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上)-云端佛学
时间:2016-09-01 19:16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上)-中国佛教文化网 各位师父各位居士: 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来讲《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这是佛讲的一部报答父母的经,也是一部教我们如
各位师父各位居士:
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来讲《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这是佛讲的一部报答父母的经,也是一部教我们如何尽儿女孝道的经,经里面对父母给儿女的几种恩情有详细的说明。作为承受父母恩情的儿女们,如何才能报答父母的深恩,经里面也指示了方向。人活在世间,不管有没有学佛,对父母的孝顺都是应该的。中国古代的儒家教学是把孝的教育摆在第一位的。《弟子规》里说:“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古代教育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古代有很多孝道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也就是“二十四孝”的故事了,在古代,这些故事是深入人心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古代的很多地方的工艺品都刻画上二十四孝图案,供大家学习,瞻仰。到了近代,特别是文革期间竟然有人说二十四孝是封建时代的产物,而大加抨击,搞得孝道不存。现在呢?由于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儿子都是小太阳小皇帝。父母对子女是百依百顺的,从小就宠着孩子。时间长了,孩子宠坏了,什么是孝道就不知道了。本地有一句话说:“宠鸡扒灶,宠子不孝”。在我们的身边不孝的例子还真多。我觉得现在这个社会应该大力提倡传统孝道文化,真的是非常必要,而且是迫在眉睫。
佛教是非常提倡孝道的,我们经常讲的报“四重恩”里,报父母恩是摆在第一位的,可见对报父母恩的重要。许多佛经专门是对报父母恩而言的,比如《盂兰盆经》、《地藏经》、《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还有许多经典都有提到。
这部经的题目“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很明显地点出这是佛针对人们应该怎样报答父母深恩的一部经书。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召译”这是翻译经书的人的名字。历史上有赢秦、苻秦、姚秦,这里标明姚秦说明翻译这部经的时代是在姚兴建立的后秦时代。三藏,也就是经、律、论三藏,三藏法师,就是能精通经、律、论三藏的法师。鸠摩罗什是这部经的翻译者,稍微懂得佛教的人,都懂得鸠摩罗什法师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他翻译了很多佛教经典。当时有些国家为了请他到自己的国家弘法,不惜以武力相威胁,可见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
鸠摩罗什的父亲叫鸠摩罗炎,出身在中印度,他的身份非常高,他的祖父曾经做过宰相,可以继承的,但到了他可以继承的时候,他不做官了,选择出家各处游学,后来到了龟兹国的领土上,龟兹国就是我们现在的云南的边境。龟兹国的国王非常敬重他的学问和高尚品德,就一定要把他留下,并且强迫他与自己的妹妹结婚。结婚后生下鸠摩罗什。鸠摩罗什的母亲也是个非常有道心的人,非常喜欢苦行。在生下罗什的弟弟之后,就出家了。鸠摩罗什到了七岁时,发心出家。有一次他随母亲到一所寺院里,看见一个大铁钵,他感到很好玩,就把那个钵往头上戴,但戴上以后,他想我才七岁啊,力气不大的,怎么这么重的钵能够戴在头上呢,他这样一想,就感觉钵越来越重,最后连人带钵都摔倒在地。这一摔让他悟到“万法唯心”的道理,从此智慧更加广大,一天能够背诵一千首偈子,而且能够通达偈中的道理。在他九岁的时候,拜罽宾国的盘头达多为师,学习小乘经论,只用三年时间就把小乘经论学透了。后来又拜须耶利苏摩法师学习大乘佛法,到了二十岁时他受了具足戒,他的母亲这个时候证得了三果,将要离开龟兹国的时候,对他说:“方等大乘佛法,很适合中国人,应到那里去弘扬,不过对你本身有些不利的!”他说:“菩萨的宗旨唯在利益众生,如果大乘佛法能够适合中国人,我就到那里弘扬,即使是牺牲了自己,也是愿意的。”
