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佛学名刊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九译解-云端佛学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 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 译语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 笔受

 

卷九

 

正文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

 

译文  阿难!世间一切所有修心的人,不借禅那〈注一〉之力,无有智慧,但能依事相修行,严持禁戒。因为说执持之力,不行淫欲,还不能无心。然后若行若坐,想念俱无,最后则爱染不生不能留在欲界,因此应念身为梵侣〈注二〉,这样一类人,名为梵众天。

 

注一  禅那意为静虑,即由静而虑之义。

 

注二  已超出欲界,身为梵世庶民。

 

正文  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译文  欲界淫习既得伏除,离欲净心,已得现前,不假执持之力,自合梵世律仪,无须勉强,自能随顺爱乐,此人应时成就梵行〈注一〉,如此一类,即名为梵辅天〈注二〉。

 

注一  清净之行。即是梵行,成就此行,即合梵德。

 

注二  为梵天之辅臣。

 

正文  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

 

译文  身心都得到妙圆〈注一〉,无论行住坐卧,威仪都具足无缺,不但禁戒清净,且能明悟了知〈注二〉,故此人应时即能统率梵众〈注三〉,为大梵天王。如此一类,即名为大梵天。

 

注一  爱乐随顺,身心无所拘限,故称妙圆。

 

注二  知持,知犯,知开,知遮,故为明悟了知。

 

注三  因为明悟了知,自能处断重轻,昭示赏罚,故能统天众而为大梵天王。

 

正文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译文  阿难!这三类胜流〈注一〉,一切苦恼所不能逼〈注二〉,虽然不算正修的真三摩地,然而于持戒的清净心中,欲界的诸漏,不能牵动,这就名为初禅〈注三〉。

 

注一  这三类天人,同具身胜,乐胜,超于下界,故名为胜流。

 

注二  下界的粗重极苦,都已远离,故一切苦恼都不能逼。

 

注三  初禅定具五支功德:一,觉;二,观;三,喜;四,乐;五,一心。在九次第定中,名离生喜乐地。因为他离下界等种种不善之法,生初禅等诸善法故。

 

正文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译文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久久化他之功愈深,自己的梵行也更纯,净心的力量更为坚固,禅定之力也更强。寂然不动,而湛然澄清。声心内外皎洁而光耀。这样一类天人,名为少光天。

 

正文  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

 

译文  定力更为增长,身光与心光,展转相然,映十方界〈注一〉,遍成琉璃,身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这样一类天人,名为无量光天〈注二〉。

 

注一  此处所说十方界,是指一小千世界而言,因二禅上覆一小千世界故。

 

注二  此为对前天而言,前天光明,此天能量;而此天光明,前天不能量故。

 

正文  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

 

译文  吸持〈注一〉圆满光明,以成就教体〈注二〉,依于圆光,发宣化理,自然成教,无作无为,所以应用无尽,这样一类,就名为光音天〈注三〉。

 

注一  受教者,吸取法义;施教者,执持音声。

 

注二  如维摩诘经说‘或有佛国,以光明而作佛事。’可以例此。

 

又古德引经论多说二禅以上,无语言法。然法华经也说‘光音及遍净,乃至有顶天言语之音声,悉皆得闻。’可知古德所说无语言法者,但无舌辩之语言,语言由于光发,如后文圆光成音即是。

 

注三  声音从圆光中发出,故名光音天。

 

正文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译文  阿难!这三类胜流〈注一〉,一切忧悬〈注二〉所不能逼,虽然不是正修的真三摩地〈注三〉,然而在清净心中,粗漏已伏〈注四〉,名为二禅〈注五〉。

 

注一  不惟胜于欲界,兼复胜于初禅。

 

注二  初禅初离欲界之苦,恐其复坠,故忧愁悬挂,时时以觉观拒之。至二禅离欲渐远,恐坠之心已息,故一切忧悬所不能逼。

 

注三  虽至无觉无观之境,依然属于有漏,故仍不是正修的真三摩地。

 

注四  初禅中爱,虽不能断,而于二禅清净心中,无所由起,故说已伏。

 

注五  此时虽已超初禅,但未及三禅,故名为二禅,二禅具四支功德:一、内净,二、喜,三、乐,四、一心。在九次第定中,名定生喜

 

乐。此定胜于初禅,因初禅有觉有观,带忧悬之喜乐,而二禅无觉无观,纯内净之喜乐。

 

正文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译文  阿难!这样的天人,圆满光明,成就音声,披发音声显露化理而成妙用。发成精行〈注一〉,通于寂灭〈注二〉之乐,如此一类,名为少净天〈注三〉。

 

注一  初禅离动现静,二禅依静现动,虽依静现动,未免违静,故发行犹粗,至此天定力转深,动不违静,故说发成精行。

 

注二  至此动静双亡,是为寂灭,寂灭之乐,妙胜于前,因初入此境,故说为通。

 

注三  寂灭名净,以境纯故,境量初通名少,又对前而言名静,对后而言名少。

 

正文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

 

译文  前天虽通寂灭,但以静境未亡,尚为静之所限,现在到了此天,定力转深,并净亦空,故此时净空现前,以空引净,净与空发,等太虚而为量,故引发无际,自觉现前身心,如太虚之一尘,无累无拘,自觉无限轻安,成寂灭乐,如此一类,名无量净天〈注〉。

 

注  无量净即以净境无际言之。又前天净境,此天能量,此天净境,前天无能量故。

 

正文  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