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实未得如是功。不可起过头欺诳之心,生自许知足之意。直须广披至教博问先知。彻祖佛自性之原。到绝学无疑之地。此时方可歇学灰息游心。或自办则禅观相应。或为他则方便开示。设不能遍参法界广究群经。但细看宗镜之中自然得入。此是诸法之要趣道之门。如守母以识子得本而知末。提纲而孔孔皆正。牵衣而缕缕俱来。又如以师子筋为琴弦。音声一奏。一切余弦悉皆断坏。此宗镜力亦复如是。举之而万类沈光。显之而诸门泯迹。以此一则则破千途。何须苦涉关津别生岐路。 这可以成为我们奉读《宗镜录》以及其它佛教经典的“法要”,也是在修行过程中处理好“教”与“禅”、“顿”与“渐”、“相”与“性”等之间关系的路径。应该说,延寿在《宗镜录》中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引述不同教派经典,反反复复,甚至有点唠唠叨叨,都是出于引导人们“一心为宗,照万法为镜”的,可谓“老婆心切”。 现在,回头看看标宗章的“正文”部分。延寿在这里提纲挈领,言简意赅,直接点出了自己思想宗旨。我们不妨把这一段的结构作个简单的划分,方便理解他的思想意义。 根据内容,大致划分出四个段落: 第一段:介绍本书章节划分及其原因。 从“详夫:祖标禅理,传默契之正宗;佛演教门,立诠下之大旨。……令菩萨成佛,是事尚不可得,何况凡夫颠倒有法?” 其中,第一自然段直接论述为什么要列出“标宗章”、“问答章”、“引证章”,文字不多,但很有说服力。 详夫:祖标禅理,传默契之正宗;佛演教门,立诠下之大旨。则前贤所禀,后学有归。是以先列标宗章。为有疑故问,以决疑故答。因问而疑情得启,因答而妙解潜生。谓此圆宗难信难解,是第一之说,备最上之机。若不假立言诠。无以荡其情执,因指得月。不无方便之门获忘,自合天真之道。次立问答章。但以时当末代,罕遇大机,观浅心浮,根微智劣,虽知宗旨的有所归,问答决疑,渐消惑障。欲坚信力,须假证明,广引祖佛之诚言,密契圆常之大道;遍采经论之要旨,圆成决定之真心。后陈引证章。以此三章,通为一观,搜罗该括,备尽于玆矣。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语。比如,说立标宗章的目的在于“ 则前贤所禀,后学有归 ”,表明自己的“宗”只是秉承佛祖们的宗旨,为了引导后学们学有所归。说立问答章的原因是“ 谓此圆宗难信难解,是第一之说,备最上之机。 ”,修道者可以“ 因问而疑情得启,因答而妙解潜生 ”,云端佛学,而“ 若不假立言诠。无以荡其情执,因指得月。 ”说引证章的目的是“ 欲坚信力,须假证明 ”,是为了借助佛祖们的圣言量,来坚定修行者的信念的。 随后,利用一问一答,说明他立宗设章都是教导修行者的方便法门,大家一定要正确对待,“ 切不可执方便而迷大旨,又不可废方便而绝后陈。 ”提问中的观点依据《楞伽经》“ 一切法不生。不应立是宗,何故标此章名? ”回答中依据的是《大智度论》“ 毕竟空法,能破颠倒 。” 第二段:根据经论,提出一心的涵义并阐述。 从“今依祖佛言教之中,约今学人随见心性发明之处,立心为宗。……本立道生,如无纲目不立,无皮毛靡附。心为本故,其宗得立 。” 其中,可以划分出三个自然段。第一段是“ 约祖佛所立宗旨 ”,第二段是“ 又诸贤圣所立宗体者 ”,第三段是分析“ 如来普光明智 ”的。这一部分是全书最为重要的,提出了他的宗旨,并阐述了宗旨的内涵和特点,是《宗镜录》的思想总纲,也是延寿禅学思想的核心点。 首先,他表明是根据释迦佛和中国禅宗达摩初祖的传承,成力了自己的宗旨: 今依祖佛言教之中,约今学人随见心性发明之处,立心为宗。是故西天释迦文佛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此土初祖达磨大师云: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则佛佛手授授斯旨,祖祖相传传此心。已上约祖佛所立宗旨。 这里面的关键词语是:“ 约今学人随见心性发明之处,立心为宗。 ”,“ 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 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 随后,分析“心”的实质内容。他列举了三种解释。 第一,华严宗祖师杜顺和尚根据《华严经》思想提出的“ 自性清净圆明体,此即是如来藏中法性之体 ”: 从本已来性自满足,处染不垢修治不净,故云自性清净。性体遍照无幽不瞩,故曰圆明。又随流加染而不垢,返流除染而不净;亦可在圣体而不增,处凡身而不减;虽有隐显之殊,而无差别之异;烦恼覆之则隐,智慧了之则显;非生因之所生,唯了因之所了。斯即一切众生自心之体,灵知不昧寂照无遗。非但华严之宗,亦是一切教体。 文中,论述了“心”的两个突出特性,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之后,通过五对排比句子,彰显了心的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殊异、隐显、所生、所了等特质,最后指出“ 斯即一切众生自心之体,灵知不昧寂照无遗。非但华严之宗,亦是一切教体。 ”,把“心”归结到“ 众生自心之体 ”上。 第二,《佛地论》所提出的“ 一清净法界体 ”: 论云:清净法界者,一切如来真实自体,无始时来自性清净,具足种种过十方界极微尘数性相功德。无生无灭犹如虚空,遍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非有非无,离一切相。一切分别,一切名言,皆不能得。唯是清净圣智所证,二空无我所显,真如为其自性。诸圣分证,诸佛圆证。此清净法界即真如妙心,为诸佛果海之源,作群生实际之地。 这里面的关键词有:“ 一切如来真实自体 ”、“ 遍一切有情平等共有 ”、“ 此清净法界即真如妙心 ”,归结点是“ 为诸佛果海之源,作群生实际之地。 ” 针对以上的不同名义,随即作了综合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