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素食-云端佛学(4)
时间:2016-09-08 15:4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次
首先要确立的原则就是「祭祀中的杀为非杀」。其次,为了避免自乱阵脚(譬如说有些人由於杀生的缘故而不肯食肉),特别强调凡是依规则祭祀的肉就一定得吃。最後则是将「草类、树类」与「畜类、兽类、禽类」皆纳入同一范畴,认为同样有生死;因此,如果说肉食即杀生,那麽素食又何尝就不杀生。《摩奴法论》里提到∶「如果一个吠陀论师在向众生布施无畏(原注∶祭祀要杀牲、割草,使众生畏惧;熄火、停止祭祀,则使众生无畏)之後离家,光的世界就属於他」。可见在某些情况下,动物与植物是同被纳入「众生」的范畴的。就此而言,《摩奴法论》所主张的「为祭祀而得死之後就得高升」的立场,倒是提供了一个解决之道。 《法论》的编纂者中当然也有人看出上述论点的矛盾之处,因此而出现比较彻底的不杀生的主张,并极力赞扬素食的功德∶ 什麽都不杀的人想到什麽、制造什麽、喜欢什麽,他就会毫不费力地得到什麽。 不杀生则绝不可能得到肉,杀生则不可能得天堂;因此,他必须忌肉。 一方面是肉的出现,一方面是生灵的被擒和被杀,经过慎重考虑,他必须忌食所有的肉。 如果一个人年年举行(最神圣的)马祭满百年,另一个人则不吃肉,那麽这两者的福果相等。 靠吃清净的根和果,靠吃修道人的食物,一个人得不到通过忌肉所得到的果报。 「在这个世界上我吃它的肉,到那个世界上它必将吃我」。智者们以此解释肉之所以为肉。 只是相对的,坚持牲祭的一方却也毫不客气地诉诸「弱肉强食」的基本原则∶ 作为气息的食物。生主造出这万物;各种动物和不动物都是气息的食物。 不动物为动物之食,无牙者为有牙者之食,无手者为有手者之食,胆小者为胆大者之食。 即使天天吃宜食的生类,食者也无过失;既然创造主已经亲自造出食者和宜食的生类。 大乘佛教 相较於《摩奴法论》对杀生和肉食此一问题的瞻前顾後与自相矛盾,大乘佛教的立场--至少就某些经典而言--似乎是要清楚一贯得多了。不过,此处我们得先澄清一下这些经典成立的年代问题。根据学界一般的理解,大乘经典的出现最早可上溯至西元前一世纪,然而,明白揭示出「禁止肉食」此一观念的经典,例如《大般涅盘经》(《大乘涅盘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楞伽经》)、《央掘魔罗经》、《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肉经》、《佛医经》、《象腋经》、《正法念处经》、《杂藏经》、《大云经》与《宝云经》等等,通常都被列为中期大乘佛教的作品,换言之,出现的年代不应早於西元三世纪中叶。 下面我们就以《大般涅盘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与《央掘魔罗经》为例来说明,这也是中国南朝梁武帝在禁断僧伽酒肉时所引用的经文。 对於大乘佛教而言,要禁断肉食就免不了得答覆下述的这些问题∶第一、律典中并没有任何一条戒律是禁止食肉的,反之,在面对提婆达多的挑战时,佛陀却曾明白说过「三净肉」可食。针对这样的质疑,大乘经典首先提出「阶段式制律」(随事渐制)的说法∶ 迦叶又问∶ 如来为了什麽缘故,以前曾准许比丘食用三种净肉? 」「迦叶,这三种净肉乃是随著状况的发展而有所改变」。...「善男子,不应认同那些耆那教徒的意见,如来所制定的一切禁戒各有其不同的时空环境的考量。因为不同的考量所以准许食用三种净肉,因为不同的考量所以禁止食用十种肉,因为不同的考量所以禁止食用一切肉、包括自然死亡者。迦叶,我从今日开始约束所有的弟子,不得再食用一切肉类」。 或者根本就否认佛陀有此一说∶ 善男子,我涅盘後无数百年,四道圣人尽归涅盘。正法灭後,到了像法时期会有一些比丘,表面上看来遵守戒律,却是不读经典,贪嗜饮食,只懂得照顾自己的身体,身上穿著邋邋遢遢,形容憔悴毫无威德可言。...这一些人,破坏如来所制定的戒律,...各自随意解说经律,而有这样的说法∶如来准许我们食肉。伪造这种言论,却假托是如来所说,互相诤讼各自称是沙释子。 其次的问题是(或者也是最根本的问题),为何不能食肉?大乘佛教对此一问题的基本答案,其实也是最原则性的立场,跟数百年前自提婆达多以降、乃至耆那教、阿育王与《摩奴法论》里坚持素食的理由并无二致--肉食则必须杀生,有伤慈悲与不杀生的伦理要求(大乘佛教的词汇则是「伤大慈种」)。 然而,除了这个基本原则外,大乘经典也提出了另外一些可视之为突破性的解释。首先是引入了轮回观念;亦即,如果轮回确实存在,那麽任何人食肉即有可能禽吃到自己的亲属∶ 佛陀告诉大慧∶「有无数种因缘不应食肉,我现在稍微为你解说一番∶一切的众生从原初开始,由於因缘展转常为六亲的关系,从亲缘的角度著想,我们的确不应食肉」。 文殊师利问佛陀∶「世尊,因为如来藏的缘故,诸佛都不吃肉?」佛陀说∶「没错,一切众生不分生死,生生轮转无非父母兄弟姊妹,犹如演艺者变易无常,自肉他肉都是同一块肉,因此诸佛都不吃肉」。 这段经文清楚提到「因如来藏故,诸佛不食肉」。我们晓得上述那些明白禁止肉食的大乘经典,大致都可归入所谓「如来藏」的范畴,而如来藏的核心观念无疑就是《大般涅盘经·如来性品》所说的∶「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大乘佛教之所以禁止肉食,David Reugg认为正是因为接受了「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这个前提,故「吃肉」即可能扼杀了某个众生「成佛」的可能性,这是从大乘教义的内在理路来解释。只是,这样的论证固然有某种程度的说服力,却也制造了另一项矛盾。根据轮回之道,畜牲(牛羊猪鸡等)受此一刀本其宿命所定,否则都当成宠物看待,那畜生道又有何恶趣可言?《摩奴法论》的编纂者显然是看出了不杀生与轮回之间的矛盾所在,因此才会提出∶「草类、畜类、树类、兽类和禽类为祭祀而得死之後就得高升。...为了这些目的杀牲畜,知吠陀之真义的再生人就使自己和牲畜得最高的(轮回)归趣」等等折衷的解释。 大乘佛教另一个具有创意的论点则是,矫正视鱼肉为「美食」的传统看法,而将之纳入「不净」的范畴∶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波斯匿王减肥成功之道-云端佛学
- 下一篇: 修行vs.素食-云端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