1981年版】「若饭食时」:饭食就是用饭的时辰,所谓过斋堂的时辰。过斋堂的时辰,不要尽就想吃对象,这时辰又要发愿,发什么愿呢?说「当愿众生」,「禅悦为食」:不要拿着吃对象这个饮食就当回事,应该要坐禅,以坐禅为饮食。禅悦为食,怎么会禅悦呢?人你若修行,勤奋参禅打坐,他有一种地步,是在你里面边发出来的;发出来,就认为满身都通泰,很是地惬意、很是自在,认为很是地欢欣,以是这叫禅悦。那么获得这种禅悦了,以是谁人老修行他在那儿坐禅坐得连饭也不肯意吃了,觉也不肯意睡了,就是坐那儿参禅打坐。他由于什么呢?就由于获得味禅了,获得这种禅悦为食了,以是他就「法喜布满」:他老是欢欣的,没有哀愁,遇着什么工作他也不哀愁了。
  
  【大愿法师简释】正在吃饭的时辰,要作这样子地观修:愿统统众生都可以或许以“禅悦为食”,以法喜为食!
  
  《俱舍论》上面就有说到段食、触食、念食、禅悦食、法喜食等等,九种食。
  
  段食,是仿佛我们人性的众生,一天吃三顿,一段一段地吃;触食,仿佛鬼神,你要供鬼神的对象,它闻闻这个气息就饱足了;以致于色界天的天人以“禅悦为食”;以致于修行人,可以或许心如如不动,可以或许以法喜为食。
  
  北宋时辰的无门慧开禅师有一首偈子说,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冷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记头,即是人世好时节。
  
  任何时辰只要我们心无挂碍,只要我们的心不别离、不执著,就可以或许时时随处都得自在。
  
  我们出家人在用斋的时辰,成绩禅悦食,古德的教训是要食存五观——
  
  一个是,“计功几多,量彼来处。”
  
  算一下我本日修持有没有好事,然后知道一粥一饭、一缕一纱,当思来处不易,是许多人支付了许多的劳动才气够成绩,以是我们要惜福。
  
  第二是,“忖己操行,全缺应供。”
  
  看我的操行是不是应该要接管扶养,有没有资格接管扶养,我是不是怠惰放逸了。
  
  第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不要迷恋食品的味道,而要由凡间味进入到法味。
  
  第四是,云端佛学,“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可是也不行以走到一个极度,要借假修真。我们也要护持好这个身材,只要不执著于她就好了。
  
  “为成道业,应受此食。”是第五观。
  
  着实儒家孔子也说:“君子无终食之者违仁。”
  
  吃一顿饭这么短的时刻绝对不会违反仁义。
  
  任何时辰都可以或许保持仁慈,空学生越发应该可以或许知福戴德,愿断统统恶,愿修统统善,愿度统统众生!在用斋的时辰都要可以或许以大悲三念来熏心,来熏习大悲,来领会三昧饭的真味。
  
  这个是我们获得饭食的时辰,这样子地发愿。
  
  【海云继梦法师简释】所谓的吃,有四种服法,一是一样平常的饮食。二是意食,什么环境叫意食呢?譬若有人认为本身很苦,就不绝的向人埋怨,让人发生怜悯心,这在工商界、告白界倾销商品尤其流行,它让人发生一种意念,也就是头脑的饮食。三是天食,是天人吃的。天人要吃的时辰,对象便呈现,吃完后便消散,这不是我们所能想象获得的。第四个就是「禅悦为食」。修行到了某个水平,饮食所需会逐渐镌汰。「禅悦为食」的环境是不怎么吃,可是精力如故很丰满,并且是恒常的,可以维持数十年。由于在定中可以或许发生一种厦烀,很天然的生命就能维持下去。
  
  有些人在修行时会感受有护法支持,既然感觉到护法护持,就更非修法不行,由于唯有修法,才气让护法维持生命,如不修法何来护法?也只有靠着修法,它的手段才气加强,可见护法是来自自身而非外来的。修法到了相等的水平,护法的力气会加强,天然会发生「禅悦为食」的环境,以禅悦来维持生命。以是修行人不会怕饿死,往往会思量到饿、病、冷的,都是修法还未上轨道,还没进入状况。
  
  四食中以「禅悦为食」的地步最高。生命照样可以运作,不必然要穇以杂粮。俗话说吃五榖杂粮的必然会抱病,可是禅悦为食者不会有病。「禅悦为食、法喜布满」,这两句话大家会说,痛惜有几小我私人能领会获得?乃至连想象都没有步伐。听经听了很兴奋可不算法喜,凡是「法喜布满」的人轻易进入「禅悦为食」的地步,禅悦为食的人也轻易发生「法喜布满」的征象,可是两者未必有直接的相关。它们虽也相互海涵,相即相入,然则「禅悦为食」者不见得「法喜布满」,「法喜布满」时,也不见得会发生「禅悦为食」的征象。
  
  什么叫做「法喜布满」?这跟我们听了经很兴奋,可能读经、诵经、介入法会往后,感想很兴奋的环境差异,它是指我们的生命,会由于做了这些事往后,发生一种绵绵不断的能量。布满并不是说感受很兴奋,而是以法喜为资粮,布满我们的满身。像吃了对象,能量便会布满一样。
  
  「禅悦为食」,是指食的一种状况,以禅悦为资粮,而法喜则是以法喜为资粮,是指修行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种厦烀,这种高兴与一样平常的兴奋差异,由于修法往后会得一种好处,并不是像经商赚了大钱的那种详细好处,而是溘然间感觉到的高兴。从最笨的要领一点一滴打下基本,不管是好是坏,都是生掷中的一个进程。就像你在事变上不绝地投入,到了某个水平后,能力成熟了,会发生一种厦烀,这就是法喜。这与做了一件事,认为很开心是两回事。
  
  法喜的征象谁都能有,贩子经商,光是赚了钱感想的兴奋不是法喜,而是当你在不绝的考验中领会到方式,以后在阛阓上不疲不厌,就是法喜。糊口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尤其是伉俪之间到了某个阶段会泛起低潮,两边颠末不绝的检修、投入、观照与作育,找出题目地址,并全力办理题目往后,会有一种更完满的感受,糊口天地溘然为之改变,由阴霾转为光亮,这时辰你就能领会什么是法喜了。这种心田的满意感,是靠本身的完全投入、真正获益后才气发生,而这个好处也绝非凡间的财产得失所能权衡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