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遗教经讲记 十云端佛学(3)
时间:2016-08-25 20:2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次
(三)思惟生死过患:思惟生老病死的过患,产生恐惧之心。若是修学净土法门者,思惟阿弥陀佛的佛号虽然有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但念佛时心若散乱不专注,这样的念佛救不了自己,若继续在三界流转就有三恶道的过患,有刀山油锅之苦。由于对三界流转生死有恐惧之心,这时就知道修专注力的重要性,而要求自己栽培专注力。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比丘离开僧团住茅篷达十二年之久,但他修学所有法门都没有成就。佛陀的大悲心得知后,就化成一行脚比丘与他共住,有一天佛陀对这比丘说:「不要总是在寮房打坐,我带你到海边打坐。」于是他们来到海边,这时来了一只乌龟,乌龟在行进间,有一只野干想要吃牠的肉,乌龟见状就赶紧把头、脚、尾巴全缩进壳甲里去,野干等了很久,见乌龟都不出来,就生气的离开了。佛陀就说:「乌龟有护身之铠,野干不得其便。」佛陀说,凡夫众生还比不上乌龟,因为乌龟遇到危险,牠还知道把全身缩进壳里以保护自己,而凡夫无量劫来被魔王所控制,却还放纵身心,所以魔王能得其便。这是说,我们临命终时是一个非常危急的状态,烦恼、罪业及冤亲债主在这时都想障碍我们,此时我们念佛若缺乏专注力,内魔、外魔就能得其便,这是修念佛法门失败的原因。阿弥陀佛的圣号的确是无量光、无量寿,他有足够的能力救拔我们,但我们这念能念的心是否能专注都摄六根,一心皈命,通身靠倒的安住在佛号上,这是念佛成败的关键。有些人临命终时念佛为什么能专注呢?因为他平时就要求自己专注,要求自己收摄六根,所以到临命终时就容易收摄。「乌龟有护身之铠,野干不得其便。」佛陀就以乌龟收摄自己的六根,勉励修行者要善修禅定。
丙七、智慧功德
智慧的体性是「于诸事理,善加抉择。」对有为事项及无为真理,能善加观察判断,这就是智慧。前面的「不忘念」也是一种智慧的观照,这两者有何差别?不忘念的正念,是一种比较粗糙散乱的闻思智慧,这里的智慧则是与禅定相应的修慧,有断惑证真的力量,这智能与专注力相应,有调伏断除烦恼的功能,故二者有粗细的差别。佛陀对智慧的开示共有三段,先看第一段的总标。
汝等比丘,若有智慧,则无贪着。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则于我法中,能得解脱。若不尔者,既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也。
消文一个修学者的心中若有光明智慧的观照,对世间五欲境界不生贪着,若生贪着,表示这人没有智慧。应该如何培养智慧呢?「常自省察,不令有失。」,经常的如理观察,使心念不落于颠倒错乱的状态。这种常自省察的功夫,古德说这智慧主要是指四念处,培养「常自省察」的智慧,不必向外追求,就观察自己现前的五蕴身心,五蕴身心的「身、受、心、法」是所观察的四种境界,这「身、受、心、法」可分成两个部分来观察:
(一)受用果报:对受用果报的观察,可分为二:
(1)贪爱色身:观察色身是肮脏不干净的,以对治凡夫执色身是清净的颠倒。凡夫对依正二报的贪求,虽然也贪求资具、饮食、财富,但在所有的贪求中,对正报色身的贪求,最为严重。贪爱自己色身谓之身见,贪爱他人的色身谓之淫欲,所以我们应该常自省察。如何省察呢?「观身不净」,观察我们所贪爱的色身,内相与外相皆不净。《大智度论》说:「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粪。」当我们把肉身外表光鲜的表皮及肉剥开,观察所贪爱色身的内部结构,「种种不净物」,有种种污秽的内脏、脓血、屎、尿,身体内部找不到一处干净之物,所以说内相不清净。又观察外相的不净,「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粪。」内相的不净物,常透过身体的二个眼睛、二个耳朵、二个鼻孔、一个嘴巴及大、小便处等九个孔,不断的流出,就有如一个装满大小便的皮囊,由九个破洞经常流出不净物。所以我们贪爱自、他色身,是一种颠倒的思想,认为色身是干净美妙,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透过这样不净观的常自省察,修正我们错误颠倒的思想,原来色身的真实相是不清净的。
(2)贪爱感受:我们这念明了的心识跟境界接触时,会出现一种「感受」,感受也就是领纳。受有三种:苦受、乐受、舍受。因贪爱感受,使我们创造许多罪业,来保护这感受。譬如有人喜欢吃榴槤,因他的心跟榴莲接触时会产生乐受。其实他不是真正喜欢吃榴莲,而是喜欢乐受,因为榴莲吃多了会产生厌恶,这时榴莲给他的是一种痛苦的感受,他就不喜欢榴莲了。有些人喜欢睡觉,其实他不是真正在乎睡觉,而是他的心跟睡眠相应时,睡眠能释放给他一种乐受,他要的是乐受,希望乐受不断的出现。所以除了观察对色身的贪爱,也要观照对感受的贪爱。如何对治感受的贪爱呢?「观受是苦」,对「苦受」的感受是痛苦,因为它有逼迫性,如病痛、处逆境时,我们感受到逼迫,这是苦受。其次,「乐受」是我们所贪爱的,但佛陀说乐受「不久住故」,它会变化,感受不断的变化,使我们感到不安稳性,这不安稳性就是一种痛苦,乐受有这种无常性,故说它是苦。第三种受是「舍受」,既不是快乐,也不是痛苦,安住在不苦不乐中也是一种苦,因为「性迁流故」,它是流动扰动的,相对涅槃来说,流动扰动就是苦,这是一种比较微细的苦。如是观察我们所贪爱的感受,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快乐的感受,三界的感受都是痛苦的,所以我们对色身感受的贪爱是一种颠倒。透过以上「观身不净,观受是苦」,我们能生起一种出离之心,希望追求出世的清净法身,追求出世的大乘法乐的感受。以上是约着所受用的果报来作观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佛遗教经讲记 九云端佛学
- 下一篇:佛遗教经讲记 十一云端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