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有众生,才有度生的愿力。假如心田中以为没有人必要我资助,没有人必要我为他干事,没有人必要我为他讲佛法,那就是自性心中没有众生,这样众生就是外在的众生,而不是我们自性中的众生了。为什么许多大德祖师、古圣先贤达有那么大的力气去弘法利生?由于他们以为众生都是本身心田中的众生,必要本身去度。没有众生可度,本身也就没须要存在了。释迦牟尼佛就是云云,当要度的众生已经所有度完,而没有度的众生都已经种下得度的人缘,佛就涅槃了。这就是佛法,真真实实的佛法。《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窍门经》云:“菩萨常以不懈退心,拔诸众生出存亡泥到巩固处。”(卷第二)《菩提道次第广论》云:“欲令有情得乐离苦,慈悲无量,声闻、独觉亦皆有之。若自荷负统统有情,与乐拔苦,则除大乘抉择非有。故须发此心力强胜增上意乐。是故仅念统统有情,云何得乐、云何离苦,非为满意。须自至诚,荷此重担。”(卷第八)
三、苦乐生于内,心境本不二 苦乐皆由心生,要想得到真正的快乐,办理烦恼和疾苦,必需心向内缘。如《中阿含经》说:“不求内乐,此法有诤,以多么故此法有诤?此法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戚邪行,是故此法例有诤也。求于内乐,此法无诤,以多么故此法无诤?此法无苦、无烦、无热、无忧戚正行,是故此法例无诤也。”(卷第四十三)《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观统统烦恼来源等于自心,了达此法,堪能住止阿兰若处。以是者何?譬如狂犬被人驱打,但逐瓦石,不逐于人,将下世中住阿兰若新发心者,亦复如是,若见色声香味触法,其心染著,是人不知烦恼基础,不知五境从自心生,即此名为未能善住阿兰若处,所以人缘,乐住沉寂求无上道。统统菩萨摩诃萨等,若五欲境现前之时,调查自心。”(卷第七) 我们熟悉到的统统,着实都是我们本身的心。举一个很简朴的例子,你对或人印象原来很好,然则有一天他溘然品评了你一通,你内心也许就会有相反的观点了,以为这小我私人怎样欠好。着实,以为这小我私人好,是其时你本身心田的行相——在这个时辰,在你心田中他的行相是个好的行相,以是你以为他好。一段时刻之后你以为这小我私人欠好,是由于此时在你心田中他的行相是欠好的行相。以是,我们熟悉的统统人、事、物,着实都只是熟悉本身心上的相,所熟悉的仅是外在各种地步在我们心田中的反应。《宗镜录》云:“统统法从心起故,所起无体,等于同心用心,何用说见与不见?基础是心故。又云:境本非善,但以顺己之情,便名为善;境本非恶,但以违己之情,便名为恶。故知妍丑随情,境无定体。既无自体,曷有境乎?唯心之门,从兹明矣。”(卷第六十七) 再譬如,两小我私人相处,甲以为乙对本身欠好,乙却认为两人相关很好。那两人的相关到底是好照旧欠好呢?互相都只是熟悉到本身的心相,题目着实都在本身内心,不在外境。《金刚三昧经》云:“善不善法,从心化生。统统地步,意言别离。”《金刚三昧经论》云:“善不善法从心化生者,三业因行皆是心作故。统统地步意言别离者,六道果境无非意变故,由心乱不能制故,变作因果,流转苦海。”(卷第三) 唯识学把可以或许别离取相的心叫做见分,把外境在心中的行相叫做相分,见分和相分皆由心识变革而成,因而我们所熟悉到的是本身的心相,而不是真正的外物自己。《唯识三十论颂》云: “是诸识转变,别离所别离,由此彼皆无,故统统唯识。”《成唯识论》云:“是诸识者……皆能变似见相二分,立转变名。所变见分,说名别离,能取相故。所变相分,名所别离,见所取故。由此正理,彼实我法离识所变皆定非有,离能所取无别物故,非有实物离二相故。是故,统统有为无为,若实若假,皆不离识。唯言为遮离识实物、非不离识心所法等。或转变者,谓诸内识,转似我法外境相现。此能转变,即名别离,虚妄别离为自性故,谓即三界心及心所。此所执境,名所别离,即所妄执实我法性。由此别离,变似外境假我法相,彼所别离实我法性抉择皆无。”(卷第七) 许多题目看起来好像是外境造成的,着实来源都在于心。好比一小我私人原来身材很康健,可是有一天搜查出来得了绝症,这小我私人以为本身没救了,精力一下子瓦解,身材状态急转直下,乃至危在朝夕。功效过后医院发明是误诊,这小我私人的身材很快又规复正常了。可见,真正使他身材出短处的不是绝症自己,而是他心田对绝症的惊骇。有的人固然得了重病,可是心态很乐观,没把短处压在心上让本身成天喘不外气来,身材反而一向都没事。心态很重要,学佛就是要作育一个起劲乐观的心态,境随心转,心生万法,而不是心被境牵,万法壅心。《宗镜录》有一段公案很能声名这个原理: “且如梦中,实无蛇螫,识心才变,怖境枞然,犹如蛇螫。若觉中实被蛇螫,困惑不生,亦不为害。近闻凡间有人,于路被毒蛇螫胫,其人自见为是树椿所伤,行经三十余里,毒亦不发。忽遇禁蛇之人,指云:‘汝被毒蛇螫了!’才闻是语,困惑顿起,毒发便终。若执心外实有毒蛇之境,心未生时,毒何不发?故贴心外无境,蛇毒不能杀人。心毒起时,自能成害。是以境无心有,境便现前;境有意无,境终不现。例统统法,悉亦如然,可验唯心,成绩宗镜。”(卷第七十八) 众生由于迷失自心,颠倒取相,以是才依恋循环苦海,不能自拔,如《楞伽经》说:“彼不知已往、将来、此刻诸如来自心现地步,计着外心现地步,存亡轮常转。”(卷第一)进修佛法,就要辅佐自他办理题目,处理赏罚心田中的各种苦恼、烦恼和题目。以是心必需向内缘,心向内缘才不会向外看,才气看清晰我们心田的行相,才气知道我们的心是清净的照旧杂染的,是善法照旧恶法。外在的地步只是一种外部存在,它怎样回响到我们心田中才是重要的,就犹如拿摄影机去照相,怎么取景就很要害。心向内缘,就是要越发深刻地去熟悉心田中的佛法,熟悉到本身的心是怎么取相的。《妙法圣念处经》云:“统统业报身,离心不行得,是故降伏心,当获无尽果。汝速勤修进,调伏离执迷,满善得随心,毕竟获安乐。心若恒调伏,永不增诸过,智者善伏心,诸苦不能害。”(卷第五)《入菩萨行论》说:“欲护学处者,策励当护心,若不护此心,不能护学处。若纵狂象心,受难无间狱,未驯大狂象,为患不及此。若以正念索,紧拴心狂象,怖畏尽消除,福善悉获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