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8)云端佛学
时间:2016-08-25 20:41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般若文海,佛经、古大德著作、释教文集、英华集、法师开示、念经感到、因果报应等,一部得当当代人阅读的释教文集。
“众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伶俐心等于;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何名般波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着境生灭起,如水有海浪,等于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于彼岸,故号波罗蜜。”
凡间的人愚迷昧不悟,以是不能见性彻证实相般若。每每嘴巴似有相等的伶俐看法,现实上心田照旧昏沉屈曲,而且常常自称是在修习伶俐,口中固然念念讲说空无全部的原理,究竟上并不大白“真空妙有”的原理。废除执着的空义,要修行者洞察真空的玄义,般若的体相是无相形,伶俐心就是这无形相而又不落断灭的般若实相。若能作如是的看法,称名为般若智。
什么是波罗蜜呢?这是印度话,以中国话来说是“到彼岸”。若表明它的意义就是脱节存亡的意思。要知道对执着所缘的幻梦,就会起生灭的妄忘之心。犹如水因风就会逐起海浪,海水掀起波澜浪花,此起彼落相继一直,以是有有海浪的生灭境就叫作此岸。心若离所缘的境生灭就无从现起,就像水一样时常汇汇畅流无阻,以是叫名为到彼岸波罗蜜。换而言之,心迷行邪就在此岸依恋。心悟行正时就升华到彼岸,也是修入圆满大道。
“善常识!迷生齿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善常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善常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伶俐,冲破蕴烦恼尘劳。云云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
善常识!迷心而不悟的人只知口中念。殊不知当用口中念的时辰,就发生贪图邪念和错误的廖执。倘若能在一念其心上,念念提斯,如法实施,念行成片,灵灵显着,止观双运,任运自在无念而正念现前。无行而真行,才是真实不虚的真如法性。明悟此法性的等于般若妙法,于此能深修般若的行人,就是行般若之行。若与此法不修,就同凡庸无别。只要一念真心,修行甚深般若,照见五蕴皆空,自身当体就与佛划一无异。
善常识,凡情一念真心的本体就是佛,烦是扰义,恼是乱义。能侵扰众生身心,令使心乱如麻的见思惑,称为烦恼。无上伶俐是菩提,就是说有了觉性的观照,使心行寂然,转烦恼成菩提。前面的动机迷性就是凡夫有情,后头的动机能明悟见性就是诸佛应化。当前一念若对境执着,随波逐浪,就是烦恼。于后的一念未起时,当体即空,保任绵绵寂寂惺惺,惺惺寂寂,阔别风情执见的所执之境,就是无上伶俐。
善常识!由上所述,大伶俐到彼岸的无上甚深妙法,在三界监狱之中是最尊贵是登峰造极的第一义谛,也就是般若伶俐妙觉明性的本体。是无住存亡,无住涅槃,也无往复的玄妙之法,岂论是已往、此刻、将来三世统统诸佛,都是以后般若伶俐中出来,故此把般若称为伶俐之母,诸佛之母,可见摩诃般若波罗蜜在释教修学傍边的重要职位了。
云云殊胜的第一义谛玄妙之法,打开这大伶俐的宝藏,顿破无明烦恼,阔别色受想行识的五蕴尘垢。这样如法修行,就能果德圆满,一定能成绩无上菩提的道果。戒能防非止恶,对治贪毒,定能息虑静缘,对治真毒,慧能破邪显真对治痴毒,名为变三毒为戒定慧。所谓三毒,对付统统顺情之境,生起贪的无压的贪婪,对付统统违情之境生起忿怒痛恨的瞋心,对一二切事理之法,生起邪迷痴暗的痴心,都成为毒,三毒是统统烦恼的基础。尘劳,尘是所缘境,劳为能缘心,攀逐所缘的六尘地步,这样心劳尘境,名为尘劳。以上讲到,烦恼即菩提。生灭与不生灭,此岸与彼岸,凡夫与佛,都是一念真心形态的名词因此说:“识得施为行为灵觉之性即诸佛心,前佛后佛只传此心,更无别法。”若真识得此性,就对统统生灭、此岸、烦恼等当下明悟见性,云端佛学,统统法不离见性,就是一真法界的第一义谛。
“善常识!我此窍门,从一样平常若生八万四千伶俐,何故故?为众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伶俐常前,不离自性。悟此法者,等于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伶俐观照,于统统法,不取不舍,等于见性成佛道。”
