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佛学名刊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译解-云端佛学(4)

译文  称真之行,因该果海,故与佛相同。果彻困源,故受佛气分〈注一〉。如中阴身自求父母〈注二〉,此时虽未得显证,已阴信冥通,感应道交,结成胎分〈注三〉,所以说入如来种,入如来种,如托王胎,故名生贵住。

 

注一  此处受佛气分,与前文‘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小有不同,前文是指慈心气分,此处是指真如气分。

 

注二  初住发心,如前阴起惑。二住治地,如前阴造业。三住修行,如中阴持种游行。此既行与佛同,受佛气分,故喻之为中阴自求父母。

 

注三  佛虽未与明记,已知其必证极果。故阴信冥通,如同业相缠,结成胎分。

 

正文  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译文  既已游道胎〈注〉,常蒙诸佛护念,法身渐渐证入,故亲奉大觉护念,为法身之胤嗣。方便智慧,渐渐具足,故如胎已成,人相具足。故名为方便具足住。

 

注  依此修因,自在无碍,如贵人处胎,安乐无拘。正如永嘉禅师所说:潜幽灵于法界。

 

正文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译文  摄化众生,方便具足,故容貌如佛,以权资实,内照真如,理智圆满,所以心相也同于佛,此位名正心住。

 

正文  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

 

译文  身心都合同成长〈注一〉,日益增进不退,名为不退住。

 

〈注二〉

 

注一  五住权智外现,容貌如佛,为身相同佛。六住实智内照,心相也同于佛。兼此身心二相为七住之因,故七住权实具足,二利兼进,故日益增长。

 

注二  此处与前六信位同名不退,有何区别?因六信位为信心不退,此位为住道不退。

 

正文  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译文  十身〈注一〉灵相,同时具足〈注二〉,名为童真住。

 

注一  十身为:一、菩提身,二、法身,二、威势身,四、相好庄严身,五、智身,六、愿身,七、化身,八、力持身,九、意生身,十、福德身。

 

注二  十身总属权实二智,此中自证境属实智,化他境属权智。

 

其中菩提身、法身、威势身属实智。愿身、化身、力持身、意生身、福德身,五身都属权智。相好庄严身和智身都通于权实二智。

 

解  按华严经中菩萨登八地方具十身灵相,而本经八住即具十身灵相,因二经都属圆教,理应前后互融。

 

正文  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译文  因已得大自在,顿超理障,堪任佛法大事,故亲为佛子,名为法王子住。

 

正文  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译文  表显以为成佛之人,佛欲与之授记令代佛宣扬,教化众生。故如国大王,以国事分委太子。就像刹利王,世子长成后,陈列四大海水,为其灌顶〈注一〉,名灌顶住〈注二〉。

 

注一  华严经记转轮圣王所生太子,母是正后,取四大海水 ,置金瓶内,王执此瓶,灌大子顶,是时,即名受王职位。

 

注二  菩萨受职,也是这样,诸佛智水,灌其顶故,是名菩萨受大智职。具足如来十种力,位在佛数。

 

正文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

 

译文  阿难!这样的善男子,成为佛子以后,具足了无量如来的妙德〈注一〉,随顺十方国土〈注二〉,名为欢喜行〈注三〉。

 

注一  按华严经说‘此菩萨学习诸佛本所修行。忆念诸佛本所修行。乃至云:住持,显现,演说诸佛本所修行。’故佛德无不具足。

 

注二  即是广行布施。按华严经说‘随顺方土,有贫乏处,以愿力故,往生于彼豪贵大富,财宝无尽,行财施。乃至身肉不惜。行法施则与说三世平等,乃至菩提涅槃。’这都是随顺之义。

 

注三  按楞严正脉说‘此是施度,以华严首标此菩萨为大施主故。结名欢喜行者有二义:一者见有来乞者,作福田想,作善友想,倍生欢喜。二者随乞施与,令诸众生,悉皆满足。’这都是华严经中之义。

 

正文  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译文  已经得到欢喜后,又以戒德感化众生〈注一〉。名为饶益行〈注二〉。

 

注一  戒德备于已,故感化成于外。不劳费力,而利益无不周遍。

 

注二  按楞严正脉说‘此是戒度,以华严首标此菩萨护持净戒故。结名饶益行者,亦有二义:一者自能住无上戒,善自饶益。二者令他住无上戒,亦饶益他,详如华严,兹不繁引。’

 

正文  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嗔恨行。

 

译文  以自觉之理觉悟于他,得到他没有违拒〈注一〉,名为无嗔恨行〈注二〉。

 

注一  若他不能觉,即是违拒,自己厌而舍离,即是嗔恨。现在以自觉之理觉他,他易觉而已不厌,故无嗔恨。

 

注二  楞严正脉说‘此是忍度,以华严首标此菩萨常修忍法故。

 

但彼名无违逆行,盖以甘受外难,无违逆他名忍。此名无嗔恨行,乃取自无嗔恨,堪忍教化名忍也。’

 

正文  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

 

译文  既无嗔恨,故随众生一切种类,在在出现,处处受生,众生世界无尽,菩萨之愿行亦无有尽,所以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注一〉,名为无尽行〈注二〉。

 

注一  既能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即是时间无尽,十方通达即是空间无尽。

 

注二  按楞严正脉说‘此是进度,以华严首标此菩萨修诸精进故,但彼名无屈挠行,盖以一切境界,无能屈折阻挠名进。此名无尽行,乃取一切时处,皆能教化利益名进也。’

 

正文  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疑乱行。

 

译文  空间和时间都能无尽随顺众生,所以合其心而同其事,于一切众生,种种法门,机对教而受益,教对机而化行,依无差误。

 

〈注一〉故名离痴乱行〈注二〉。

 

注一  因禅定功深,故千难交攻,而其智不昏。万机并赴,而其心不扰。

 

注二  按楞严正脉说‘此是禅度,以华严首标此菩萨心无散乱,坚固不动故。若依今经,即以不痴不乱为禅。’

 

正文  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

 

译文  于一身之中,显现各种异相〈注一〉。又于各类异相中,现同一身相〈注二〉。所以名为善现行〈注三〉。

 

注一  如观世音菩萨,以一身而现三十二应身。为天现天,为人现人,又于一类身中,对异类群机,显现众多异类身形。

 

注二  不但能以一身现众多身,又能使众多身现一身,所以名为善现行。

 

注三  按楞严正脉说‘此是理事无碍智。’灌顶大师疏说‘即智慧度’,又自释说‘若非法界大智,何能圆融显现?’又楞严指掌说‘仍是智慧度,以一多无碍,同异俱成,正由菩萨无障碍慧,善巧运用之所现故。’

 

正文  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译文  不但身相如此一多互融,甚而至于世界,也是善现无碍,甚而至于十方虚空,满是微尘,一一尘中,都能现十方世界〈注一〉,现尘现界,都不相留碍〈注二〉,名为无著行〈注三〉。

 

注一  十方虚空,满足微尘,显微尘之多,并明能现者小。一一尘中,现十方界,显世界更多,并明所现者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