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菩提心欢喜地 佛子此心于众生,为度彼故随悲转, 由普贤愿善回向,安住极喜此名初。 此下论文第一品释初欢喜地。佛子,谓初地菩萨,大悲心、无二慧、菩提心具足,一大阿僧祇劫修行圆满,经资粮加行二位,而入见道位。此心者,谓证真见道通达一切法无自...
一 首颂诠释 第七识即末那识,末那是梵语的音译,义译为‘意’,但恐与第六意识混淆,故保留末那原音。此识是第六意识之根,意识以末那为俱有依。何以第六名识,而末那名意呢?因为此识任运恒审思量,执著第八识的见分为自我。〈成唯识论〉卷五曰:‘恒审...
一 首颂诠释 第六识,在八个识中,是作用最为明显、最强锐的一个。前五种感觉官的见闻觉知,全由第六识来了解分别 ; 善恶的造作,是非的分辨,美丑的观感,自他的争执,全是第六识的作用。所以,第六识可以说是我人心理活动的综合中心。 前五识依于五净色...
一 首颂诠释 八识规矩颂 讲记,为了解释颂文中许多专用名词,占用了八次的时间。但是以往的时间并没有浪费,如果我们已经了解讲过的名词,现在来读颂文,大半的涵义都能读得懂了。由这一讲开始,进入十二首颂文的讲解,现在先讲前五识颂。 八识规矩颂颂文...
一 修行五位 八识规矩颂讲座,已讲过七次,今天是第八讲。八周以来,我们讲过八识、心所、种子、四分、四缘五果,三境三量等等,今天要讲修行五位。诸位或问,十二次讲座已过了三分之二,何以还没有讲到八识规矩颂的颂文? 原因是这样,譬如建房子,我们先...
一 缘起 缘起,是佛教的基本理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悟真理,他所证悟的就是缘起。不过佛陀最初证悟的缘起,是有情生命流转的缘起。像 过去现在因果经 中说: ‘ 尔时菩萨,至第三夜,观众生性,以何因缘,而有老死,即知老死,以生为本;若离于生,则...
第一讲 解释经题 一 识者心之别名 八识规矩颂,是唐代玄奘大师所造。这是玄奘大师于翻译得数百卷唯识经论之后,对于唯识学中的 ‘八识’,提纲携领所作出的总结。全部颂文,七言一句共四十八句,四句一颂分为十二颂,每三颂为一组,计四组。即前五识颂,第...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文句卷第二】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经 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文句 菩萨比丘温陵道昉参订 癸三、约观河显见性无迁三。初请问。二说示。三领悟。子初、又二。初阿难密请。二匿王显问。丑、今初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文句卷第一】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经 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文句 菩萨比丘温陵道昉参订 经题具如玄义中说。今更略提纲要。此经以人法为名。谓此大佛顶法。非因非果。一切因果无不依之。如来果人。以此为密因。故...
大佛顶经玄文序 性相二宗。犹波之与水。从来不可分隔。而其流弊也。甚至分河饮水。此岂文殊弥勒之过。亦岂马鸣护法之旨哉。谓真如受熏。譬如劫火洞然。虚空安得独冷。谓真如不受熏。譬如劫火洞然时。虚空何尝烂坏。故知得其语脉者。合则双美。失其宗趣者。...
谈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散文-中国佛教文化网 中国佛教文学的渊源流长,繁荣不衰是与佛教文...
淡泊了,自然乐观——南京吉慧长老访谈录(图文)-中国佛教文化网 吉慧长老生于1916年,...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中国佛教文化网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
作者:净慧 佛学思想中最重要、最困难、最难解释,因此最易使人误解的,要算业力(Karm...
《华严五教章》-中国佛教文化网 《华严五教章》,全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华严...
《南海寄归内法传》-中国佛教文化网 《南海寄归内法传》,又称《大唐南海寄归内法传》...
Powered by © 2015-2017 www.yundss.com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