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有多解:一是极短促的时刻。能起信心,能起欢喜心。《仁王般若经》上曰:“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之一刹那,经九百生灭。”《往生论注》上曰:“百一生灭名为一刹那,六十刹那名为一念。” 极为短促的一念念佛也是功德无量,“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一句南无佛是将来成道的佛因。古时候有个公案,在解放前,大庙里第到四月初八都要晒佛经。把藏经楼上的佛经拿下来晒。有一农户的牛去吃了法华经的上半部分。所以下一生的时候投生为人,出了家,法华经的上半部分他是不用法师给他讲他就倒背如流。还有一个酒鬼来寺院想出家,舍利佛用神通观察到他没有一点善根,不收他。最后这个人非常伤心要离开这个寺院,刚好遇见释迦牟尼佛回来了。他又给释迦牟尼佛说我要出家。释迦牟尼佛就把他收下了。舍利佛、阿难他们就有意见了,说这个人一点善根都没有,你怎么收他出家。释迦牟尼佛说你们的神通只能看到八万大劫以内。这个人在八万大劫以前发了大愿说哪怕我做一天出家人也好。今天他因为酒醉跑来出家,释迦牟尼佛把他收了。我们今天来看不可思议。收了他在寺庙里住了一天,酒醒了他又要还俗。释迦牟尼佛说好,你走吧,你只有一天的因缘。做了一天的和尚,这个因缘也不是个小因缘。等了八万个大劫才能成就这出一天出家的因缘。所以说不一定是住在寺庙里的才有善根,不一定今天出了家了才有善根。很多人在这时间当中他跟佛的缘分有深有浅,有的做了几年的和尚他回去,有的做了几年居士不做了,他跟佛法只有这么长的因缘。今天出了家做了一天出家人,说不定他以后想起来,我酒醉了,我出一天家,释迦牟尼佛都成就我,释迦牟尼佛就是好,他就有欢喜心,对佛法的信相心就升起来了。所以我们今天哪怕是人家进寺庙非常短暂的时间来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也要赞叹。我到河北去,那个法师把我拉上到城里去转一圈,他说这里的出家人很少,所以念一个阿弥陀佛的时间都没有,见到这个和尚哪怕是嘲笑也要念一句阿弥陀佛。人家看到和尚念一句阿弥陀佛,嘻笑的心也种了善根了。让大家能念一句阿弥陀佛也种点善根嘛。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有的人他要出家,出家长远就更好,他说如果出家不长久怎么办?不长久也有功德,哪怕你是在佛法中犯戒,你也跟佛结下缘了,将来你因为犯戒堕落恶道,受完了,还因为你今天在佛法中出家,有这个缘份,还能加持你。我们有信心愿心,不依念多少,我们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信愿心是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非常宝贵的根本条件。第二个“一念”就是思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完这六个字称为一念。观想阿弥陀佛一次,也称为一念。还有的一念是什么,就是对佛的圆满智慧一次,能够把佛的这种全体智慧。像阿弥陀佛所得善果成就的三身四智,我们能念一次与他相应,相应即称为一念。不相应你还是二念,要相应了才是一念。我们在世间上这些全放下了,只留一念与阿弥陀佛的生生世世相应,这也叫一念。这一念就念得深了,所以说我们的信心一信不二信,愿心一愿不二愿。我们信西方极乐世界,除了这个信心,其他邪道不信的,这就叫一念。愿心,我现在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愿意成就佛道,成佛的大愿为究竟大愿。这个一念要求我们要有正定。要与佛的智慧相应。如果我们能做到这样的一念,那往生就没问题了。第三种是究竟为因,什么叫是究竟呢?现在我在娑婆世界念佛,佛我不二。二一念念到二而不二,容合为一。这样是究竟。自己行住坐卧都是念佛,没有别的念头。待人接物的过程当中,没有人能影响他。我们念佛是一心不乱,烦恼不显,希望分别心不再显前。那我们自心就只有念佛的念头,才是究竟。第四种一念就是我们凡夫的信心与佛的三身四智能够一念相应,就称为一念。所以说这种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哪怕是一念相应,我们往生这种事业也能成就。所以我们要有信心。现在凡夫不能念到一心不乱,但你具备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随其能力来念。你有多少能力你就发挥多少能力。