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佛学名刊 >

普贤行愿品讲记(十六)-云端佛学(2)

  经中又讲:大海中有一种大如意摩尼宝王,叫做一切世间庄严藏,具足成就百万功德。不论这如意宝王放在哪里,都能令众生消除灾患,满足所愿。……如来身如意宝王也是如此,叫做“能令一切众生悉皆欢喜”,凡是见到佛身、闻到佛名、称赞佛德,都能令众生永离生死苦患。假使一切世界的一切众生同时专心祈愿见佛,都能满足所愿。……众生见到佛身,以此因缘,就种下善根乃至成熟……

  佛身以恒沙功德积集而成,故名功德藏。以此功德藏能令众生见闻忆触舍离恶业、深植善根、脱离苦患、身心安乐,所以比作药王树和如意宝。我们理解至此,就要为能随时随地利益一切众生而发愿成就无尽功德藏。

   11、趣入(以下一组是修习圣者地的大愿)

  分八:(1)趣入观见一微尘中即是十方极微尘数清净器情安住的刹界 (2)趣入十方一切刹中,亦如是见 (3)趣入佛语 (4)趣入转****** (5)趣入一念入诸劫 (6)趣入观见如来 (7)佛刹修行而趣入 (8)趣入往诣如来面前

(1)趣入观见一微尘中即是十方极微尘数清净器情安住的刹界

  愿是希求之意。认清在哪方面希求之后,才能准确发愿。这一愿是希求证见一尘中有尘数刹等的无障碍法界。

  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

  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

  在极小的一个极微尘中包容了十方三世一切佛刹中的极微尘数那么多的佛刹,每个佛刹都有以思维无法衡量那么多的诸佛,每一尊佛都处在菩萨众会中,恒常演说菩提行的妙法,祈愿我现见此境界(“现见”即是证入。初地开始部分证入此境界)。

  前三句是讲希求现见的境界,是所见的方面。第四句“我见”是誓欲现见这不可思议境界,其中有三重不可思议:一、一个极微尘中有无数佛刹;二、一个佛刹中有无数诸佛;三、每一尊佛都处在无数佛子的众会中。这是华严十玄中“微细相容安立门”的境界。

  有人想:这是希求无法实现的果,是无果之愿。比如在一个极微尘中见不到一个佛刹的所有事物,现在有三世佛刹极微尘数的佛刹,每一佛刹都充满了无数诸佛,每一佛都处在菩萨众会中,这一切怎么能在一个极微尘中见到呢?有什么必要发愿现见它呢?

  答:这不是不可实现的空想。比如以不可思议的业力尚且能幻化种种世间界,会在上、中、下等的不同方位变现纷繁万相,为什么以不可思议的智慧不能在一个微尘中出现无数幻化呢?这是可以的。经上也说有四种不可思议——禅定不可思议、业不可思议、龙不可思议、佛力不可思议。比如,在小小的碗中装上清水,水中能映现具有星宿等一切庄严的广大天空;在一尺高的镜子中能显现一千里中的种种事物。所以这不是不可能,关键要领会在空性中可以显现缘起,从此处入手就能真正生起信解。所以佛说“一切诸法犹如影像”。

  信心不动摇的人对所有这些境界会有“肯定是如此”的信解,他相信佛语是真实无欺的。佛所说的这些事对凡夫而言成了一种秘密,我们能够信解不疑,以此缘起就可以证入空性。

   (2)趣入十方一切刹中,亦如是见

 
  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劫海。

  上一颂是发愿现见一尘中有尘数刹的境界,即一个极微尘中有佛刹极微尘数的世界,一一世界都充满了不计其数的诸佛,一一佛都处在菩萨众会中。

  这一颂再将此境界扩展到十方刹海,也就是,一个极微尘中是如此,十方刹海的极微尘一一都如此,在十方刹海的每个毛端中都含容了过去、现在、未来所出现的一切佛海和国土海(过去出现了多少佛和国土,现在及未来出现多少佛和国土,一切都含容在一个毛端中;十方刹海的无数毛端,一一如此。),对此不可思议的深广境界,我经历劫海恒时周遍修行。

  “我遍修行”,即我修行周遍现前上述不可思议的法界;“经劫海”,即经历无量劫数,念念如是趣入。

  为什么要发起此愿呢?因为法界原本是广狭无碍、一多相容的,我们因为迷乱才妄现为有障碍的境界,所以应当迷途知返、离妄归真,发愿证入毗卢性海。这一品叫做“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是能入的法,所入不是人天或阿罗汉的境界,唯是佛果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我们首先定好这个目标,然后缘着这个目标猛利发愿。

  这里要区分分别心和智慧境界的差异。在分别心妄执,一不是多,短不是长,狭不是广……,种种现相都是习气变现的,以虚妄执著导致法法不融通。智慧的境界,事与事融通无碍,一中含多,小中容大。这才是我们应发愿求证的境界。

  我们首先要对能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妙道通过闻思引发胜解,再缘着它不断发愿、积资、求证。我们不想成佛则已,想成佛就必须以发普贤愿作为先导,然后以愿导行,修行证入。

 

  (3)趣入佛语

  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

  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


  念这一颂时,应当发愿趣入佛语。怎样发起此愿呢?首先按照经文了解佛语的功德之相,然后心中明确现出所愿境,再作意发愿。

  这一颂讲:消尽了障碍的如来,语言最极清净。具体如何呢?在如来说法的一个言音中具有无量的音声海;而且,相应无数听法者的意乐差别,每一佛语都自然成为别别的词句,让每个听法者都觉得佛是以这样的声音对我说法的;而且,每个音声都流出佛的无量辩才海。

  《别行疏钞》从十方面描述了佛能转******的圆音境界。

  一、佛在世时以一种声音演说佛法,众生都能随自己的种类生起各自的理解。

  二、佛以随顺某地区的语音说法,听者都认为世尊在宣说与自己同类的语言。

  三、佛只说出随顺众生根机的一种语音,听者却各自听到合乎自己根机的各别法门。

  四、佛只说出随顺佛法的一种声音,听者却各自听到不同的法门。

  五、在佛胸中有清净大种,功德最为殊胜,能发出清净的梵音声相。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