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序分中极度赞叹了如来广大功德。那么,怎样才能成就如来广大功德呢?以下的正宗分就正式宣说能证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普贤行愿。 【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此功德门”,指如来浩瀚如海的功德。想成就圆满的佛果功德,就必须修持圆满的因行——礼敬诸佛等的十种广大行愿。(“行”是造修,“愿”是希欲。) 清凉国师这样讲到应修普贤行愿的原因:“广说能证普贤行愿,令入法界,则成如来胜功德故。若不依此普贤行修,设经多劫亦不成故。”(正面:广大宣说能证如来功德的普贤行愿,令行者证入法界,由此则成就如来殊胜功德;反面:若不依此普贤行愿修持,纵经多劫亦不能成就。)因此为了成就如来功德,应当修学普贤十大行愿。 【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 善财童子代表与会大众提问:“大圣!请问从礼敬到回向的十种广大行愿,具体应如何行持?” 以下普贤菩萨就显示每种行愿的修行方法,讲每一行愿时都标出愿名、显示愿王之相,最后总结无尽。 问:为何要显示愿王之相呢? 答:如果不显示愿王超胜一切的深广无尽相,则容易与一般的礼敬等混同。世间善法中也有礼敬、称赞、供养等等。只有显示出愿王的不共行相,才会认识到它是至高无上的行愿。 第一愿王——礼敬诸佛 (一)标释愿名 【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 礼指礼仪,体现在身口上,如合掌、曲躬、五轮投地、接足等等;敬属于意业,礼的精神是恭敬,《礼记》说:“勿不敬”。行为举止恭敬,礼就在其中。 礼敬的作用:破除我慢,生恭敬心,得尊贵果报。如何生起敬信的善呢?内心恭敬带动身语,遍礼一切,就能破我慢障,生起恭敬善心。 凡夫我慢深重,自恃高于他人,不肯低头、曲躬。由于心不谦下,贡高我慢,令我执坚固,导致生死轮转,无有了期。现在欲修普贤广大行愿,成就如来功德,首先就要对治我慢。如果不修礼敬折伏慢幢,后面的称赞、供养、忏悔等普贤行都无法成办,一切性德都无法显现,所谓“我慢高山,不出德水”。所以,修持礼敬应放在一切修行的首位。礼敬修得圆满就会显发性德,它是能开启性德宝藏的钥匙。近代印光大师常说:“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六祖坛经》上说,法达七岁出家,常诵读《法华经》。他来礼六祖时,头不着地。 六祖呵斥:“礼拜不投地,不如不礼。你心中必有一物,平常修什么?” 他说:“念《法华经》念到三千部。” 六祖开示:“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礼拜本是为了折伏慢幢,既然作礼为何头不碰地呢?心中有“我”,罪过就随着产生,不着自身功德相,福德无伦比。) 关于礼,慈舟法师有段很好的开示,他说:所谓礼,就是体的意思,这个“体”不是本体,而是体贴、体谅,就是我们要体谅佛的境界、体贴佛的心,这样才能现起普贤的礼敬。佛心如何呢?佛心是常恒、周遍的,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山河与大地,皆是法王身”,所以称性礼应是竖穷横遍的敬礼;又“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所以,礼敬一法身佛时,便是礼敬十方三世佛,这才是称性礼敬,才能与十方诸佛感应道交。 《别行疏钞》中讲了十种礼: 一、我慢礼:像上下捣米那样,内心没有恭敬心。 二、唱和礼:礼拜时高声喧杂,词句混乱,随别人礼念,自己也礼念,但身不端正,意不虔诚。 以上二礼都不如法。 三、恭敬礼:五体投地,接足殷重。以自己最尊的头部顶礼诸佛最下的双足,表示最恭敬的态度。这里,内心殷重是意业虔诚,发愿、称名、赞叹是语业虔诚,五体投地是身业虔诚,由三业虔诚能产生大福德。 四、无相礼:深入法性,远离能礼所礼之相。 五、起用礼:虽然没有能礼、所礼,但不妨普运身心,礼不可礼。 六、内观礼:但礼身内法身真佛,不向外求。 《起信论》云:“离念相者,等虚空界,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远离虚妄分别,等同虚空界,就是如来平等法身。)背觉合尘,攀缘外境,是不礼敬。心不攀缘外境,背尘合觉,即皈依礼敬本觉,礼敬自性佛。 七、实相礼:若内若外,同一实相。不住任何法,自然常冥法界,常礼诸佛。所以这是实相礼,即顿教礼佛。 《仁王经》上,佛告波斯匿王:“你以哪种相观如来呢?” 波斯匿王答:“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无前际,无后际,无中际,不住三际,不离三际,不住五蕴,不离五蕴。乃至云:非相,非无相,非取非舍,非大非小,非见非闻,非觉非知,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同真际,等法性,我以此相而观如来。” 佛说:“善男子!如汝所说,诸佛如来十力、四无畏等恒沙功德诸不共法,悉皆如此。修般若波罗蜜多者应如是观,若作他观,名为邪观。” 八、大悲礼:一一礼敬,都普代一切众生。即以同体大悲,人我无二,我在礼佛,即一切众生在礼佛;我离骄慢,即一切众生离骄慢,叫做大悲礼。 九、总摄礼:就是把前六门总摄为一贯。排除不如法的我慢礼和唱和礼,总摄礼是指我们礼敬,需五体投地,接足殷重,恭敬而礼;深入法性,远离能礼、所礼之相,无相而礼;虽离能所,不妨普运身心,礼不可礼,起用而礼;但礼内佛,不向外求,内观而礼;若内若外,同一实相,实相而礼;一一礼拜,普代众生,大悲而礼。这样叫做普贤行愿的礼佛。 十、无尽礼:就是入帝网境界,所礼之佛、能礼之身,都重重无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