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从所入、能入、入三方面作解释。“所入”,是不思议解脱境界;“能入”,为普贤行愿;“入”,指智慧与法界契合,如空印于空,没有能、所。 (一)所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 围绕“不可思议”从三个方面解释普贤行愿所入的境界:一、为什么叫做不可思议;二、不可思议的体是解脱境界;三、以何缘故不可思议。 为什么叫做不可思议呢?言、思不及故。就是:法无名称,故语言表达不到,口欲谈而辞丧(口欲说却无言可说);法无相状,故思维无法缘取,心将缘而虑息(心欲缘却无可缘)。法界没有一定的名称和相状,心不可思、口不可议,因此叫做不可思议。 是哪个法不可思议呢?即解脱境界。解脱有作用解脱和离障解脱。作用解脱指作用自在,解脱了束缚障碍。像《维摩诘经》所说:“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等。”即安住在不可思议的解脱中,高广的须弥山可以纳入微小的芥子中。像这样,作用通彻无碍,以一现多,以小容大,一身化现无量身,一念入于一切劫等,叫做作用解脱。离障解脱是指以智慧脱离烦恼障和所知障。 两种解脱是相成的关系,以离障解脱成就作用解脱,就是内离障碍,外用自在无碍。圭峰大师说:一切诸法本自融通无碍,只是由于内心执著、累劫缠绵,才感得外境妄相阻碍。就像在平坦开阔地带露天睡眠,梦见四边障碍重重,或有险山深水,无法通过,梦心觉悟时,则所向解脱,无所障碍。 所以,但能消尽执著,自然一切境中作用自在。但得本,不愁末,只要在心上去除妄执,心光即流通无碍。《华严经》云:“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境界,有分齐境、所知境。一、分齐境,如同国家有自己所处的疆域,佛与普贤所具有的功德妙用之量,人天、二乘、菩萨无法相比。二、所知境,事相、理体(现象和本体)无有边际,唯佛、普贤才能穷尽。 二种境也是相成关系:以证悟所知境而现前分齐境。证悟愈深广,功德妙用就愈广大。由证所知无边之境,故成无边功德妙用。也就是以智慧缘无边境,境无边的缘故,智也称合境无边,因此德用等同佛及普贤的量。普贤行,境界广大、周遍,就是由证悟无边的法界而现前的。所知境和分齐境上获得离障解脱和作用解脱,两种解脱不二,是不可思议。 以何缘故不可思议呢?有四种义:一、事无边故;二、理深远故;三、事理无碍故;四、以性融相,重重无尽故。也就是,一、事相(显现)极多又无障碍,广大不可思议;二、理体(本体)无有相状(离一切戏论),甚深不可思议;三、事理不二(现空不二),故不可思议。一切空寂而现森罗万象,显现森罗万象而无相状可得,这是事理无碍。诸法性空故,不可单作事来思维;性空缘起故,不可单作理来思维,云端佛学,所以不可思议;四、重重无尽,故难思议。即一切相都同一法性,既是同一法性,便可以互相融通,在一中能含摄一切,每个中又摄一切,重重无尽。 (二)能入——普贤行愿 先释行愿,再释普贤。 以上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如何趣入呢?以普贤行愿能入。如大鹏鸟拥有双翼,才能展翅高飞,车有二轮,才能行进,唯以行愿二者兼具才能趋入。此行愿即是称合本性的普贤行愿。 “普贤”,就人、法两方面作解释。法上有体普贤和用普贤。体指当人的本觉心体,也即是诸法本源、一真法界。为什么一真法界叫做普贤呢?“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心的本体周遍一切时处,一切法都以它为体,所以是普;此体随缘显现无量事相,所以是贤。所谓“随缘成德”,指理体不守自性,能随缘成就一切事法,随染缘则住生死,随净缘则至涅槃,虽然随缘染净,真性却没有丝毫改变。 用上如何是普贤呢?因为体上本有恒沙功德妙用,这些妙用一一随体周遍,以本体周遍的缘故,妙用也周遍。如何得名为普贤呢?“一即一切”名普,“一切即一”名贤。 其次,人普贤,有位前、当位、位后三种。 一、位前普贤,指地前资粮道、加行道菩萨,以“曲济无遗”为普,“邻及亚圣”为贤。地前菩萨发菩提心,虽然未必能实际救济一切众生,但意乐常存于心,故名为普。地位上,与见道圣者相邻,叫做贤。 二、当位普贤,指一至十地有学道菩萨。为什么叫普贤呢?比如初地菩萨证悟真如,遍行法界,所以一一行中都周遍法界,因为了达一切法都是人法二空的缘故。《摄大乘论》中说,菩萨入初地时,证得十百明门:一、刹那顷证得一百三摩地;二、以清净天眼能见一百国土;三、以神通力能动一百佛世界;四、能往一百佛世界教化众生;五、能以一身化现一百类身,令有情现见;六、能成就一百类所化有情;七、为利他能使身形住世一百劫;八、能知前后际一百劫事;九、能以智慧深入一百法门,洞达明了;十、能一身显现一百类眷属。其余二至十地,位位增胜。为什么当位菩萨叫普贤呢?以“德周法界”名普,“至顺调善”名贤。 三、位后普贤,指成佛不舍因门的菩萨,虽然成佛功德圆满,但不舍悲愿,为利众生隐藏实际功德,现菩萨身,示居因地,如文殊、普贤等。为什么称为普贤呢?“果无不极曰普,不舍因门曰贤”,果上彻证无余,叫做普;不舍因门,示现菩萨身,利益众生,叫做贤。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罽宾国是北印度羯湿弥罗国的异名。三藏般若,就是精通经律论三藏名叫般若的法师。这位西域法师从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六月至十四年二月,在大唐京师的大崇福寺,译成四十卷华严经文。 以下分别解释经义,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一、序分 分二:(一)结前广偈 (二)结说不尽 即:连结前文第八十卷末尾的偈颂,总结赞叹如来的功德广大无尽。 (一)结前广偈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 尔时,普贤大菩萨称扬赞叹了如来的殊胜功德后。 (二)结说不尽 【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普贤菩萨告诉诸菩萨及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如来功德,不仅菩萨宣说不尽,即使十方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1]相续不断地演说,仍然宣说不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