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净行品》第012愿--【舍居家时,当愿众生:出家无碍,心得脱节。】
【广释】在俗之士固然拥著名闻利养,可是蕴含着很多狐疑和不自在。发愿出家的时辰,普愿众生都能出家无障碍,心得脱节。
【梦参老僧人简释】前面十一愿是在家菩萨该当奈何善用其心,那么这一愿是讲出家菩萨怎样善用其心。经上说:居家迫窄,如同监狱,出家宽阔,如同虚空。家是一种欺凌意,那么出家则是脱节法,走出世法的约束,成绩心性的脱节以是当我们本身可以或许走出这种约束,种下脱节的因时,或是看到别人可以或许走出这种约束,这时我们都不能健忘众生,念念都要发愿.念念不离众生,出家就是脱节的因。愿众生都可以或许种得此因——出家无碍,那果就是要走脱节道,成绩脱节的心,脱节的心就是成佛。那么谁脱节呢,是愿每小我私人,每个众生都能云云。愿每个众生都可以或许种这种脱节的因,成绩获得脱节的果,这就是在统统境上善用我们的心,以我们殊胜的愿成绩众生脱节的人缘。
净行品每一愿都要想到“善用其心”。每一件事,以致每一句话都要把它回归到真性中。“善用你的心”就是”当愿众生” 每一愿中前面都是举失事来,到第四句,如“所行无碍”、“心得脱节”是跟理来相合。统统凡间的事都是相,不是理。我们学佛法,学的是原理,让理来转变事,把这个事也酿成理,也就是用佛法来转变凡间的相。把居家的俗事,酿成佛法的原理。愿统统众生出好家,出家没有障碍,心就能获得脱节。
【宣化上人1974年版】在舍俗家修行的时辰,应该发愿。当愿统统众生,出家没有统统障碍,心无罣碍,而获得脱节。脱节被五欲所纒的绳索,便获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
出家有三种意义:①出世俗家:就是堵截情爱,依止空门。②出三界家:就是证无漏道,不受循环。③出烦恼家:就是断尽诸惑,心中清净。出家乃是大丈夫事,非一样平常人所能作获得的,要有捐躯小我,完成大我的精力。
【宣化上人1981年版】「舍居家时」:这菩萨是有家族的,然则有的时辰菩萨也要出家,把家都布施了,他能布施国城老婆,这虽然就包罗家庭在内了。以是菩萨乐意示现脱节相,不肯意有所羁绊,他也为众生说脱节法,令统统众生促进觉悟,知道统统都是苦、空、无常、无我的。以是菩萨有的时辰就把本身的家财,统统的工业都布施出来,舍居家时,都布施出来了。在这时辰菩萨就发心了,说「当愿众生」,「出家无碍」:全部的众生快一点都发菩提心,出家修道,获得无碍的菩提道果了。
「心得脱节」:省得你谁民气又挂着东,又挂着西,又挂着南,又挂着北,又挂着上,又挂着下。挂东也舍不得,挂西也舍不得,挂南也舍不得,挂北也舍不得,挂上也舍不得,挂下也舍不得,对象南北四维上下,这都是罣碍。有这统统的罣碍,就不能获得脱节;你内心心无罣碍,才没有可怕呢!你为什么有忧悲苦恼呢?为什么又哭又笑、又喊又叫呢?就由于有所罣碍,还没有把这个凡间统统都看穿了,放下自在了,你得不到自在。以是说菩萨若出家的时辰,他大白统统都是无碍的,大白统统无常,就乐意修无碍法,内心获得一种真正的自在、真正的安全、真正的无忧无愁、无罣无碍、无人无我、无乐无苦。在内心头,超出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失常中,这种的地步是扫统统法,离统统相,内心时时都是快乐,时时都是自在的,时时都是脱节的。
【大愿法师简释】古德有一个偈子说,
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雁能高飞。
白衣虽有荣华力,不如出家好事深。
在俗之士固然拥有财物、名利、势力,可是也蕴含着很多的狐疑和不自在。以是我们舍离居家,发愿出家的时辰,要愿统统众生都能出家无障碍,心得脱节!