善常识!般若既然是成绩十方三世诸佛之母的无上妙法。佛所说的法,为众圣所由之门称为窍门,于从这一实相般若的殊胜般若,能生八万四千窍门的宽大伶俐。《法华经》说:“妙音菩萨与八万四千菩萨环绕听佛说法”,《摩诃止观》说:“逐一尘有八万四千尘劳。”这尘劳就是无明心所造作出的烦恼情欲,无边无数的尘劳由八万四千的般若伶俐来对治它。假如心行清净,没有尘劳,伶俐天然显出,念念真心不离菩提自性。如能明悟这个真理的人就无有妄念,灵性湛然舒适,无有追忆已往,更无执着此刻。如如不动而又灵明常存,不起任何狂乱和蜚语诱骗的贪图,随缘任用自家本有的真如妙性。以般若伶俐返闻自性,废除疑惑,观照统统诸法事理,并于统统世出凡间法无有获取或是弃舍,无一丝毫执着,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就是明心见性成佛道果的地步。禅以无念为宗。无念之念就是没有妄念的正念明在前的景物,也是真念,并非不念,而能于有无,善恶、生灭以致若乐、怨亲憎爱等统统处无心,就是无念。正凭么无念时,当下即空无所得,不就现出自性的原来脸孔。顿悟禅的要害就在这里。
“善常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经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好事,无量无边。经中理解惊叹,莫能具说。此窍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故故?比方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泊,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天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伶俐常观照故,不假文宗。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与致,令统统众生,统统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天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
善常识!假如但愿能进入甚深的一真法界和到达般若正定的人,须修般若行。法界是包含万象的妙明真性,以甚深形容其玄妙的不行思议无上伶俐,也就是定慧等持,离诸邪乱,专思寂想,志一神清,方由伶俐进入三昧地步。三昧梵语三摩地,或三摩提,译为正定、正受、等持的意思。等于一念真心正持思想证彻诸法事理。“须修般若行”是指般若的种类。一、实相般如果真如的本体。二、观照般如果真智的妙用。三、笔墨般如果真法的教相。由此,不单要修证般若的行持,还要受持读诵《金刚般若经》,就能证得见性的本体。然要知道这一念灵知不昧的真心,是妙明圆寂,湛然常住的实相般若。划一周遍法界,寂光交彻融摄,而因天性是不生不灭,真常稳固,无所从来,亦无所去。《金刚般若经》开示莫不是悟入空寂清净,等同如来的大光亮地步。我们学佛修慧的但愿惟求成佛了生脱死,除此之外,尚有什么值得去追求呢?金刚是至上,因该经启示人生真谛至上。佛性如同金刚,以金刚伶俐宝剑斩断无明烦恼的习气,使本具净的金刚佛性显然晚净。以是我们必需修证般若正行持诵《金刚经》,精进不退,就能彰显佛性。
以是该当了知这种经所表现的般智能之灵光,照彻涅彼岸的义理,赏给凡情以无限的启迪,这部经的好事不行以限量,是无有边际的宽大。如《金刚般若经》说:“须菩提,统统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盘皆以后经出。”又说:“善男人、善姑娘于此经中,以致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腾七宝布施福德。”可见,经中惊叹不行思议的殊胜好事,是不能以言语讲解清晰的。这个窍门是最上乘的教法,即不见垢法可厌,也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涅般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也不作不度众生心,是逾越诸看待的至极教法,称为最上乘,即一佛乘。专为有大伶俐的人说,为有上等根性的人说的顿教窍门,可以或许顿悟顿彻顿证佛果。假如对那此善根薄、伶俐浅的人听闻此法,心中生起迷惑而不信托,则更谈不上去实修般若行的菩萨万行了。