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是梵文Manju sri音译的简称,又译为"曼殊室利",意为"妙德"、“妙吉祥”等。在四大菩萨中,他的智慧第一,表为"大智"。 《文殊师利涅磐经》说:文殊生于舍卫国一个婆罗门家庭,后投奔释迦牟尼学道,成了释佛的弟子。文殊有大慈心,为智慧第一",大乘佛教将他推为众菩萨之首。
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在五台山,据《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说:"东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业住。现有菩萨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清凉山”即五台山。另据《佛说文师到宝藏陀罗尼经》::佛告金刚密迹主言:我灭度后,于南赡洲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正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大震那"为印度对中国的古称,"五顶"即是五台山。现在五台山五大丛林之一的塔院寺东便有一座文殊发塔,传说文殊菩萨显灵时留下的头发藏在塔内。《清凉山志》卷九说;"文殊发塔,在(塔院寺)大塔东。相传昔菩萨化贫女遗发藏此,明神宗时,方广道人修塔,见发色若金,光彩无定。" 五台山东西长约9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面积为5000平方公里,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水经注》说:"五台山其山五台巍然,故日五台。"五台分别为"东台":海拔2795米,该峰东望明霞,如波似镜,故名望海峰:"南台":海拔2485米,其峰苍翠明丽,灿若锦缎,故名锦绣峰;"西台":海拔2773米,其峰月挂峰颠,俨然若悬",故名挂月峰;"北台":海拔3058米,其峰状似斗杓,高峻插天,故名叶斗峰;·"中台":海拔2894米,其峰雄旷壮阔,翠霭浮空,故名翠岩峰。五台山在汉明帝刘庄时,印度僧人摄摩腾和兰法兰即带释迦文佛画像和四十二章经到此建寺礼佛。所建"大孚灵鹫寺"(即现在显通寺的前身)和洛阳白马专为我国最早的寺院,从那时起,五台山就成为我国重要的佛教中心。隋文帝时下诏五个台顶各建一寺,东台望海专,南台普济寺,西合法雷寺,北白灵应寺,中台演教寺。五个寺供奉的文殊菩萨名号不一样,望海专供奉的是聪明文殊,普济寺供奉的是智慧文殊,法雷寺供奉的是狮子文殊,灵应寺供奉的是无垢文殊,演教寺供奉的是儒童文女。唐时李渊父子因从太原起兵而得天下,故将五台山看作是"龙兴之地",大修寺庙,五台山兴盛一时,有佛寺三百六十多座,僧尼过万人,形成中国第一个佛教道场。此外,五台山还是中国唯一一处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并存的道场,黄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大弟子蒋全曲尔计到五台山弘扬黄教佛法,自明成祖时,黄教便在五台山兴起,清廉熙时还在台怀和南台等地修建行宫。五台山道场受到汉人、蒙藏等地少数民族的共同尊奉,使得五台山在佛教四大名山中具有特殊地位,成为四大道场之首。
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的典型法像是顶结五髻,手持宝剑,坐莲花宝座,骑狮子;象征着智慧辩才锐利和成猛。他头上的五髻,表大日如来(释迦的法身)之王智,又表童子的天真,故又称之为"文殊师利童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