这个出家,是不是说对我们在家菩萨就不起浸染呢?也不是的。我们在家菩萨,也是随时随地都要用到这个偈颂。
“出家无碍”,出家,不光单是出世俗的家,更是要出三界的家,要出无明的家。出世俗的家轻易,出三界烦恼的家就不轻易。要断尽见惑、思惑,成绩阿罗汉道,才是超出三界,出三界家。出无明家就更不轻易,唯有佛陀断尽统统无明,出无明家。
以是我们要可以或许时时候刻念这个偈颂:“出家无碍,心得脱节”。
勤修戒定慧,扑灭贪瞋痴——我们每一天之中假如可以或许有十个动机保持正念,不起贪瞋痴,心与佛法响应,我们这十个动机就是出家了,就是“出家无碍,心得脱节”了。第二天可以或许有一百个动机,以致于徐徐地,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糊口在佛法之中,心与佛法响应,不起妄念。这个就是真正做到了“出家无碍,心得脱节”。
得脱节,有慧脱节和心脱节、俱脱节,阿罗汉我们说有三种,以致于说九种阿罗汉。
慧脱节阿罗汉是顿悟。一闻佛法顿时开悟,佛陀就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然后袈裟披身,这个是慧脱节。
尚有是心脱节。心脱节是闻佛法往后并没有顿时开悟,而是要颠末一段时刻的修持之后才证得阿罗汉,这是心脱节阿罗汉。
一样平常地说,心脱节阿罗汉,成阿罗汉道往后就有神通。慧脱节就不必然,也许也没有。以是我们要成绩清净心,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伶俐的观照,开拓内涵的美满,不要向外去苦苦地追求美满、追求顺境。以是我们要“心得脱节”,可以或许“出家无碍,心得脱节”,内涵的悲智开拓出来就是美满。
有一个寓言说,早年有一个老人家七十岁了,他一向没有成婚。然后他从年青时辰开始就到全天下各地都去观光,观光的目标等于为了探求一个美满的姑娘做老婆。可是一向到七十岁他都没有成婚。
各人就很怜悯他,就问他:“你已经走过了那么迢遥的路了,跑过了那么多的处所了,莫非一向都没有找到过一个美满的姑娘吗?”
老人就很感慨地说:“我年轻的时辰,确实是在某一个处所,曾经有找到过一个美满的无与伦比的姑娘。”
问的人就很稀疏了,说:“那为什么你没有娶这个美满的姑娘作为老婆呢? ”
老人说:“由于她也在探求一个美满的汉子。”
其拭魅这个寓言就是开导我们:假如我们向外在去寻求美满,永久不行能寻求获得,就算是探求到了美满,也是无能为力。
由于我们本身的内涵并不美满;我们的心田悲智不美满,以是我们看到的外境不美满。
当我们内涵有慈悲和伶俐,成绩美满的时辰,我们看到的天下才是美满的。我们走到那边,那边就是净土,就是“入于圣地,永除秽欲”,心净则疆域净,我们的心可以或许得脱节,统统外境不能障碍我们;我们的心圆满,统统都是大圆满。无不圆全是大圆满。最要害是要转化我们的心。“出家无碍,心得脱节”。
【海云继梦法师简释】前面所举的十一大愿,谈的都是菩萨在家的总修行,此刻菩萨要出家了。出家也是一个地步、一个缘,以是在舍居家的时辰,应该怎样专心?进步警醒、废除统统障碍,让心得到脱节。
我们随时都可以出家,但最重要的是可以或许把握偏向。许多人身虽出家,但心仍在家。着实出家、在家的不同只在于心有没有染着,像维摩诘居士身虽未出家,但其心则已完全出家了。世上大大都人以身在家的环境居多,从未有人是一出生就是出家的,而视日后觉悟的环境而定。一样平常的环境是觉悟后,心先出家,然后身再出家。
我们常说在家的众生可怜,殊不知身已出家,心仍在家的众生更可怜。这种人不分明出家的真正意义在于出尘,分开六尘的拘束与束缚,缺乏了这样的认知,在行事上会很疾苦。以食斋来说,国人大多爱吃肉,一旦出家就很惆怅了,嘴里吃着素,内心想着肉,仍拘束于味觉的享受。假如在见识上就以为吃肉不正确、欠好,我的心已放下,不再这么做,直接从心上更改,以味觉的环境为代表,便已到达心出家了。不然,光是在形象上作改变,纵然剃了头、换了衣,内心所想的照旧与凡间人沟通,不单没有脱节,反而受到出家、在家的双层束縳。可见只要是不被六尘地步所束縳,等于真出家,并且随时都可以出家,身材情势反倒是其次。
