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佛学名刊 >

佛性《究竟一乘宝性论》(一)-云端佛学(8)

  仁波切:修持二转******的法教并不会让我们陷入空无或无心的愚昧状态;相反的,藉由空性禅修,明性将会自然地增长。但是,三转******从一开始就强调的层面,因此被认为是比较迅速的法门。举个例子来说,学习ABC或认字并不能让我们立刻得到博士学位;但是,我们仍然必须由ABC开始学起。

  学员:您提到弥勒尊者是十地菩萨,为什么不是十三呢?

  仁波切:总共有两个系统;经典及密续。虽然这两者之间没有很大的差别,但在术语方面仍然有些不同。根据经典系统,菩萨的境地(梵文bhumi)可分为十个层次,即菩萨地共有十地;第十一地是完全证悟的境地。密续系统则将之分为十三地;第十一地称为遍在明光,第十二地是无著莲华,第十三地则是全然证悟圆满证悟这个层次又称为金刚持者。我们也可以说弥勒尊者已达到十三地,这完全一样;但因为这个法教属于大乘,所以采用的是十菩萨地系统。

  学员:但是您说第十三地是完全证悟。

  仁波切:根据金刚乘,这是金刚总持或金刚持(Vajradhara)的境界,是完全开悟的状态。

  学员:如果第十三地是全然证悟,那么,为什么称为听起来好像仍然是法道上的一个阶段。

  仁波切:的藏文是sa),意思是层次、土地、地基或基础。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发生在土地之上,土地是一切状况发生的基础;十地就如同菩萨功德升起的基础。西方人通常认为十三是不吉祥的数字(笑声)所以,以十地为讨论基础可能比较好。

  学员:您能不能说明证悟本质了什么?

  仁波切:当我们谈到时,通常指的是没有任何具体的实质。当我用手敲张桌子时,会有声音产生,这表示桌子具有某种具体的物;但是,证悟本质不具任何具体的实质,它是空性的。

  在实修时,我们应该观照自心,思惟心到底是什么?它像什么?我们的心造作了无数繁多的念头和烦恼,我们所看见的周遭一切大都是心的造作;然而,当我们坐下来r探索心,问自己我的心在哪里时,却在任何地方找不到心,什么东西都找不到——这就是为什么说心的本质或本性是空性的。

  但是,它仅仅是空的吗?不!不是。心的本性是光明的,心是清明及觉醒的(明觉),因为它能理解、觉知及思考。在开悟的最后阶段,不可思议的功德及智慧会彰显出来。

  学员:所以,当噶玛巴让炯多杰(Rangjung Dorje)说心是空性的时,他是否在强调:即使是佛性的功德——例如恒常、清净……也只是我们对佛性的标签及概念,而在究竟上,佛性超越了任何我们可能引用的言语?这是让炯多杰这句话的的意义所在吗?

  仁波切:实际上,空性、明觉和所具的功德是完全相关的、是密不可分的。佛性具有清净、恒常、妙乐、无上智慧等功德,这正是因为它的本性是空性,而空性是清净的、恒常的、妙乐的、无上明智的……等。因此,当我们说佛性是空性的时,意思并不是它不具有任何特质。

  学员:在回答前一个问题时,仁波切说,我们所看见的一切大都是心的造作。这是指我们看到的,或这是我们看得到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