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说这种菩提心是一种具足无常心,具足因果心,具足出离心这一个方面,来说菩提心的一种殊胜。大家都知道,在现实世间不管你学不学佛,你追求一个目标,也就是离苦得乐。当然苦,有一种不同层次的苦。有的人为没钱而苦,有的人为吃不饱穿不暖而苦。还有的,他的苦提升到精神层面的,内心没有安住,他这种苦。通过三界二十五有的次第的一种现实之苦的一种揭示的话,你更能够知道这种苦有一种层次的不同性。地狱它和我们人间的苦不一样。人间的苦和天上的苦,自然而然它苦的具体内涵不一样。就拿我们世间上的人来说,也是这样。你有这样的追求,他有那样的追求。有的,偏重物质方面,还有的偏重精神方面。我们每一个人从自觉的层面觉察自已内心,你偏重于什么方面。你是偏重于物质呢?还是偏重于精神呢?就是在物质方面,每一个人追求也是不同。金钱、名利、豪宅,这一些东西。看到我们自己具体的欲望在那里,你现前的需求在那里。你想要离苦得乐的话,不要去看别人的欲望,看我们自己的欲望。带着自己的问题来学习,也许这样现实一些。 我们说诸佛有诸佛的问题。他要度众生,但是今天叫我们这些人都发度众生的心,好象它还有现实的差距。是不是你也愿意度众生呢?不一定。诸佛的愿心不一定是你的愿心,菩萨他的愿心不一定是你的愿心,乃至那些出离心。你有没有这种出离心呢?也许人家想出离,我们自己就不想出离。每一个人看自己当前的那种心。我们等一会要讲的自觉上的功夫。什么叫自觉?就是自我觉照。怎么觉照?就是反省、内观。每一个人能反省自己,能关照自己。内观,观我们自己内在的欲望,你的想法,你的真实想法和追求。你追求什么?当你观察到自己的追求以后,那是你的目标。这是学习戒律的现实起点,学习一切佛法的一个现实起点。 如果说,连自己的欲望之心,你的追求之心我们都不太清楚;你的问题存在在什么地方,你也不太清楚。这个时间要想叫你学习很得法,你的目标很集中,那是很艰难。很多人修行或学习都想急功近利,赶快实现。可怎么样让自己很贴切很快速?在我的一种个人经验上说,你认识自己的要求,你认识你目前的一种发心,你认识你真正的一种需求。围绕我们自己的一种现前的真实需求来用功,好像要舒服一些,要快速一些。你打念佛七也好,念佛究竟的目标就是要往生。但是你念念之间能够有专求往生的心,他能够围绕这个目标去检查自己。 如果说没有怎么办?没有,在一个念佛七当中,你能够很快地去体会的话,那就是对应自己的问题。把那一种大问题分化到每一个小问题当中,把一辈子的追求分化到不同阶段当中来落实。也许我们把它分化到一年,分化到一个月,分化到一天。这样子每一天你的目标,它就很接近,非常突出,非常明显。我今天要完成什么?乃至你把今天这种目标体现在修因的这种方法上。围绕这个目标,我怎么去实现它?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在修因的方法上我现在该怎么下手?就是要落实在自己当下的下手方法上。那就是你的进步。 当你修因一旦正确了,所追求的结果它也一定会出现。光是去想结果,而不落实在这修因上,你想一辈子这种结果也不会出现。所以说我们现在,你在念佛的过程当中,你能落实在修因的方法上,那就是专注地去念。所以说,把一天的功课,一天的追求,落实在当下的专注地去念。这样,你有一念专注的念佛之心,我们目前的目标那就达到了,这就是解决当前的问题。当前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内心的一种信心和欢喜它会很具足。所以说我们把这种目标能分化,能够逐步落实那就很好。 五乘佛法和三乘佛法,也正是如此。你比如说,成佛也不是一天二天成就的,要想修成一个菩萨也不是一天二天能够修得成的,你要修行一个往生的境界也不是一天二天能成就的。但是它可以落实在一念一念地满足上。我们目前能够做到的,就是专注地增加自己的信心,增加自己的愿心。把这种信心和愿心增加起来以后,我就专注地去念。这样子对我们往生心的成就,不外乎这几个方法。于是,我当下具足了这样的方法以后,我的心完全就安住在这个地方,你不用去想别的了。违逆这种次第,你胡思乱想对自己没有多大的利益。就像我们现在学习,为什么要跟你说:“我们要关注自己的愿心,关注自己的妄心,关注自己现前的所思所想。”原因是什么?那就是我们现实人生的一种起点,修行的一种起点,学习的一种起点。 它要从你现在开始,从你现在所站的这一块开始。这就是根基。要关照,关照我们的心态在那里。你对于世间上有追求吗?对世间上五欲享受你有追求吗?如果说你内心里面没有追求,我们对你说人天乘的佛法,你怎么去满足?没有满足。因为你没有目标。很多人你给他说出离心,他那里有出离心嘛,他没有出离心。所以说你给他讲佛法听不进去,你跟他讲菩提心,他也没有菩提心。他不追求这个东西,于是你给他讲也白讲。再讲世间上的一种增上心,也白讲,为啥呢?他没有追求,没有目标,内心是迷茫的。我们就是要对自己当前的这种迷茫的心,迷茫的一种状态,你有所体会。 当你有所体会,对于当前的心有所关照的时候,那才能够让我们真真正正的能够策动之心。你究竟想干什么?想不想学?就是要看一看我们自心的一种基础。所以菩萨心,就是要发起一种自觉觉他的心,发起一种真实利益众生的心,发起一种追求佛陀智慧的心。而这种心我们现在具足了没有?如果具足了,那怕你的修行不是很具足,有这种愿心,愿菩提心都可以成就的。有这种愿菩提心再去深入,落实到那种行为上。行菩提心,那就要从戒律上下手。不仅仅要把这种好心态要显现出来,还要把这种好心态带到具体的行为规范当中。那就是戒。 一定从戒上来显发,有具体的内涵。那些心念不该起,那些语言不该说,那些行为不该做,一定是落实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种种行为规范上。所以说,菩萨和它的一种戒律,首先看看我们自己的发心,那个菩萨所守持的戒律。什么人是菩萨呢?就是真真实实发了那种自利利他的心,真真实实发了那种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它和我们那种自私自利的心是不一样的。从最初的那种内心的意念,就是要去利益众生的心。为什么要发那种利益众生的心呢?它与我们那种利益自我的心有什么区别呢?这里面要突破那种围绕自我为核心这种概念。时时刻刻以自我为核心,那就是一种极大的障碍,那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学佛当中的一种执着,那就是我执。而这种我执,是一种成佛的大障碍。平时我们说我执,好像我们不太理解。其实转换一下,平时我们是以自我为核心的,念念之间你那个我都是丢不掉的,念念之间都是成就自我的。吃饭,我要吃饭;穿衣,我要穿衣;走路,是我在走路;乃至持戒,是我在持戒;修行,是我在修行。而这个“我”字丢不掉。世间上的人在追求金钱、美女、豪宅,他也是围绕一个我。但是我们今天的修行还是围绕这个我,还是以自我为核心。所以说这个里面,为什么要提倡发菩提愿心,发菩萨的愿心?就是有一个核心。要转变那种自私自利的心,转变以自我为核心的心。包括你现在修行学习念佛,都不要以自我为核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