这样也叫一念。所以说我们现在有时间就来念佛。把这样念佛的时间慢慢地把这种念头打成片。开始可以散心念佛,慢慢自己给自己规定功课。到最后起心动念都可以念佛,把念头与念头之间能放在一起,中间没有烦恼心。于是我们积累一生的时间,念佛能达到一心不乱,相续不间断。所以往生品位,以念佛的功力深浅来决定。往生的品位高下要看你修行的因行,功夫念得怎样。哪怕是你最低层次的功夫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究竟成佛,一定能证得不退转,一生成办佛果。一念念佛的心功德不可思议,至心回向,至心就是至诚恳切的心。真心实意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平时有闲暇功夫的时候他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病了他又怕,他怕死。你看他七、八十岁了,你祝他早日往生,他说师父你咒我吗?你看我健康的,你叫我早点死。平时念佛念到今天不知道往生是好处,以为是死掉就算了,误会师父的心。他平时健康的时候你叫他往生,好往生。到临命终的时候你叫他往生,他不愿意了。他愿意跟家人在一起,他不愿往生。可以说不是一种真实发愿往生。所以至诚恳切的心是真实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在史书里面,晋书里记录了王家的传记,他修仙。人家来拜见他,如果拜见的心非常至诚恳切他就出来。如果拜见的心不至诚恳切那他就隐身不见。所以道教的经典里也强调自心朝礼,要用至诚恳切的心,三尊才能显现。我们今天也强调这种至诚恳切的心。这种心非常重要。我们今天念佛至诚恳切非常重要。你念佛要观想尽虚空遍法界的生死有情都在受苦。在娑婆世界生死轮回的苦海里有许多众生父母在水深火热中,我们看到这些父母受苦我们至诚恳切想救他,我们没有办法,求阿弥陀佛救度。我自己没有能力救度自己的父母,恳求阿弥陀佛来救度,以这种心来念佛,至诚恳切能激励起来。你不要把自己的苦海忘掉了,所以至诚恳切心要把自己的苦要牢记。要知道阿弥陀佛现在念念救度于我们,而我们现在没有这种至诚恳切的心就救不了。第五种心就是回向发愿心。我们要回向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种回向的修行非常重要,平时大家不知道回向了。你看世间上做什么,最后不总结,那就非常差劲。修行的人最初要注意三皈依,发愿,最后要回向。回向是所有修行法门当中非常重要的。普贤菩萨的十大愿望就有回向法门。什么叫回向呢?回是回转,想是趋向。我在世间上做任何事情,你的目标是什么?有这种目标,你说你在世间上拿着一个箭,把弓拉满了,没有标的,你到哪里去了不知道。当你没有目标,我们自己一切的行为是非常盲目的。人生有目标,那就不一样。我们念佛的目标是什么,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说我在平时所做的一切事情,我都要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叫回向心。要回转自己所修的功德,而趋向于我们所希望的地方就是回向。我们平时希望布施自己的善根功德与他人。这叫回自向他,那是回向给众生。自己修行不仅是为自己,我为普天下的所有众生,这个发心非常重要。汉地和藏地的老婆婆修行有很大的区别。藏地的人他回向给所有受苦的人。我们汉地的人,你问他为什么上庙,他回向自己家庭快乐,自己能升官发财,自己儿孙能考中大学,这是他自己的愿望,只是围绕自己一家人在转,还是自私自利心,心发得非常小,仅仅是自己。他没有为普天下的众生。他的功德就千差万别。比如说你今天发愿做一件事情,你仅是为自己,这种功德只在你一个人身上得到。你把这种好处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的所有众生,那所有众生都能得到。就因为你这种发心,你自己的功德原来是一个的功德,这种发心,就大了。大心就有大的福报,你为无量无边的众生就有无量无边的福报。你看这两者哪个功德大呢?发尽虚空遍法界为普天下的众生,这种心发得大。说他为什么只是为自己呢?怎么只想到为自己好,这是众生在执著中养成的习惯。其实人与法界是不二的,每个人的心都是比天还大,比虚空还大,那是无量无边的。众生就喜欢这种,当一执着的时候由无明产生自我,于是那种广大的心就慢慢变小了。在道德经里讲到一个故事,尽虚空遍法界这个虚空好大,他住得不安稳,他就把自己圈起来,把房顶盖上,于是成为一个家。我们的家把自己画地为牢圈起来。在无有边的当中,人由于自己的执着,而没有边际的虚空就成为没有边际的房屋。很大的虚空化成一个又一个的房间,房间是小的虚空,跟外面的大虚空没有分别。