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般若文海 > 佛遗教三经 >

佛遗教经讲记 一云端佛学(5)

在《遗教经》的诸多注解中,若讲到义理的表明,以致于修行方面的启发,则没有高出天亲菩萨《佛遗教经论》的周详了。《佛遗教经论》的作者,古代有二种说法,有说是马鸣菩萨所作,有说是天亲菩萨所作,但当代人侧重以为是天亲菩萨所作,但这二种说法都是存在的。在入正文表明时,无论是科判或义理的施展,都是按照蕅益人人的《佛遗教经解》,而蕅益人人的注解,究竟上多分参考天亲菩萨的注解,许多处所是相同的,只是蕅益人人将它简化简要。这里莲池人人惊叹天亲菩萨的《佛遗教经论》,以为它能相识佛陀的真实义,把《佛遗教经》的义理完全开显出来。天亲菩萨对《佛遗教经》注解的职位,有如龙树菩萨之表明《大品般若经》,《大品般若经》在历代的注解中,以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最为势力巨子。天亲菩萨的《佛遗教经论》亦复如是,它也能把佛陀《遗教经》的真实内在完全表达出来。以上是这二部论的沟通处。

 

彼则融有而即空,此乃扶律以诠定。」这二部论的差异处,《大智度论》是交融有相的人缘法,入无相的空性,也就是说,《大智度论》所讲的人缘所生法,岂论是存亡的杂染缘起,或清净涅槃的还灭缘起,都是假借人缘所生,其体性是事实空。以是《心经》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在空性的调查中,不单凡夫的有漏法是事实空,以致「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贤人所觉悟的四圣谛真理也是事实空,都是假借人缘才呈现。以是《般若经》的重点侧重在发现无相空性,本经则差异,「此乃扶律以诠定」,本经一方面重视戒律的修持,一方面更夸大止观的修学。以是在修学的要领上,有的经典是属于粉碎性的,如「般若经」专门破执,你讲一个对象,它就来破,破到最后就无有少法可得;有的经典则是建树性的,它要你这件事要做,那件事也要做,这是属于有相行。本经属于建树性的经典,成立我们的戒定慧之学。「是故中夜三唱,圆戒珠以严身;上士七科,滋法乳而延命。」以是佛陀临终时的三唱,使我们能戒身具足,颠末天亲菩萨七科的声名,使佛法能永久相续存于我们的心中,因佛陀偶然讲得很大略,须假借天亲菩萨七科的声名,才气把佛陀的法义转入众生心中,使法身相续不绝。

 

最后总结:「既而寡尤寡悔,二乘由是而功成;即事即心,三贤于斯而果满。」从灭恶角度来说,修学本经能镌汰身口的纰谬,「尤」是指口业的纰谬,「悔」是指身业的纰谬,以是修习本经能镌汰身口的纰谬,而奠基止观的基本。在生善方面,若能独霸戒的事相,会归到止观的修行,则能成绩三乘的圣果。这样的经典,假如不是佛陀在临命终时,彻底悲心的申饬,怎能施展云云殊胜的好事呢?我们读本经时,会有一种深刻的感觉,我们已往虽也学过戒律与止观,但本经的差异处,在于它出格简要,譬如持戒,佛陀在本经汇报我们有几个重点要先成绩;在灭恶方面,恶法虽有许多,但哪些恶法毫不能得罪,若得罪顿时会障道;在生善方面,善法虽也浩瀚,佛陀汇报我们哪些好事必然要先成绩,不然将一事无成。以是佛陀在临命终时,对灭恶生善的内在已没有太多时刻广说,只能抓住重点宣说,诸位在读本经时,你将能领会佛陀的彻底悲心他把重要处都标列出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