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净行品》第039愿--【着僧伽黎,当愿众生:入第一位,得不动法。】
【广释】僧伽黎指出家人的袈裟,此偈也通指一切人穿着庄重衣服时候,普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入发心住位,成就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前面從「下足住時」到「著僧伽黎」六個大願,是講起床後穿衣服時應如何提高警覺,如何藉著服裝發願、起觀。
由於我們的生活常常成了一種慣性,每天都一樣,所以毫無警覺,對於周遭的事物雖然都經過了,可是卻沒有感覺,如同行屍走肉。
為了激發我們的生命力,大家對於日常生活應該要有所感受與興趣,要以豊富的生命感來過日子。所以說修行要從生活中來,原因就在此。
【宣化上人1974年版】在穿大衣(袈裟)的时候,应该发愿。当愿一切众生,都入佛的果位,证得不动的法,也就是定,而住在常寂光净土。
以上六愿,是将行披挂时所发的愿。出家人所穿的衣服要整齐、要清洁,不可参差不齐、不可破烂不堪,因为这是代表佛教的标志,故时刻要注意,不失威仪。不穿奢华的衣服,也不穿褴褛的衣服,应采取中道,令人生敬重心,这才不失比丘的价值。
【宣化上人1981年版】「着僧伽黎」:僧伽黎就是祖衣,又叫大衣,又叫杂碎衣。那么着这个衣的时候,「当愿众生」:也发愿。「入第一位」:第一位也就是佛位,令一切众生都得到佛位,得到佛的果位。「得不动法」:你入第一位,就得到不动法了。这个不动的法就是没有所著,无所著,也就是一个定,得到真正的定。佛住在常寂光土,这都叫得不动法了。
【大愿法师简释】僧伽黎,本来是指出家人的袈裟,但是这个偈里面也是可以通指我们一切人都可以用,就是通指我们在穿上外套或者是庄重的服装的时候都能够这样子地发愿:愿一切众生“入第一位,得不动法”!
我们这个《净行品》是属于七处九会里面的第二会,普光明殿,以文殊师利菩萨为会主,所说的是十信法门。十信圆满以后就进入到初住位,初住就是十住里面的最初的发心住。所以这个偈里面说“入第一位”是指十住位中间的初住——发心住。因为真发菩提心了,所以已经发心住了,安住了;真发菩提心了,所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菩萨的事业,乃至于打扫卫生是菩萨的事业,乃至于他吃饭、喝水,都是菩萨的事业。
我们能够念念不忘三宝,念念不舍离菩提心,就是发心住了,然后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菩萨的事业,都是有意义的。
“得不动法”。不动法就是不退转了。有退转、起烦恼就是动了。我们穿上外衣、外套的时候,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入发心住之位,“入第一位”,能够不退转!
入发心住之位就是位不退;行菩萨道,行持不退,就是行不退;一切时、一切处保持正念不退,发菩提心不退,就是念不退。
所以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三不退,所以“得不动法”。
所以我们穿衣服的时候也可以观修:观修一切众生都能够穿柔和忍辱衣,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这个是穿衣服的时候作这样子的观修。然后如果戴帽子的话,就观修戴上信心和毅力的盔甲,围围巾的时候也是这样子的观修。成就三不退,“得不动法”。
这个就是第四大类学习圆满了。
【海云继梦法师简释】「僧伽黎」原是指师父所给的出家衣,可解释为袈裟、僧服。这是说当穿上正式的服装时,要提高警觉,「入第一位」,因为僧伽黎是出家人的衣服,表示我是个出家人,应为人天师,当然是排在最前头,「入第一位」。
过去有人问世尊:「大家来到这里,排队该怎么排?是依高矮顺序、年纪大小,还是依跟随你时间的长短来分?抑或是依社会地位、种姓来分?」世尊说:「四姓入释门皆同一姓,犹如百川入大海咸同一味。不要区别,大小次序按出家时间的先后来分,看谁先出家,先受戒,先结夏安居(北方是冬安居),这是一个规矩。」
「入第一位」,不是排在前面好看就好,这只是相上的排法,真正的第一位是「得不动法」。相上的部分是世间教育,修学的重点则在于了生脱死,得不动法。什么叫不动法?是指心不动,心要不动必须清净、平等、无分别。意识形态不要太强,有的时候我们要知道,因为那是觉知的能力,但是觉知以后就不要太坚持、太执着。这一点相当重要,一般人学佛常都流于前面所说的宗教仪式上去,而未进入宗教实质的部分。
所谓宗教的实质就是要先了解到,当初佛陀如何经过沈思、苦行而进入那个境界,现在我们透过这些语言文字的表达再回归佛陀当初的境界。这些不一定要宗教仪式,仪式已经是比较次级的过程了,重要的是你如何能善用其心而进入。否则的话,仪式办得再多,仍然只是在门外站着,可见整个佛法的修学,就在于如何掌握重点,千说万说也不离此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