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信心,无法开显自己的愿心;没有愿心,无法真正地把这个修行的心具足起来。信心怎么建立的呢?就是多想它的这些好处,多想他的功德利益。而且这种好处和功德利益,就好像建立在当下。任何人好像就已经得到了,随时随地安住在这种已经得到的境界当中。哎!这种我们自己身心的感受那都是不一样。而我们现在如果说:“哎呀!我是业障,我是凡夫,我的修行很不具足,我要多久才能够修到什么层次。”好像有一种距离感的话,修行老有一种障碍。 假如说,你把自己安住在阿弥陀佛的当中,安住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当中,好像我们现在真真实实就已经得到。当我们在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那就是应请佛到我们面前。就好像如对目前一样,你的心态是不一样,身心的感受也是不一样。我们说,戒也是这样。随时随地思考这种戒的功德,戒的殊胜来发起我们这种欢喜心。就好像这种功德利益都与我们同在。而我们在学戒的每一个当下,他都很欢喜,很自在,不觉得是约束,而是一种享受。当这个享受开始了以后,念念之间都是欢喜心,念念这间都是喜欢学习的心。那种心态就不一样了。能够把这种心态安住在当下,得到这种法以后,以后功夫就是念念之间与它相应。于是,最重要的是当下这一念的一种体验。你学多学少没有关系,学长学短没有关系,关键你当下得到这种体受。所以说,是这种戒定慧,这种佛法得不得法这个方面。 说起来学习也不是很复杂,很简单的事情。就是要求这一念如何安住,如何欢喜,如何心向。当你这种心向之心建立起来,那你就是在修行。念念之间都是有变化,一念之间有变化。就一个法之中,一个上午之中,一个半钟头,你有没有变化呢?他有变化。从开头听到最后,他也有变化。三天听下来,天天你都很欢喜,天天都很安住。把这一些学到的义理,能够自觉地应用上去时候,他不一样。那你经过三天地熏习以后,也许就在内心里面打下一颗种子,下了一种种子。你领会到了它的殊胜善巧以后,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我想这种法,在佛法的各宗各派当中随时都能够显现。有这种心态,你去学习它的名义以后它也不一样。在讲菩萨戒名义之前说这么一点小小的体受。 那么,那种戒呢?我们平时更多地对应于受戒。受了戒以后,它对我们身心世界有多少关联?估计这需要学习。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你在受戒的那一刻,你是心是怎么理解?受了戒以后,你能不能在你的心里安住?它能不能让你欢喜?它决定了以后,你多少时刻它能与你相应?能给你多少影响?受了戒以后,这种戒的学习很重要。也许现在发心是一个开始,它总是学习当中欢喜,总是在欢喜当中觉受,总是在觉受当中增加那种体验,总是在体验当中增加法喜,在法喜当中念念把那个发心不断地提升,不断地增长。它总是有这么一个过程。 今天,先在他的名义上。佛法,我们刚才说它是一味的。戒定慧是一味的,包括我们平时所说现前心的安住,一直到尽未来心的安住,它也是一味的。但是,体现在次第的智慧,比如说我们人天乘的佛法,声闻缘觉乘的佛法和菩萨乘的佛法。一般大的分成三乘佛法,细的有五乘佛法。三乘与五乘是一种次第介绍,并没有分开来。从我们发心上也许有的与这个阶段相应,有的与那个阶段相应。比如说最初的人天乘的佛法,讲这一辈子各种各样的好处。如何按照因果道理安住,按因果道理来建立这种人天佛法,来建立这种人世间的种种追求的圆满,人天乘的。 声闻缘觉乘的,要把世间上的短暂的这种享受能够看得穿。看得穿之后,要放得下。从究竟利益上来说,我们不太需要的东西心里面要有出离心。没有出离心的话,很难与它相应。大乘佛法那就是要提得起。放得下到提得起,其实也是一个过程。如果说声闻缘觉乘的佛法你没有学习,如果说放不下的话,再叫你提起那就很艰难。大乘佛法要你提起,那就很艰难。今天我们所说,大乘佛法很殊胜。我们大家直接就发菩提心,直接就学习大乘佛法。但是,很多表现出来的是对声闻缘觉的出离心,好像认识不是很具足。比如说,叫它放得下的这个阶段,也许他就不太注重。但从大乘佛法上来说,如果你放不下的话,你决难提得起。有很多包袱,世间五欲的乃至于我们身心五蕴的执着,我们自己的业障,我们自己的烦恼。你放不下看不穿,这个时间你说你提得起什么呢?往往都提不起。 所以说,大乘佛法就有它大的一个方面。大,必然有其相应的内涵。这种内涵必须要从次第上面来建立,从因果,从无常,从出离心,从这些当中来建立大乘的菩提心,次第来建立这种心。于是,这种心能善巧地被引发起来。没有这些善巧的修心次第,我们往往说发了一个大菩提心呀!你的那个大菩提心很抽象,不具体。而且他的一种具体内涵呢?不能得到充分地显现。 所以说,相应于人天乘的它有一个戒法,叫十善戒法。三皈五戒十善戒法。通过这种十善戒法,来成满人世间的利益。相应于出离心有一种声闻乘的一种戒律,那就是成就这一些出离心的。相应菩萨戒的它就有一个菩提心的内涵。如果没有这种菩提心的内涵,这种菩萨戒就谈不上了。所以说,我们在讲的名义,我们把它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菩萨,一个是戒律。它是菩萨所受的戒律,那叫菩萨戒。而菩萨,我刚才与大家谈是一味的,又是次第的,又是具足的,这几个方面来与大家探讨一下。 一个方面,是菩萨具足出离心,包含声闻缘觉乘的精粹。出离心,没有出离心你谈不上菩提心。对于这一种出离心的一种包含,对声闻缘觉乘的戒法它的一种提升。二一个内涵,就是菩提心包含了世出世间的因果心。它又把这一种人天乘的佛法提升了,又把人天乘的佛法总摄了。所以说,我们从这两个方面来剖析这种大乘菩萨法的一种殊胜。你要认识了这种殊胜以后,你学习大乘菩萨所受持的行为律仪,你觉得它的必要性,它的重要性,你就知道了。如果你不知道它的功德利益,你不知道它的殊胜的话,学习上不是很善巧,愿心上也不是很具足,好跃性上不是很具足。所以说从这两个方面。 另外,我们从诸佛菩萨自觉觉他这种层面,来说戒的一种方法。一个方面一个方面来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