为什么呢?例如说诸天龙神在须弥山南边大洲的瞻部洲,即我们现居的地球天降落雨(“天龙”诸天与龙为八部众的二众),但诸天是印度先后统治阶层的祖先,因配天尔后裔遂奉为天神。大梵天是婆罗门种所奉,帝释天是剎帝力种所奉,大自在天是印度土著民族所奉,龙是印度那伽族的图腾,如同我中华古代的豢龙氏御龙氏,为其时统治阶层的下属。此那伽族祖先被奉为龙神,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佛经中所说的龙王,只是那伽族世代传下来的酋长,他们的居处都是在池或海的水域,故世俗人多想象其能与去致雨,此地方的“天龙下雨”“龙能与致”也是随俗而言。当气倏遽变,飓台骤起,盘旋暴拳,里水上腾,俗称“龙卷风”可能“龙取水”,实是大天然的气流涟漪所致,与龙神龙王以致鳞虫之龙都没过问干与。一样平常以为:一、守天宫殿;二、专句与云降雨;三、开江河的地龙;四、守获轮王宝藏的是伏藏龙,称为天龙。因为降雨量大,都市和村庄都使漂流在水流之中,就像草木、树叶在海而上漂泊一样。假如雨水降在大海洋中,海水不会增进也不会镌汰。假如是大乘根性的人,大附崆最上根机的人,慈悲心怀宽大,听闻讲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能废除心中疑惑豁然大开明悟心性的看法,因而知道天性天然具有般若的无上妙智,本自运用宽大伶俐,时常调查回光访魅照,真心的本体,而不是假借笔墨言句的贯注尔后知道的(这是指明禅宗“不立笔墨,直指民气”的真实义理。)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统统无染,了无可忆,心性一如,湛然安住正行三昧,一念清净真心,如同明月清风,照见诸法皆空。朗彻虚空大地,就仿佛那雨水降下,不是从本无而现有,原是只蒙天龙可以或许与云降致,能令使统统江山大地,草木丛林无情、和众所缘的统统有情众生所有承受到雨水的滋润和滋长,使全部百川和浩瀚的溪流,都天然而然地同时归纳入大海之中,能与海水融合成一体。如《涅槃经》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的真理,也是进一步表白有情无情同愿种智特性。统统众生具有如来伶俐德相,也是这样的原理。
“善常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如同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添。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鉴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如同大云,包围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变无巨细,为统统众生,自心迷悟差异。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等于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等于见性。”
善常识!小根机的人听闻到这顿悟的教理,犹如草木等无情之物,不能全然接管,尤其那些小草小木根底浅的就不堪大受,假如逢一场大雨就被连根冲倒,不能再继承发展。那些根性的小的人,听闻妙法的气象也同小的草木一样。而这种跟性小的人原本就具有的般若伶俐,和那些上根利智的大伶俐的人并没有差别。为什么听闻佛法如故不能本身开悟呢?其缘故起因是心中存有执着邪见的所执除深重,烦恼习气根深蒂固,障碍了金刚佛性。仿佛稠密的雾去掩蔽日光。没有获得大风吹散雾云,太阳就能展现出来。换言之,般若的伶俐原来就没有大和小的别离,而是大家具足,只由于统统众生本身的真心,有迷和悟的地步不沟通所致。迷自良心而外生邪知邪见,向外修行寻求佛道,不能悟入本身的见性,就称为是小根性的人。经说:“不怀凡间百超凡间,不舍烦恼而入涅槃。”由此,假如然能大开圆解、明悟顿教之法,必需不会执着外在的修持形相。只有于自真心返闻自性,阔别统统邪痴颠倒,正直调查的如实所见的正见,统统烦恼所缘的境和能缘的心,恒常清净,不被染着于一念真心,这就是见性的景物。沉空守寂,心行怎能明心见性,以是称为小根性。小根性又怎能堪接此顿教大法。如龙牙居遁禅师说:“学道无故学画龙,元来未得笔头踪。一朝体得真龙后,方觉以前枉勤奋。”这是指心外觅佛求法,而有知悟见自性的修行者,指明“学佛贵在见性”的真理,如同画龙要在点睛,否则都是枉用工夫,徒劳无益。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