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般若文海 > 佛遗教三经 >

佛遗教经讲记 一云端佛学(2)

先声名《佛遗教经》,经题中的「佛「」是说法者,「遗教」是所说的法,人法双举,故名《佛遗教经》。以是本经是人与法的和合。个中「佛遗教」是别题,「经」是通题。先表明别题中的「佛」,佛陀翻成中文为「觉」,他依止清净伶俐,觉悟真理。觉悟的相对名词是无明,凡夫心安住在无明大梦中,一天过一天,生平过生平,如是糊口在无明大梦中。为何把无明比方为梦呢?因无明的体性是「执妄为真」,有如做梦时,在梦乡中对所见的人事人缘,都觉得真实。凡夫心跟人缘所生法打仗时发生执取,这跟做梦时执妄为真是沟通的。佛陀透过所觉悟的真理,能没落心中的无明。在蕅益人人对本经的注解中,他按照《大乘起信论》,声名「」有「本觉」、「始觉」、「毕竟觉」三种。觉悟就是伶俐的观照,以下按照《大乘起信论》的重点,扼要声名其内容:

 

第一本觉:本觉是心华夏来具足的伶俐,我们心中虽起各种的颠倒贪图,但在打贪图的明白心性中,具足了觉照的智能,只是它没有示意出来罢了。这种原来具有的伶俐,不是假借佛法的熏习而生起,而是原来就有,法尔如是。原来就有的,叫作本觉。

 

第二始觉:始觉是依佛法的熏习而生起的观照伶俐。按照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所说,始觉的伶俐有三种不同:

 

一、凡夫觉:凡夫的观照伶俐是觉悟业果的原理,他调查生命有如一无限尽的水流,有已往、此刻、将来的生命,影响生命水流的身分是身、口、意所造作的业力,因为已往的业力而缔造此生的生命,再依止此生的生命而缔造另一业力,这业力又召感来生的生命,如是造成业果的相续。从这业果的调查,我们心田安住善业,对治恶业,这样的伶俐成绩了人天果报,这是凡夫觉。譬如我们偶然身材会呈现病痛,或是人事人缘有障碍,这时我们自我反省,假如在病痛与障碍中,心田发生沮丧跟疾苦,这暗示我们心中已损失观照力,犯错现前地步而发生执取。反之,假如面临病痛跟人事障碍时,心田生起业果的观照,知道这件事的呈现是有它已往的业力,则这样的窘境,不单不会造成神色的沮丧,反而给我们鉴戒,勉励本身精进断恶修善。以是一个地步的现前,也就检验我们的观照力是否能如实的生起,若失去观照力,心田起颠倒,对现前地步发生执取,也许就会造罪业了。已往的罪业缔造一个果报,在现前果报中起颠倒,又造罪业,如是落于可骇的恶性轮回,这就是所谓的「惑、业、苦」,起惑、造业、耐劳,在耐劳中,又起另一「惑、业、苦」,我们就无法从这恶性轮回中脱节出来。以是在心田的黑漆黑,作育的第一道光亮,是要调查「因果丝绝不爽」,也就是说,只要呈此刻我们生掷中的任何地步,这必然跟本身的业力有关,若无业力而召感果报,这是违反佛法的真理,我们毫不信托。以是刚开始调查本身

 

的生命,善业抉择召感安乐果报,罪业抉择召感疾苦果报,我们对付这样的真理,笃信不疑,这是作育伶俐的第一个条理凡夫觉。

 

二、二乘觉:前面业果抉择的调查,是调查因果的外貌征象,我们应进一步调查因果的轮回,岂论是安乐或疾苦的果报,它都是无常无我,剎那剎那的生灭,在生灭中没有一个恒常住稳固异的「我」存在,它只是人缘所生,不绝活动的影像罢了。这种二乘的觉悟,是透过「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原理,调查生命的相貌是「生灭变异,虚假无主」,察觉到业果的本质是事实空寂,这时我们对付任何因果的活动就能安住于空性,以空性为住,而对治有相果报的执取。如是对生命的调查更深入透彻,心田的安乐也越发健壮而不行

 

粉碎。

 

三、菩萨觉:菩萨调查人缘法,无论是表相因果的活动,或是因果的空性本质,亦即诸法的天性,这些有相的征象与无相的天性,都是一念的心性所变现,如是我们就找到统统人缘的来源,原本是同心用心所变现。这时我们调查到,若要改革生命就必需改革心念,由于整个人缘就在剎那剎那的起心动念中,不绝的变现,以是改革心念很是重要。在改革心念中,《大乘起信论》说,调查这念心有二个相貌:

 

第一真如心:这是跟我空、法空响应的真如门,它是统统安乐的基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