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戒授受的精神所在 ----释 圆 光
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要受菩萨戒,它又有什么好处?诸佛世尊皆异口同声的赞叹菩萨戒,说凡是能真正发心受持、修行菩萨戒者,都会成就佛的果德,并且诸佛菩萨在未成佛之前,都是依靠菩萨戒的精神,切实按照菩萨心菩萨行,来时时要求自己,圆满成就自己佛陀果位。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这就是说,只有受了菩萨戒,依菩萨戒去修行,才有成佛的可能。 那么求受菩萨戒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在日常生活中又应如何修行呢?首先,受菩萨戒之前,我们必须发菩提心,具菩萨心和菩萨行愿。菩萨心,即是有情心、体谅心、宽让心、帮助他人之心、容忍心、真诚心、平等心、觉悟心,这就是所谓的慈心、悲心。菩萨行愿,即是自己受戒后要用菩萨心相,时时用菩萨二字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诸佛菩萨为榜样处处利他无我,改造自己不好的习气毛病,培养、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形象。 菩萨戒的根本精神又是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菩萨戒的根本精神主要体现在一智二悲,特别是在慈悲的精神上,所以大家在求受菩萨戒的时候,就要发起无上的慈悲心。所谓无上的慈悲心,即是一心一意“为利众生愿成佛”,也就是我们平常常说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就是此意。 菩提心也是大道心。这个道,一是指在因地中修行的道路和方法;二是指在果位上证得圆满菩提果。所以说,菩提心是修学佛法的无上善因、胜因。菩提心就好像是大树的根,那么它要靠什么来生长呢?要靠大慈大悲的无上甘露水来滋润,即救拔一切有情脱离苦海,给予有情众生欢乐。所以大慈悲心,是修菩萨道的根本保证。这个智慧就是我们时时刻刻觉悟当下,即正确无误的方式、方法。即因宜致便,而利乐度脱一切有情众生。随缘示现,无时不用其方法。有了大智慧,菩提心的无上胜因,大悲心的根本才能够圆满究竟。 受菩萨戒,要发菩提心、发大慈悲心,要具足智慧,有了这些条件,才可以受菩萨戒,才可以成为一个菩萨行者。 什么是发菩提心呢?佛教说的发心,就是一般所说的动机。发是发起或发生的意思。菩提心就是无上觉悟之心,也就是觉者的心,二者合在一起解释,就是发起这一念真实利益众生、觉悟有情之心。说到发心,它是很广泛的:如发心念佛,可说发念佛心,发心持咒,可说发持咒心,这是在佛法的方面说的。如果从世俗方面来说,发心求财,名为发求财心,发心做官,名为发做官心。而且你发了什么心,必然去做什么事。所以古代大德说“如人贪名宦者,发求名宦心,修登名宦行;若贪财宝者,发求财宝心,作营财宝行。凡人欲求善之于恶,皆先标其心,而后成其志,所以求菩提者,发菩提心,修菩萨行”。 在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中讲到:“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为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尝闻,就是,常常听到佛经中这样说:凡是修学佛法的人,一定要走入佛道,但要进入佛道,必须要通过一道门,这道主要之门,就是发心,唯有发心才能进入佛道。所以不论在大小乘经典中,佛陀都以发心为第一要点来开示我们。我们想进入解脱道,固然需要发心,想要进入菩提道,更需要发心,即使走上世间的人天道,也同样需要发心。如果不发心,纵然门是打开的,道路是平坦的,那你也不会通过这道门,走上你所希望要走的大道。据此,我们证知发心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严格的说,如不发心,世出世间做任何大小事情,都不会成功的。 站在佛法的立场,以修学大乘佛法来说,你最后的希望是成佛,但要证得最高无上的佛果,首先就得发菩提心。发了这一念菩提心,不论佛道是怎样的长远,怎样的难行,不论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多少魔障,受到多少打击,因为我们有了成佛利益众生的一念菩提心在支持,你会精进不懈的向佛道前进,在未达佛果之前,决不终止前进。故此,我们发菩提心应发广大心。所谓发广大心,是在成佛与度众生的心而言的。二者同样是发心,但是却有大小的不同。如单为自身、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世界而发心,都不能称为发广大心。什么是广大心呢?所谓尽虚空、遍法界而发心,才称得上是广大心。唯有如是发心,才够资格称为发广大心。因为只有这样的广大心,才能普遍的度一切众生。 发心以后,进一步所要做的,就是依所发的心实践实行。从开始的起点,到最后的终点,其间继续不断,一步紧接一步的向前迈进,这时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可称为修行。而修行最“急”的要“务”是什么?“立愿居先”。就是你走上任何一条佛法的大道时,必须首先树立一个坚定不移的志愿,以此志愿为前提,然后方可一步步的向着目的地,不休不息的勇猛迈进。因此,我们修行想要有所成就,立愿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也是先决条件之一。 如上所说,发心与立愿,在佛法上,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这样讲呢?立愿所以重要,是因为“愿立则众生可度”。我们知道,世间任何事情,如不树立坚定不移的志愿,尚且难以期望有成,何况学佛度生的大事?发菩提心的行者,其最重要的任务,莫过于度化众生。可是讲到度生,菩萨行者能不能度化刚强的众生,关键不在众生的众多和刚强上,而在行者是否立了坚定的志愿。如果立了坚定的志愿,本此坚定的愿力,百折不挠的去度化众生,众生总有被你度化的一天。所以说:愿立则众生可度。 关于立愿的重要,佛在经中曾特别开示说:“如来大智尊。显说功德证,忍慧福业力,誓愿力最胜”。意谓大悲大智如来,曾明显的为我们宣说功德证:一、忍力,就是忍辱的力量。经云:“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看一个人是不是强而有力,就是看他的忍辱功夫,到了什么程度而定,一个能容忍的人,那他必定能得到最后的成功。二、慧力,就是智慧的力量。为人能不能分别是非,抉择邪正,完全看他有没有智慧。对于是非邪正,如果没有智慧去分别抉择的话,那他就将成为邪正不分,是非不辨的人。因此,慧力是不可忽视的。三、福德力,人能依照善行方面去做,那他将来所得的福德,一定是很大的,而你所得的福德,有股力量在你的心中,而为任何人所劫夺不去的。四、业力,就是造业的力量。不论我们造了什么样的善恶之业,它总有一股推动的力量,使你随业或东或西的奔驰,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敌的过业力的,所以说:“业力不可思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