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爱敬存心。君子与小人。就形迹观。常易相混。
[形迹]就是外表。君子和小人,如果只从外表上来看,常常会搞错,常常会相混,实在不容易分辨。
惟一点存心处。则善恶悬绝。判然如黑白之相反。
若从心地上来看,小人和君子就截然不同了。
故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儒家讲君子贤圣,佛门里讲诸佛菩萨,他们与一切凡夫所不同的,就是存心。行迹很难区别,所以往往我们把圣人看错了。
在佛门里,像过去浙江天台山出现寒山、拾得、丰干。[天台山志]上记载,在当时一般人看这三个人疯疯癫癫的,认为他们有神经病、不正常,没人理会他们。所以形迹上怎么看得出来呢?丰干是在碓房里舂米的,就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黄梅的那一份工作。丰干是阿弥陀佛的化身。阿弥陀佛在厨房舂米来供养大家;寒山、拾得是等觉菩萨,文殊、普贤化身的,在厨房里烧火;都是在厨房里打杂的,做这种苦事。打赤脚,穿得破破烂烂,疯疯癫癫的,所以没人瞧得起他们。在行迹上,肉眼凡夫确实很难判别,实际上他们三个人是圣人应化,这是丰干说出来的。
当时有一位地方官吏闾太守,于上任的路上,母亲生了病。他很著急,请了很多医生都没能治好。丰干经过那里去找他说:[你家里有个病人,我有方法把他治好]。治好之后太守对他非常感谢。看他是出家人,请问他在那一个宝刹?他说:[我在天台山]。他就向丰干请教,你们的宝刹,有没有圣贤人住在那里?丰干说有,文殊、普贤两位菩萨在。太守说:我要怎么样去亲近?丰干说:一个叫寒山,一个叫拾得。太守上任没几天就去朝山,参拜这两位大菩萨。结果他们是在厨房打杂的,疯疯癫癫的,可是太守一见到就顶礼膜拜。两个人根本不理,转头就跑。太守派人去追,看看他们到那去了。结果看到他们跑到山边,两座山就打开了,两个人一直退到里面,山就合起来,两个人都不见了。最后他们还说:弥陀饶舌。于是太守等人才晓得丰干原来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多事,把他们两个身分说出来了。三位是圣人,在庙里每半月诵戒,是很重要的法事,寒山拾得时常在门口讥笑,所以寺庙里的人都不喜欢他们。到最后才晓得是佛菩萨化身应现在此地,这个时候大众才生惭愧心。原来阿弥陀佛、文殊、普贤每天都来侍候他们的饮食。这是佛菩萨跟常人存心不相同处。
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
普贤十大愿王,第一愿就是礼敬诸佛。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这是从理上来观察。‘事’上确实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但都是我们的同胞。
所以明白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才晓得真正是皆吾同胞,皆吾一体。佛说: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所以佛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这样建立的。那一个不应该礼敬,不应该爱护呢?人人都应该敬爱,事事物物我们都应该要敬爱。
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
从前读书明理的人敬圣敬贤,跟我们现代工商社会贪、嗔、痴、慢不断增长的人敬圣敬贤,在思想、心态上不一样。从前人敬圣敬贤,是因为圣贤是我们的模范,取见贤思齐的意思。现代人敬佛、敬菩萨、敬鬼神,是希望佛菩萨、鬼神多让他赚一点钱,其目的在此。[通圣贤之志]。圣贤之志就是为众生造福。那一个人不希望得到安和乐利?中国人常讲的五福,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福,希望自己长寿、富贵、健康幸福,这是世间人的希望,但是这些都是善因善果。希望得好的果报,但是忘了好的果报是要好因缘才结得的。若不修好因,不结善缘,希求好的果报,是决定不能得到的。圣贤人希望每一个人都得到殊胜的果报,所以圣人之志就是群众之心。只是圣人有智慧,群众迷惑颠倒,所以圣人教导大众修善积德,才能使人人皆得到好的果报。
修善积德从[爱敬]开始。先学爱人、敬人,爱物、敬物,爱事、敬事,对于人、物、事要真正爱敬。所以十大愿王里的菩萨修行原则,第一条就是[礼敬诸佛]。我们读[礼记],第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就是教[敬],[毋不敬]就是一切恭敬。要从这里下手。
何者。圣贤之志。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吾合爱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
圣贤、诸佛菩萨,只有一个想法,一个心愿。就是教导一切众生[各得其所]。聪明杰出的人,诱导他成佛作祖。没有这个大志,他希望得到什么,都祝福他、帮助他能够如愿。这是圣贤之志,所以要心存爱敬。
何谓成人之美。玉之在石。抵掷则瓦砾。追琢则圭璋。
[成]是成就。别人有好事,我们要帮他成就,这也是性德。
[玉之在石,抵掷则瓦砾,追琢则圭璋]。这是举一个比喻,[玉]是石头里面最精最美的,加以琢磨就变成玉器。[圭璋]是古时候的信物。在古代,尤其是上古,玉做成璧,璧是圆形的,中间有个孔。[圭]是手上拿的。当时的用途,就像我们现在记事用的记事本子,是作备忘之用。[圭]大,[璋]比较小。这些玉器在故宫里可以看到,有商周的、秦汉的,历史的价值都非常高。
故凡见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进。皆须诱掖而成就之。或为之奖借。或为之维持。
我们今天所讲的培育人才。看到这个人心地很善良,很忠厚,或者志向纯正可取。[资]是资助,我们应当要帮助他,成全他。[皆须诱掖而成就之],就是要诱导他,要成就他,教养他,培训他。[华严经]五十三参是很好的榜样。你看善财童子自己以学生身分去参访善知识。他是我们的前辈,是我们的长者。纵然年岁很轻,他的道德、学问是我们所尊敬的,我们应当跟他学习,见到善知识先是礼敬。善知识一定会问他,你从那里来的?你到这里来作什么?你有什么需求?五十三位善知识,所问与善财对答完全相同。所以这句话给我们的印象非常之深刻,前后重覆了数十遍。第一句是:我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立志要成就无上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但是我不晓得怎样修持?怎样存心?所以到这里来请教。[发心]就是此地讲的立志。志可取、又好学,我们遇到了一定要尽心尽力帮助他。所以有志向、有目标,不论世间、出世间都是有前途,有成就。遇到这样的人,就是俗话常讲的[遇英才而育之]。你真正遇到这样的材料,就要设法去帮助他,成全他。
[或为之奖借],[奖]是奖励。[或为之维持],[维持]就是在他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使他能安心于学业和道业。
或为白其诬而分其谤。务使之成立而后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