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佛学名刊 >

佛性《究竟一乘宝性论》(一)-云端佛学(11)

  学员:以为皈依和以为皈依有何不同?

  仁波切:以为皈依和以为皈依的差别是:开始行于法道时,我们以佛陀为典范、以佛法为道、以僧伽为伴,这是以为皈依或因位皈依的意义。果位皈依指的是我们自己达到证悟、自己于未来成佛——我们现在力求且终将达到的目标。

  学员:如果您视皈依为果,您可否以法道来解释?

  译者:那指的是你自己在将来达到证悟。

  学员:您把那当作道吗?

  仁波切:因位皈依是大乘的观点,但是,还有其他的观点可供思考。当我们被引见自心本性并在禅坐中作此修持时,这在本质上和果本身完全一样;当我们还在法道上时,这是果的影射。

          第四讲 法

  的梵文是达(尔)玛”“达摩dharma)。这个字本身有许多不同的意义,我们应该由多种角度去了解它的意义。本论注谈到善法不善法不善法,指伤害自己及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例如不良的意图、负面的行为等;善法则正好相反,指真诚、有益及良善的态度和行为。佛法是圣杰、崇高的善法,是佛陀揭显的修行道。

  佛法可分为两类:

  ·陈述之法(教法)

  ·证悟之法(证法)

陈述之法

  陈述之法和佛陀证悟之后所给予的法教有关。他极其精确地叙述得到佛果的方法和途径,这些陈述——佛陀的言说——被严谨地保留下来,并师徒相传地流传到今天。陈述之法有两种:

  ·佛陀亲口宣说直接给予的法教

  ·“释多罗(梵文Shastra——阐明及揭显佛陀言说之真正意义的论注

  佛陀直接给予的法教,又可依据戒律(梵文shila)、禅定(梵文samadhi)及智慧(梵文prajna)而分为三种:强调戒律的法教称为毗那耶(梵文Vinaya)或律藏,强调智慧的法教称为阿毗达摩(梵文Abhidharma)或论藏,强调禅定的法教称为修多罗(梵文Sutra)或经藏”——这三种类别的法教合称为三藏(Tripitaka)或三类收藏

  论注也可分为两种:第一种论注原自于印度的论注大师,尤其是六庄严(世尊、圣天、陈那、法称、德光、释迦光)及二尊者(龙树及无著)。这类典籍也包括八十四大成就者、八大成就上师,及其他许多博学多闻大师的著作。第二种论注则是金刚乘八大传承的西藏作者所撰写的论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