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佛教礼仪 >

寺院常住居士礼仪-云端佛学

  每个寺院都有常住在寺院的护法居士,这些居士都是发大心的菩萨行者,他们不辞劳怨的恒久参加寺院的护持事变,为寺院法务勾当的开展做出了庞大的孝顺。常住在寺院的居士要建立和遵循"信佛,学法,敬僧,修行"的原则。

  《中庸》上有"礼节三百,威仪三千"的说法,中国自古就很重视礼,礼节是对人,威仪是自律。寺院常住居士的礼节代表了地址寺院的形象,因此要从外到内,由内而行于外,使表里合一。内为心仪(内强素养),外为身仪(外树形象),兹分述如下:

  (一)心仪:内强素养

  人活活着间,不绝地接管到四周八方,从古到今,各式百般,各类差异身份的人及异类众生直接或间接的辅佐,以是要知恩,报恩,知忸怩。知恩,知忸怩的人必然会眷注人,照顾人,同恋人;反之,就会怨天恨地,不知反省。知忸怩使人精进,忍辱。本身知道错误,起首须勇于认可,并发露怨恨:面临本身的错误,先本身对本身怨恨,再对佛菩萨像怨恨,并发愿不再犯同样的过失。因为寺院常住居士多半是发心大,学龄长,修行好,因此更要更加严酷要求本身。

  一,以忸怩心来看本身,以慈悲心待人

  对任何人都要谦善有规矩,不与人对立,有戴德的人,就不会与人对立。心中有物,不只障碍本身也障碍别人,应经常站在别人的态度来假想。但愿别人的见识,性格改变,先要反求诸已,改变本身,只要本身的心转变,对方就是成绩本身的人。

  学会放下:两位禅者走在一条泥泞的阶梯。走到一处浅滩时,望见一位瑰丽的少女在哪里踯躅不前。因为她穿戴丝绸的罗裾,使她无法跨步走过浅滩。

  "来吧!小女人,我背你已往。"师兄说罢,把少女背了起来。过了浅滩,他把小女人放下,然后和师弟继承提高。师弟跟在师兄后头,一起上内心不悦,但他默不出声。晚上,住到寺院里后,他不由得了,对师兄说:"我们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亲密女色,你本日为什么要背谁人姑娘过河呢 ""呀!你说的是谁人姑娘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此刻还挂在心上 "

  这个公案汇报我们,假如老记取别人仿佛做过什么错事,着实是本身在继承错着。

  二,尊上谦下,见人自低一级,把每小我私人都当成菩萨看,人的才气,见识,智商差异,但道心能溶解人我间的别离心。互相取长补短,相互相助,信托本身有所不敷,必要互相互为助缘,这样才气尊重本身,也尊重别人。
 
  三,溶解自我,不要自我膨胀,云端佛学,坚强己见。若蔓延了本身就分开了佛陀本怀,佛心是无我的,我们要学佛陀的慈悲与伶俐"慈悲没有仇人,伶俐不起烦恼。"

  四,不品评,不谋略;相互眷注,相互辅佐。各人都是寺院常住的成员,寺院常住的任何题目,也就是我们本身的题目,以是要本身来办理"知恩报恩为先,利人即是利已。竭尽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几多。"
狗和树:有一只狗,天天晚上都在一棵树下苏息,多年如一日。有一天,一阵风吹来,把一根树枝折断了,碰巧堕在它的背脊上。它就很气愤的走开了,到一个露天的处所去苏息,抉择不再回到这棵树下,也不想一想树枝掉下来的缘故起因,只抱怨这棵树看待本身欠好。直到天色晚了,又下起雨来,它远远地望见一阵风正吹过那株树,全部枝枝都在不断地动摇着,它就认为照旧树下好,自言自语地说道:"树在叫我了!"于是重又回到树下去。

  这个故事比喻:学修佛法,志愿要强项不移,不能由于师长的稍微责备就遗忘多年的修学恩典,随意分开护持多年的道场,比及碰着各种烦恼,才再去亲密师长。这样来往复去,挥霍时刻生命,乃至还跑散了心,退失正念。

  五,不评论长短,不传谎言,不听信谎言,应多操作时刻学佛,修行,护法。

  1。不评论道场与道场之间的长短,人与人之间的长短,与本身不干系的事,此外集体的事,已往的事,家里与人无关的事。"时时心有法喜,念念不离禅悦"。

  2。今朝有产生家庭坚苦,奇迹坚苦,生理上的抵牾,身材方面的题目都可以谈。要相互眷注,用佛法来勉励,慰藉,劝勉,但不涉及法令,款子,政治,"为了广种福田,那怕任怨任劳"。

  水依然在流着:有一小我私人,走路走得很口渴,在路旁看到岩石里有一泓清泉涓涓流出,流进前面的木桶,水是满满的,他就启齿大喝,喝得足够了,当时他就举起木桶说:"我已经喝好了,你的水可不要再流出来了。"然则水依然在流著,并不断止。这人在桶边震怒大闹个不休。有人见了,笑责他道:"你不要它,你自拜别就是了,何一定要它不流出来呢 "


  这个故事比喻:众人常在存亡渴爱中饮用著五欲的水(五欲是:财,色,名,食,睡,可能是色,声,香,味,触,这些地步,经常使人们颠倒疑惑。)偶然,感想厌倦了,但愿色声香味等不要再来相扰。这就应该收摄六根,从心田用工夫,使本身的心念不去攀登,不生贪图。以是我们干事无论碰着是顺是逆,都不要抱怨道场不清净,师父有别离,别人不修行等等,不这样从自心阔别作工夫,而只要求表面的地步不来扰乱,想得到烦恼的脱节是不行能的的。

  寒山问拾得:"凡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那里理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二)身仪:外树形象

  一,仪容:

  学观世音菩萨的慈蔼,祥和。可先由面目标心情进修起,眼睛,脸部放松,略带微笑,同时心中观想大家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见到每小我私人都当成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能应众生所需而千百亿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化成什么相。按照佛经的记实,曾化为鬼王,夜叉,罗刹。)因此对任何人都当成观世音菩萨看,心中才不会有烦恼。衣著简朴朴实,整齐端庄。头发宜梳理整齐。

  二,言语:

  措辞要用优柔语,密切语,慈祥语,慰勉语。答复别人的话,口吻要婉转,不能伤人;时时有耐性又密切地谛听别人的话,若是对方的回响有些欠好,要可以或许实时后退。多说眷注慰勉的话,可以使人乐意与你攀谈,接管你对他的接引或辅佐。不开别人的打趣,恶作剧轻易伤到人,除非私情甚笃,不然不宜开对方的打趣;对三宝要有信念,敬服心,因此切忌开出家人的打趣,开师父,释教的打趣。不说卤莽的话,也不说小孩用的话及刻薄尖刻的话,尊重别人就是尊重本身。

  岂论尊卑,互相以师兄相互称号,有职衔的可称职衔,岁数大的称老菩萨,岁数小的称小菩萨,对本寺的常住法师称:某某师或某某法师;对表面道场的法师,年长的称:老法师,长老,导师,老僧人或师父,法师之间以戒腊为尊卑,并非以年数为高下。

  三,干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