此地方讲的是身心都出家的环境。凡是心出家较无障碍,视本身的意志力,认知是否正确,心才气把握得住。身要出家的阻难就多了,像怙恃家人的阻挡,现真相形的不允许及对自我的执着。糊口习性可以一步法式整,但最重要的是对佛法的认知,以致于心境的转变。假如只是认为学佛很好,就仿佛品茗、喝咖啡,喝的时辰认为味道很好,喝完就没了。这样的话,意义也不足,没有到达现实的收成,而是应该在感受佛法很好的其时,让它对我们的生命发生开导与蜕变的浸染,晋升生命质量,改变生命气质。
佛法虽好,云端佛学,但所讲的只是例子、原则,重要的是怎样引用到一般糊口中来。每小我私人的糊口情形与配景皆不沟通,运用的方法肯定也不沟通,这一百四十一条大愿都长短常适用的,就看你怎样带进去,应用在现实糊口上,让糊口更完满,也让家人对你从头必定,以你的言举动尺度,以致乐意向你讨教,随着你去学佛,这样的佛法才是受用了。
假如一向都是瞒着家人学佛,随处心虚,立场求助忙乱,那就差池了。你在生命的路程上,在整个修学的进程中,都还站在错误的那一边,并没有转过来。固然有些家人确实较量难调难转,这种环境更要用伶俐,不要一开始就以为他们不行能接管。当本身其实没有步伐的时辰,求佛、菩萨给以加持,乃至改变本身,伶俐就是这么发生的。
出家的障碍来自各种方面,起首是身出家的家庭障碍,其次是身出家的生理障碍,也就是习气。习气又因出家的道场道风的差异而各有其难以顺应的环境,以是往旧事先要选亏得什么样的道场出家,跟什么样的善常识修学。十明年处女出家的孩子可塑性大,统统没题目,然则三、四十岁的人已经定型了,这时辰出家便必要思量许多题目,不然心分析有很多障碍。
这是出家与舍居家之间的关系。年青人常会因激动而出家,又因激动的消散而还俗,岁数大的出家,又每每因糊口的不能顺应而退回,可见舍居家虽坚苦,但出家后的顺应更坚苦。凭着强项的信心,可以解除统统,说服家人,然则今后在僧团中的日子才是真正的难顺应,会造成更大的障碍。
心得脱节
第三个题目是「心得脱节」。脱节有两种:一是慧脱节,一是心脱节。慧脱节是顿悟,心脱节相对付慧脱节,分为修行与成绩两个部门,简朴的说,就是修行后而开悟者。慧脱节是听闻后顿时开悟。世尊住世时有很多这样的学生,一听闻世尊的开示后便说:「善来比丘!发须自落,袈裟披身,证得阿罗汉便去了。」但也有很多学生听闻佛法后,并未顿时开悟,而是再经一段修行后才证得阿罗汉,这是心脱节。心脱节者凡是会有神通,慧脱节者则无,这里讲的心得脱节,是指两者皆具足者,是广义的说法。
各人都说佛法很深很难,着实佛法不深也不难,题目在于我们缺乏正确的立场、态度与健全的生理筹备。一打仗佛法,就以凡间的见识与思索方法来表明佛法,这样便愈搅愈乱愈胡涂。学佛是为了过正常的糊口,而我们此刻的糊口是疑惑颠倒,不正常的,之以是会以为佛法很深很难,就是由于我们站在不正常的态度来表明佛法,虽然不相识个中的意义。假如一开始就能在基准点上调解过来,在正确的原点上来看佛法,就一点也不难了。
修行之以是很难,也是因为受到各类噪声的滋扰,原来一个窍门就可以修成的,然则面前一下摆了四、五个窍门,功效第一个窍门修到一半尚未深入,又转而修第二个窍门;第二个窍门产生题目时,又放弃转修第三个窍门。窍门太多,碰着题目时,不知怎样去深入、打破,永久都在从新开始,却反而说佛法太深太难。
着实,佛法根基上只是见识的调解,修行上的独一条件是定力、耐力与毅力。有些人刚开始做作业时便发宽大勇猛心,痛惜没有恒心、毅力,无法一连。只要有恒心、有毅力,维持一段时刻下来,自己天然会发生变革,此时再进一步地在渺小处指导你怎样专心,逐步的你就会有成绩,没有什么难不难的。
另一个题目是很多人在一开始就执着于探求毕竟的谜底,就像小孩凡事不绝的在问为什么,究竟上也无法真正的相识。很多人老爱问成佛往后要做什么?此刻讲了你也无法相识,为什么不先成佛再说?
我们要的不是深邃的理论,这些倒好相识,只是我们被太多的信息所稠浊,反而摸不着头绪。难在于是否能永恒的一连下去,刚开始做作业时,一天半个钟头就好,然后跟着时刻、时机、天然的增进上来,徐徐的一天二十四小时城市糊口在佛法中。由于跟着地步的睁开,会发嫡常糊口中随处都在做作业,并不是在佛前诵经步崆做作业,这只是作业的代表。平常和伴侣讲电话,为伴侣办理题目,讲凡间法的时辰,就是在转******。可见当下即作业,糊口无一不在佛法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