因为你把他圈起来了,在无分别的过程中分别了。你的房子不打开,气味不好,天地不宽广。所以我们现在学佛的人能觉悟自他不二,众生和我是不二不别的。佛就讲这个道理,所以强调舍己为人。我们时刻抓住自己的利益不放,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损伤众生,造恶业。我们伤害众生,众生就反过来伤害我们。那我们自己的利益就不能得到满足。明白自他不二的根本道理了,利益众生就是利益自己。因为我们这个人就是一个社会性的动物。所以我们今天在回向法门当中把善根功德回向给众生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把我执放下了,在回向给众生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在学习发大心。在发大心的过程当中呢,不自私自利,这也叫回自向他。以自己的功德希望他人也能成就佛果,在因地当中修行为成佛。有的人念念之间都要注意这段时间加紧工作,有买房屋的心,挣钱的时候很专心一致。我们学佛呢,把世间上的目的要上升到最高最圆满的利益,完全圆满总持都能得到,出世间的利益包括了世间上的利益都能得到。成佛有什么佛,西方极乐世界有什么,人家不用钱了,西方极乐世界遍地是黄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什么好?往生了都是大丈夫相。我们的心要回向于成佛,回向究竟出世间的大利益。这个回向在许多的佛经当中都有解释。回向是什么,是把自己的善法功德来回转有所趋向。修行是有目标的,在回向于自己所希望的目标。回向是什么,就是把自己的功德回转布施给众生。自己有功德,你要和众生分享,不自私自利。我与众生一体,不自私保守。现在世间上的人一听,就因为我有别人没有我才找钱,我的都拿出来和大家共同拥有了,我还挣什么钱呢。你不知道在钱中成就了自私自利将来会吃苦。你找钱来就希望离苦得乐,所以有钱还要知道怎么花钱。在你追求到的钱财要布施,布施则得大富贵报。你布施了你的钱财将来会越来越多,往往悭贪不舍的人他的钱是越来越少,越大方也越有。所以说要把自己的功德回转布施给众生。让这些功德加倍众生都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此来见无量寿佛,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回向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我们今天的佛教徒很多没有这种回向发愿心。他皈依了,他不教化周围的人,他只知道自己皈依,他只知道自己修行,不知道劝周围的人修行。于是他的麻烦就来了。在家里他皈依了,他要吃素,要修行。其他的人要吃肉,不修行。周围的众生就要给你制造问题就是你有好处你不与他分享,他也忌妒,他要给你提难题问题,他是为了提醒你不要忘了我。对执的方法就是要发大菩提心,你要让他也修行。你要发大菩提心,不仅是自己皈依,也要让周围的同修皈依,不仅是自己修行,也要让周围的人修行,大家一起共修,要建立这样的共识。我们就说,天主教,基督教,一个人皈依,一个要发展二十个教徒。你看人家现在发展得很迅速,人家有这种使命。我们今天佛教徒没有这种使命感,往往是在等待缘份。什么叫有缘,什么叫没缘,这不是由你结定的。有缘无缘都是缘,只要你发心,一发大心有内因就会有外缘。所以你一发心就有缘份。你有功德人家就来找你,你度脱不了他,他来找你干什么。这个时候有众生来求救的时候,要求你度他的时候,这种是好事,你不要把他往外面推。我们现在很多居士就恐惧。你要念佛来度化他,不要恐惧要有回向心。你让他一起念佛一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不是更好吗?这是往生论教我们的回向,共建阿弥陀国。小止观上也给我们说回向。众生没有善法我以善法来布施他。我们把善法布施给众生,希望众生以此来修行菩提大法,修行觉悟智慧。所以这个回向就是大利益回向。什么叫大回向呢,把成佛的大利益回向给众生。没有善法把善法回向给你,没有能力把能力回向给你,你所有的财富太多了。自己发心就是因缘。不发心乃至自己断绝自己的缘份。一个同修打电话说:师父,我们的缘份是不是今天就完了。你认为的问题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是你自己在想,自己害自己。不要把这种和三宝联系的缘份切断。我们要主动地来追求这种缘份。以自己的善心来布施给众生。这也叫回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