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阵低回雄浑的鼓声传来,法会正式开始了。智满法师率领全寺僧众在佛殿前举行了隆重的法事仪式,为新塑的三尊佛像开光。鉴真父子夹杂在众人之中,侧立在东西两旁,双手合掌,念佛之声不绝。法事如律如法地进行着。终于轮到居士弟子们拜佛了。鉴真怀着激动的心情,缓缓步入大殿之中。
跨入殿门,一股浓浓的檀香伴着清悠的铜磬声扑面而来。一片金光闪烁在前,抬头观望,但见巨大的佛龛内,三尊包金佛像威然端坐,道道金光之中,佛正在含笑俯视着众生。鉴真情不自禁地拜倒在佛前蒲团上,以己之头,礼佛之足,以此顶礼表达内心深处对佛的虔诚敬拜。
大殿中的三尊佛像每尊高约7米,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位居中央,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位居西侧,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位居东侧。鉴真先在释迦牟尼佛前顶礼膜拜,那种虔诚的样子不亚于其父和其它香客。
开光法会结束后,紧接着又举行传戒法会。戒坛上,三师七证威然端坐,受戒弟子虔心受戒,气氛比则才的开光法会更加肃穆。鉴真再一次被这庄严的氛围所感染。
“我也要去受戒!”鉴真突然向父亲说,“父亲,请您允许我受戒吧!”
父亲感到十分突然。是啊,过去他尽管常来大云寺,可带儿子来,这却是头一次。至于诵经拜佛,虽然是他每日必修的功课,鉴真早已司空见惯,可感受今日这拜佛气氛,目睹信众云集、争相受戒的场面,这对十四岁的鉴真来说,更是一生中的第一次。鉴真受这种气氛的影响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求立即受戒的确出乎父亲的预料之外。
“儿啊,受了戒就要离家修行,青灯黄卷,远离父母,你能受得了吗?”父亲问道。
“佛菩萨对众生那么慈爱,无异于父母的关怀,与佛菩萨在一起,就如同和父母在一起一样,只能是安稳舒心,怎会有受得了受不了的说法呢?”
鉴真这一反问,使父亲不禁惭愧起来。回想自己这些年来皈依佛门,修持不辍,可见地竟不如十四岁的儿子。他兴奋地打量了一下鉴真,对他说:“可你还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他们现在受的是具足戒,你还不到年龄啊。”
“那么,难倒只有受了具足戒才能出家学佛吗?我怎么也看见有一些像我这么大的小和尚也住在寺庙里边?”鉴真不解地问。
“小孩子学佛当然也可以,那也要受沙弥戒,带发修行者只是极少数。”父亲很耐心地对鉴真解答着。
由于法会要连续举行三天,所以,鉴真父子俩与许多香客一样,当晚便住宿在大云寺里。尽管条件十分艰苦,可寺中特有的氛围却使鉴真依恋不已。夜幕之中,那悠扬的钟声和那绵绵不断地诵经声将鉴真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第三天,法会正式结束。香客们纷纷离寺回家,寺院顿时清净了许多。鉴真由父亲领着,前来向智满禅师辞别。智满法师是一个著名的禅师,修持精严,学识渊博,很受信众尊崇。鉴真已早闻其名,只是一直未曾相见。走过一道小门,来到另一别致的院落,再向前走踏上一处台阶便到了智满法师的禅房。一声“阿弥陀佛”,房内无人应声,正在迟疑之际,忽听身后传来一声“阿弥陀佛”,鉴真回过头一看,只见一位老和尚正合十走来。老和尚约七十岁左右,身材魁梧,步伐稳健,红光满面,威仪具足,一看就知道他是位有道高僧。
“弟子前来叩见师父!”鉴真的父亲拉着鉴真一同向智满法师叩拜。
“起来,起来,屋里坐吧!”智满法师将鉴真父子让进屋内。
“这是弟子的儿子,今天一同前来礼佛,他非常喜欢这里,看来也是与佛有缘啊!”
“是吗?”智满法师把目光转向鉴真,问道:“喜欢这里的什么?”
“喜欢这里的一切。”鉴真不慌不忙地答道。
“为什么呢?”智满法师又问。
“因为佛在这里,而佛又是慈悲无边的。特别是新修的大殿之中,那三尊金光闪闪的佛像把佛的威严与慈悲传递给芸芸众生,使弟子感到无比的温暖。还有您这样道行高洁的法师把佛法的奥秘传授给众生,使众生从中得到巨大的益处,所以,这里便成为人们向往的圣地。”
智满法师一听,心里不禁一惊:“这孩子小小年纪,竟会有如此认识,真是天生慧根,非一般人可比啊。”智满对鉴真说:“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心诚并持之以恒,总会修成正果的。学佛的关键在于自己,而不在外界的诸多因素。”
“可法由经诠,理在人弘,道场庄严,三宝汇聚,他处岂能相比。”鉴真继续坚持自己的看法。
“好了,好了,还是请法师早点休息,我们也该回去了。”鉴真父亲插话道。临别时,智满法师对鉴真父亲说:“这孩子慧根深厚,望施主多加照管,长大定会有出息的。”
“谢谢老法师夸奖,弟子一定不辜负您的希望。”说着,他以拉起鉴真,向智满法师拜别。鉴真礼拜完毕,随着父亲依依不舍地离开智满法师离开了大云寺。
自此以后,鉴真迷恋上佛法。平日里在家随父学佛,慢慢地对佛法有了更深的认识,而随着对佛法理解的不断加深,他的信仰也就越来越虔诚,对大云寺也便越来越向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