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乃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无尽藏比丘尼问六祖大师字,按理应该不是问这个字怎么念,而是问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尼曰:字尚不识,曷能会义?】意思就是说:「如果连这个字都不懂,串连起来整个句子你怎么会懂呢?」这个叫做脑袋的概念。【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这八个字非常有名。我先用一句话来谈:「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文字和语言就是心的展现,但是我们看到别人的展现,却不明白他的心意。父母亲明明对孩子好,这是父母亲的展现,但是孩子却不明白父母亲的心意。同理可证,我们读了佛经,却不明白佛的心意。人跟人之间,平常在讲话,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明白你的心意呢?!常常会造成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个意是会错意。讲话会会错意,你看书也会会错意,尤其你看佛经,更容易会错意,尤其佛经里讲的空,或非有非无,非色非空,非常非无常,这样的概念很多人被绕得头晕脑涨,不知道它到底想要表现什么。假设你有机会看到《大般若经》,它常常用这样的文字,几乎整章都这样写,非什么非什么非什么,一百多个非什么。你一句句解释也可以明白一个概念。请问,我们对一件事情可以举多少个例子?假设我要讲的话,我可以一直讲下去,哪怕一万个,或更多。但是,现在你不要执着我在举什么例子,而是你要明白我想要告诉你什么。我说《大般若经》常常用「非」字是什么意思,它只不过是叫你不要执着。但是它透过各种角度来跟你说右边不要执着,左边不要执着;前面不要执着,后面不要执着;里面不要执着,外面不要执着;现在不要执着,过去不要执着,未来不要执着,连不执着也不要执着,连成佛也不要执着…。现在讲完了,并不代表你听懂了,「连成佛也不要执着,那干嘛成佛?」你讲成佛也是执着,那么你不想成佛也是执着。比如你跟别人讲:「你为什么要执着吃辣的呢?」人家可以跟你说:「你为什么执着不吃辣的呢?」这就是你不明白佛的意思。
现在六祖大师所讲的意思是:「无尽藏比丘尼的认知是只要对这个字不懂,对串连起来的句子的意思一定不懂,但并不是这个样子。」就像六祖大师可以反问无尽藏比丘尼一句话:「字你不是懂吗,那串连起来整本怎么不懂?」一样的道理,你现在去瑞成书局随便买一本佛经,每个字都看懂,连起来都不懂。奇怪!那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呢?〔诸佛妙理〕讲的是本体,但是本体没有离开现象,现象没有离开作用,现象、作用跟本体这三个事实上都要去了解,缺一不可。有的人看到六祖大师讲这一句话,他学禅果然就不看经典,这样解释一定是错的。六祖大师的意思是说执着文字一定不明白妙理,但是〔诸佛妙理〕虽然〔非关文字〕,但是离不开文字,〔文字〕也没有碍到〔诸佛妙理〕。你要知道一句话:「缘起不碍性空。」缘起就是现象,性空就是本体。「性空不碍缘起」,本体的空不会障碍到缘起的作用,这才叫不二。
【尼惊异之,】六祖大师这样回答,让无尽藏比丘尼吓一跳,我们一般人遇到无尽藏比丘尼这样问一定是哑口无言,答不出来。你要知道,禅师有时候回答你问题,比如说,有人问禅师说:「什么叫道?」禅师回答说:「现在外面的布一块卖多少钱?」表面上文不对题,事实上已经回答了:道就是日常生活。「外面的布一块卖多少钱」,这叫日常生活,禅师用这样的方式来回答,内行人一听就吓一跳。重点是:「我已经懂了,所以我知道我应该做什么。」悟,有时候是不需要讲出来的,讲出来就会变成语言文字。你们在禅宗常常听到一句话:「言语道断」。这是什么意思?如果让你用语言讲得出来的,并不是本体,如果让你用思考能够想出来的,也不是本体,这就是佛经常讲的「不可思议」。思是脑袋,议是语言的议论,如果你能够明白这样的概念,就能够明白「诸佛妙理,无关文字」。无尽藏比丘尼一定有程度,她一听六祖这样讲,就觉得这个人太了不起,这个人谈的东西已经离开了语言文字。有时候,我们在对话要旗鼓相当,否则就牛头不对马嘴。有时候你不要讲太深,别人程度不怎么样,你就讲浅一点,不然一定会变成笑话。所以我才劝你稍微正常一点,除非是要切入,也就是大刀举起来的那一刹那。如果别人对你很客气,你不用高兴,就代表你没有什么程度,所以别人才不敢拿出他的杀手锏。同理可证,经得起的,一刀就开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