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主体民族是京族,又称越人,它渊源于古代的百越人,自秦至唐,其所居住的红河流域一直为中国属地。汉武帝所设十三州刺史部中的交趾,就包括了今天越南的北部和中部。唐朝的安南都护府,治所便在河内,当时称宋平。直迄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越南拥有自己的文字(是采用汉字的部分拼凑成方块字)之前,越人都使用汉文。 古代越南佛教最早的输入渠道有两条:一条从中国经陆路进入。一条由印度经海路进入。传播者有中国僧侣,也有南亚、西亚的移民或游 僧。大约在公元2世纪末佛教从中国和印度传入越南北部,到4—5世纪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唐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载,7世纪时有不少唐僧到越南,他们当中有的人与越南僧人结伴到印度求法。不过,随着中国佛教宗派建构的相继完成,随着汉译佛典的不断输入,中国佛教便最终成为越人宗教文化主要吸收的对象;其中禅宗和净土宗尤受欢迎。 越南禅宗在9世纪至l3世纪期间,以三大派系影响最大,即无言通派、草堂派和竹林派。它们先后被李朝(10l0—1224年)、陈朝(1225一1405年)奉为国教。无言通派的创始人为无言通(?一826年),为中国广州人,以沉默寡言取法号,从学于百丈怀海禅师。唐元和十年(820年),无言通游化至越南北宁仙游县建初寺,传授禅学,创立无言通禅派。他承受中国南宗禅学慧能、怀让、道一和怀海的法统,宣传佛性无所不在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等思想,并保持中国禅宗的面壁禅观、现成公案和体验方法,因而在越南又称做观壁派。此派深受越南丁朝(968——979年)和前黎朝(980—l009年)的重视而代代相传不绝,至今仍是越南禅宗的主流。该派第四代匡越大师吴真流,在丁朝及前黎朝时皆为僧统。在李朝全盛时代,此派更是人才辈出。 草堂禅派的开祖是革堂善清(1057—1142年),也是中国人,系临济宗黄龙门下晦堂祖心的弟子,受云门宗雪窦重显(980—l052年)的《留窦颂古百则》(为《碧岩隶》所本)的传授。他因在占城(在今越南中南部)行化被俘,身份暴露后,深受李朝圣宗厚受,拜为禅师,令住开国寺宣讲《雪窦百则》,从而开创草堂一派。该派提倡禅净一致,即实行禅宗的修禅与净土宗的念佛相结合。 竹林禅派的始祖是陈仁宗(1279—1293年)。在早,陈太宗曾从学于中国来的天封禅师及德诚禅师。陈朝是继李朝后建立的封建王朝。传说陈太宗幼年时曾在一个驿亭遇到一位僧人,预言他日后必称帝。太宗登基后,令全国在每个驿亭都塑置佛像;后又实行佛、儒、道三教考试法,以成绩录取,以备登用。陈太宗学佛而重禅,三传而至陈仁宗。陈仁宗晚年禅位出家,自号竹林大士,参禅著述,著有《禅宗指南歌》、《御制课虚集》等,教化弟子1000余人,开竹林一派。因道场建于安子山花烟寺。也称“竹林安子禅派”。该派承袭无言通禅派法统,其教理大体属于中国大慧宗杲的临济禅法。此后陈朝历代皇帝都奉行此派禅法,并尊陈仁宗为“竹林调御圣祖”。 17世纪末,竹林禅派中的白梅麟角和尚又在昇龙城(今越南河内)创莲宗派,世称竹林莲宗派。白梅麟角吸取中国南宋茅子元倡导的白莲宗教义,并将临济禅法和念阿弥陀佛结合起来,主张禅教双运。以教为佛限。禅是佛心。认为心、眼融通方是佛教,强调念佛与坐禅相即不二,谓弥陀不离自性,净土不外唯心,实际上是以专念阿弥陀佛为其中心。此派在越南北部农民中广泛流传,乃至形成为以后北越佛教的主流。 越南佛教深受中国佛教的影响,寺院和佛塔的建筑都保留着中国的色彩。越南佛教的经典也是中国的文字,僧侣和其他佛教徒一直使用中文大藏经,受戒仪式也和中国佛教相同。1858年后,法国殖民者入侵越南,越南佛教徒奋起参加了爱国抗法运动。进入近代,越南兴起佛道儒三教合一运动。19世纪末,随着天主教的传入,又出现“四教一源说”,由此形成的高台教成为一种揉合佛、道、儒、天主教以及民间信仰为一体的新宗教。 朝鲜民族在地理上与中华民族山水相连,古老的汉地文化曾给朝鲜半岛以深刻的影响,传统宗教观念也极为接近,因此,当中国佛教尚在形成之际,却已然作为强国文化的一部分而输入到朝鲜半岛了。 佛教最初传入朝鲜,是在公元4世纪后期。时正值朝鲜半岛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的时期。居于朝鲜北部的高句丽与中国北朝关系密切,受北朝佛教影响较大。处于朝鲜西南部的百济则与中国南朝通过海路保持联系、受南朝佛教影响较大。地处朝鲜东南部的新罗虽迟至5世纪末才从中国传入佛教,但佛教发展却很迅速,历代国王建寺很多。圆光(532—630年)、慈藏(?一7世纪中叶)从中国留学回国后,积极传布大乘佛法,并把中国先进文化介绍到国内。公元7世纪中叶,新罗在唐军支持下统一朝鲜,此后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中国佛教各大宗派也纷至沓来,扎根朝鲜。 新罗历代国王都崇奉佛教,造寺度僧的数量日增。在前期盛行从唐传入的华严宗和法相宗,后又传入密宗和禅宗,净土宗也逐渐流行。华严宗有二派,一为元晓(617一?年)所创海东宗,一为义湘(625—702年)从智俨传承的中国华严宗,称浮石宗(因祖庭浮石寺)。元晓著《华严经疏》,以主张融会、“和诤”为宗旨。义湘曾入唐至终南山至相寺,从华严宗二祖智俨学《华严经》义,时与法藏同学。义湘回国后畅演华严经义理,著有《华严一乘法界图》等,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尊为东海华严初祖。法藏曾托人带自己的著作送义湘,义湘读后,要弟子们砺志讲习,并宣称“博我者藏公,起予者尔辈”,成为中朝两国僧人弘传“华严”的佳话。 法相宗的高僧则有圆测(613—696)、道证、太贤等。圆测是玄类弟子,曾参与译经,著有《解深密疏》等,虽死在中国,但其学说在朝鲜广为流传,传其法者有道证、太贤等。道证于武周长寿二年(693年)由唐返国,阐发和宣传唯识理论。太贤著《成唯识论学记》最为有名。 律宗为新罗僧人慈藏入唐学习律典回国后于通度寺所创。他回国时携回大藏经一部,是为朝鲜有大藏经之始。慈藏回国后被敕为大国统,大力弘扬佛法。他还使新罗服饰改准唐仪,是新罗采用中国服制之始。 密宗分神印宗和总持宗(或称真言宗)两派。新罗僧人明朗于唐贞观六年(632年)入华学习密法,三年后回国,创金光寺,为海东神印宗的开祖。此宗在密教史上属善无畏、金刚智以前的杂密。总持宗创始人是惠通,他入唐受善无畏印诀,为善无畏一派密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