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佛教基础 >

释教因明学入门云端佛学(2)

  “随”是“随从”,“自”是“自己”,“乐”是“欢喜”,“为”是“作为”,“所成立”是“宗体”,“能成立”是“因喻”。总起来说,就是“随从自己欢喜作为所立的宗旨”。要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道“宗”有四种:

  (1)遍所许宗——这是大家所共承认的。

  (2)先承禀宗——这是立敌共一个师承。

  (3)傍准义宗——这是馍糊暧昧含混语。

  (4)不顾论宗——这是依据正理诤论的。

  “前三种”是不可立宗的,“后一种”是随自乐为的。

  【“因”有“三相”,是什么?】

  (1)遍是宗法性。

  (2)同品定有性。

  (3)异品遍无性。

  “三相”之“相”,作“向”字解。就是说,“因”的性质要向三方向合乎规则:

  (1)“遍是宗法性”:“遍”是“普遍”、“周遍”、“遍满”的意思。“宗法”就是宗上前陈有法的性质。意思就是说,“因”的性质要和“宗”上“前陈有法”上的“主语”及“后陈法”上的“述语”都要有联络的关系。

  例如:

  宗——声是无常,

  因——所作性故。

  这所作性故的“因”和宗上前陈的“声”有关系。

  (2)“同品定有性”:“同”是“相同”,“品”是“品类”,就是“同类”。“定”是“决定”。意思就是说,“因”的性质决定要和“同类”的东西有相同性。

  例如:

  宗——声是无常,

  因——所作性故。

  这所作性的“因”要和“无常”的同类有关系。

  (3)“异品遍无性”:“异品”就是“异类”的东西,要完全脱离“无常”的关系。

  例如:

  宗——声是无常,

  因——所作性故。

  所作性的“因”要和“常”的性质完全没有。

  【“前陈”和“后陈”的范围如何?】

  “前陈”的范围要比“后陈”的范围小。

  例如:

  宗——“上海”在“中国”。

  因——属“中国”故。

  表——前陈。——○后陈。

  因为“前陈”的“上海”比“后陈”的“中国”范围小得多。

  后例:如果说

  宗——“中国”在“上海”。这样“后陈”的“上海”不能包括“前陈”的“中国”,在事理上是说不能的啊。

  【“因”和“前陈”的范围如何?】

  “因”的范围要大过“前陈”才对。

  例如:

  宗——“上海”在“中国”。

  因——属“江苏省”故。

  因为“江苏省”的“因”比“上海”的“前陈”范围大得多。

  反例:如果说

  宗——“江苏”在“中国”。

  因——属“上海”故。

  这样,“上海”的“因”,就不能包括“江苏”了!

  【“因”和“后陈”的范围如何?】

  “因”的范围,要比“后陈”的范围小。

  前例:

  宗——“上海”在“中国”。

  因——属“江苏省”故。

  因为“江苏省”的“因”,比“中国”的“后陈”,范围小得多。

  后例:如果说

  宗——“上海”在“江苏”。

  因——属“中国”故。

  宗——“上海”在“中国”。

  因——属“中国”故。

  这样,“江苏省”的范围就不能包括“中国”了。

  【“前陈”和“后陈”要有联络,是如何?】

  例如:

  宗——声是无常。

  “前陈”的“声”和“后陈”的“无常”是有联络的。

  表——前陈——后陈(——符号,代表联络语字及意义)

  反例:如果说(P249)

  宗——“虚空”是“无常”。

  那“前陈”的“虚空”就和“后陈”的“无常”是没有联络了。

  【“因”和“前陈”要有联络,是如何?】

  前例:

  宗——“上海”在“中国”

  因——属“江苏省”故。

  “江苏省”的“因”和“上海”的“前陈”是有联络的。

  表——前陈——因

  反例:如果说

  宗——“上海”在“中国”。

  因——属“福建省”故。

  这样,福建省的“因”和上海的“前陈”就没有联络了。

  【“因”和“后陈”要有联络,是如何?】

  例如:

  宗——声是无常,

  因——所作性故。

  这“所作性”的“因”和“后陈”的“无常”是有联络的。

  表——因——后陈

  反例:如果说

  宗——声是常,

  因——所作性故。

  那“所作性”的“因”对于“后陈”的“常”就没有联络了。

  【“同喻”和“宗”要有关系,是如何?】

  例如:

  宗——声是无常。

  同喻——如瓶。

  “瓶”的“同喻”和“无常”的“宗体”是有关系的。

  表——同喻——宗

  若说如“空”,那就和“无常”,没有关系了。

  【“同喻”和“因”要有关系,是如何?】

  例如:

  因——所作性故,

  同喻——如瓶。

  瓶的“同喻”和“所作性”的“因”是有关系的。

  表——同喻——因

  若说如“空”,那就和“所作性”没有关系了。

  【“异喻”和“宗”要无关系,是如何?】

  例如:

  宗——声是无常,

  异喻——如虚空。

  “虚空”的“异喻”和“无常”的“宗体”是没有关系的。

  表——异喻……宗

  “异喻”若说“如瓶”,那就和“无常”的“宗”有关系,即是不对了。

  【“异喻”和“因”要无关系,是如何?】

  例如:

  因——所作性故,

  异喻——如虚空。

  “虚空”的“异喻”和“所作性”的“因”是没有关系的。

  表——异喻……因

  “异喻”若说“如瓶”,那就和“所作性”的“因”有关系,即是不对了。

  【“因明”有“三十三过”,是什么?】

  (1)“宗”有“九过”。

  (2)“因”有“十四过”。

  (3)“喻”有“十过”。

  “宗”有“九过”,是如何?

  (1)“现量相违”

  例:

  宗——人有两翼。

  人本来没有两翼,现在说有两翼,是违背“现见的事实”,故名“现量相违”。

  (2)“比量相违”

  例:

  宗——人永不死。

  人本来是会死,现在说不死,是违背“比较的推理”,故名“比量相违”。

  (3)“自教相违”

  例:

  宗——善因会招恶果。

  善因招善果,恶因招恶果,这是佛教的宗旨。现在佛教徒自己说“善因会招恶果”,岂不是违背“佛教自己的宗旨”?所以叫做“自教相违”。

  (4)“世间相违”

  例:

  宗——人用不着饮食。

  人决定要有饮食,现在说“人用不着饮食”,这岂不是违背“世间上一切人的事实”?故名“世间相违”。

  (5)“自语相违”

  例:

  宗——君子就是小人。

  君子当然不是小人,小人也当然不是君子。现在“前陈”说“君子”,而“后陈”又说“小人”,这岂不是“前后自语相违”吗?

  (6)“能别不极成”

  例:

  宗——世界上有一个乌托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