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佛学名刊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九译解-云端佛学(7)

正文  阿难!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净,皆由随顺杀盗淫故。反此三种。又则出生无杀盗淫。有名鬼伦。无名天趣。有无相倾,起轮回性。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则妙常寂。有无二无,无二亦灭。尚无不杀不偷不淫。云何更随杀盗淫事。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分,非无定处。

 

译文  阿难!这些众生因为不能识得本心,以致受轮回之苦,在轮回中,经过无量劫,不得真净〈注一〉,都是由于随顺杀盗淫〈注二〉的缘故,违反这三种业,又出生无杀盗淫之业,有杀盗淫为恶道之因名为鬼类,无杀盗淫名为善道之因,成为天趣,有无二种业力,互相倾夺〈注三〉,于是产生了轮回性〈注四〉,若是得到妙发三摩提〈注五〉,就证得妙常寂〈注六〉,有和无都不存在,无二之无,亦不存在〈注七〉,此时既无不杀不偷不淫,更何况杀盗淫等事。阿难!若是不断三业,则业力各各不同,受报也各各有私,彼此业力同者,也同在一处受报。这就是众私同分之地,并不是没有定处。

 

注一  恶道固然不净,善道净也不真,因为不明本心,终成有漏,故不是真净。

 

注二  十恶之中,贪等属惑,包括在随顺之中,妄等属口,生自身业之表,轮回正因,唯身业为要。

 

注三  反此三业,渐次伏除,除得一分有,增得一分无,若随顺三业,至于全有,则报感鬼狱诸恶道,若出生而至于全无,则报感天趣诸善道,如此有不终有,时为无所夺,无不终无,或时为有所夺,如此互相倾夺,轮回即因此而生。

 

注四  从天洎仙及人,展转轮回于善道,渐至于无,则从地狱饿鬼及畜生,展转轮回于恶道,因此于无作本心中,颠倒相续,这就名为起轮回性。轮回之所以称性,因为是有为生灭之性。

 

注五  妙发三摩提,就是不离六根门头,亲见不生灭性。

 

注六  不生灭性,有不能有就为妙,无不能无就为常,相对不立,中亦无有就为寂。

 

注七  既然有不能有,即不待有而立无,无不能无,即不待无而立有,故说是有无二无,即有与无二边,都无有。二边既无,不待边以立中,故说无二亦灭,就说明无二之中道,亦同时俱灭。自此净极光通,寂照含虚,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随缘现无,而不住于无,故说:尚无不杀不偷不淫,随缘现有,而不住于有,故说:云何更随杀盗淫事?这就是七趣之所不轮转,而如来密因常得现前。

 

正文  自妄发生,生妄无因,无可寻究。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尽三惑,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习气不灭,落于魔道。虽欲除妄,倍加虚伪。如来说为可哀怜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是说者,名为正说。若他说者,即魔王说。

 

译文  由于自己一念妄动〈注一〉,生妄不是有何种缘因〈注二〉,无处可以寻究。你应当勉励一般修行的人,要想证得菩提,一定要除掉三惑〈注三〉,要是不除尽三惑〈注四〉,纵然得到神通,都是世间的有为功用,习气不灭,终于落入魔道〈注五〉,虽然本想除妄,但最后加倍的虚伪〈注六〉。因此如来说为可哀怜者,你的妄是由你自己所造,不是菩提的过失。作此说即是正确的说法,若作其他的说法,即是魔王的说法。

 

注一  因一念妄动,变起阿赖耶识境。

 

注二  最初一念妄动,名为无明即此一念,若究其所由,则无所由而生。

 

注三  三惑即是淫杀盗,于中执迷不了,即名为惑,若但离于有,不名为除,必至有无二无,无二亦灭,乃名为除。

 

注四  不尽三惑,不唯不能免七趣轮回,纵然以禅定之力,得到相似神通,都是有为功用。

 

注五  因为习气不灭,对境复发,上品必为魔王,中品必为魔民,下品必为魔女,故说落入魔道。

 

注六  初修之时,本欲除妄,及至落入魔道,魔福受尽,业报现前,阿鼻极苦,还自来受。

 

正文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仉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

 

译文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中〈注一〉揽七宝几〈注二〉回紫金山〈注三〉,再来凭倚而座,普告大众和阿难说:

 

注一  师子表说法无畏。

 

注二  宝表圣财普利,故以七宝装成之几。

 

注三  紫金山即如来之身,如来金身丈六,圆光四布,巍巍如山,故以为名。

 

正文  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汝犹未识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细魔事。

 

译文  你们这些有学和缘觉声闻,今天回心〈注一〉向大菩提无上妙觉〈注二〉,我现在已对你们说了真正修行的方法,你们还不能认识修奢摩他,毗婆舍那〈注三〉,的微细魔事〈注四〉。

 

注一  回小乘心,向大乘路。

 

注二  所趣者乃圆证实教最上一佛乘故。

 

注三  奢摩他为止,毗婆舍那为观。

 

注四  阴境现前,不自觉知,故云为微细魔事。

 

正文  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或汝阴魔。或复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认贼为子。又复于中得少为足。如第四禅无闻比丘,妄言证圣。天报已毕,衰相现前。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堕阿鼻狱。

 

译文  一旦魔境现前,你不能识得,洗心〈注一〉不正,落于邪见中〈注二〉。或是你自身的阴魔,或是天魔,或是鬼神著身,或遭遇魑魅〈注三〉,因为心中不明,以致认贼为子,又有一类修行人,得少为足,如第四禅无闻比丘〈注四〉,妄言证得圣位,天报已毕,衰相现前〈注五〉,谤阿罗汉〈注六〉,身遭后有,堕在阿鼻狱中。

 

注一  修定本为洗心。

 

注二  不识魔境,蔽诸正见,纵欲洗心,亦不得其正,不得其正,必落于邪。

 

注三  虽同是魔境,然各有不同之魔。

 

注四  按大智度论中记‘有一比丘,师心自修,无广闻慧,不识诸禅三界地位,修得初禅,便谓初果,乃至四禅,便谓四果,命欲尽

 

时,见中阴相,便生邪见,谤无涅槃,罗汉有生,以是因缘,即堕泥犁狱中。’

 

注五  衰相现前,即是论中见中阴相。

 

注六  即是论中‘谤无涅槃,罗汉有生。’

 

正文  汝应谛听。吾今为汝仔细分别。

 

译文  你应当仔细听著,我现在为你仔细分别清楚。

 

解  按楞严正脉说‘不但分别,更许仔细者,一以魔相幽微难见,一以摩害酷烈难堪,故劳真慈费委悉也。’

 

正文  阿难起立,并其会中同有学者,欢喜顶礼,伏听慈诲。

 

译文  阿难起立,并在会中同有学者,欢喜顶礼,伏听佛大慈的教诲。

 

正文  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二类生,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疑爱发生。生发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