随着他的道风一天比一天著名,印度各国的学者都非常崇拜他,他的声名也传入中原,中土的学者也非常的景仰他。他每到一处讲法,各国的国王都是长跪在座旁听的。甚至有的以身体作为床座,这样敬重法师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这也说明了古人对道对真理的敬重。
当时苻秦的国王苻坚,也知道了法师这个人,想迎请法师到国内讲经,但怕龟兹国王不肯,就派大将吕光率领大军七万人征伐龟兹国,大兵临行的时候,他告诉吕光:“朕不是贪地而起兵,我的目的是想迎请鸠摩罗什法师到中国来讲经的,如果得到龟兹国王的同意,就可以收兵回国了。”吕光率领大兵到了龟兹国的首都,就把首都团团围住,然后派人送苻坚的诏书给龟兹国王,国王知道来意后,心里虽然不愿意放罗什法师走,但又苦于自己的兵力不足,只得忍痛割爱,不得已劝法师入秦,法师见龟兹国王劝自己入秦,当然很愿意的,正好借此因缘把大乘佛法传到中国去,利益这一方的人们。
吕光请到了法师,目的已经达到,就收兵回国,但当他来到西凉的时候,苻坚却被姚苌杀掉了,吕光知道了后,就占据西凉,历史称这个时期为后凉。姚苌则占据关中自号大秦,历史上称为后秦。姚苌知道罗什法师的大名,也想请法师入关,但是吕光就是不肯,到了姚苌死后,他的儿子姚兴即位。姚兴也知道法师的大名,也想请他入关,但吕光还是不肯。直至吕光死了,吕光没有儿子就由他的侄子吕隆接位,吕隆的能力不及吕光,姚兴乘机派兵平了西凉,把鸠摩罗什法师接到西安的草堂寺翻译佛经,同时也邀请八百多个修行人跟随法师学习。在这里,鸠摩罗什法师翻译了很多经典。
鸠摩罗什法师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译经师,他不但是释迦牟尼的译经师,而且是七佛以来的译经师。我们怎么知道他是七佛的译经师呢?这要从唐朝的道宣律师说起,学佛的人都知道道宣律师的苦行是非常了得的,戒律也持得非常严格清净。据说他在终南山修行,有天人给他送饭。有一次他外出走路时跌倒了,这时有一个非常景仰他戒行的天人陆玄畅,把他扶起。佛经里面讲,我们能持一戒就有五位护法神护持。道宣律师见到了天人陆玄畅,就问他了:“中国流通的经典多数都是鸠摩罗什翻译的,他是弘扬佛法的大德,人人都喜欢弘扬他所译的经典,这是什么原因呢?”天人陆玄畅就对他说:“罗什法师不但是给释迦佛翻译经典,就是过去七佛的经典,也是由他来翻译的,他所翻译的经典最能体现佛的本怀,没有丝毫的错误,所以人人都喜欢弘扬。”
当时,姚兴护法心切,怕法种断绝,就强行派了十多位能歌善舞的美貌女子跟罗什法师学习经义,还特地造了一所官舍给他们居住,当时有一些人,看到法师与女人住在一起,就说些不大好听的话,法师知道了这事后,有一次在人很多的时候,他拿了一大把的针,对着堂上的人说:“诸位,如果呑得这针,就可以学我和女人相处,不然的话,就不能学我和女人相处了。”堂上的人没有一个呑得,自己就把那一把针呑下,大家吃了一惊,从此以后知道罗什法师不是一般的僧人,而是大菩萨化身来度化众生的,流言蜚语就此断绝。
罗什法师在化缘已尽,即将入灭的时候,召集徒众,当众对他们发誓说:“我很惭愧,没有什么道德,也没什么智慧,竟敢充当翻译,太不自量力了,如果得佛慈光加被,所译的经没有什么错谬,当我火化之后,身根焚去,舌根不坏。”圆寂荼毗之后,果然如罗什法师所说,身体全部火化,只留下舌根,由此也可以说明罗什法师所译的经典是没有错谬的。
刚才介绍了这么多罗什法师的事迹,目的是要告诉各位,罗什法师翻译的经典是没有错误的,是最能体现佛的本怀的,以增加我们的信心。那么也就是说这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是真实不虚的。 接下来我们讲经文。
如是我闻:这几个字,每一部佛经的前面都有的。这里面的一些缘故,我们在讲其它经典的时候都讲过了,在这里不做重复。大家都知道,结集经典的时候都要加上这几个字,其中一个目的也是为了有别于外道的典籍。从字面上的解释,应该以阿难的口气来说,因为经典都是阿难尊者重复佛陀说的。简单的翻译勉强可以这样说:“这是我阿难亲耳听到佛是这么说的。”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二千五百人,菩萨摩诃萨三万八千人俱。
“一时”,这是佛说法时间,是时间的成就。讲法的时候肯定有时间的,也就是佛讲法的那个时候。
“佛”这是说法主的成就,也就是讲法的人,这个讲法的人,就是释迦牟尼佛。
“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这是说法的地点,是处成就。舍卫国是佛当时讲这部经所处的国家,祗树给孤独园是祗陀太子与给孤独长者一起布施给佛陀讲法和居住的地方。这里面都有典故,在讲其它经典的时候都有讲到,很多老居士都听过,因时间关系,我在这里不重复。 与大比丘二千五百人,菩萨摩诃萨三万八千人俱。
这些是来听法的人,有大比丘两千五百人,大菩萨三万八千人,有这么多人跟随着世尊。
尔时世尊引领大众,直往南行,忽见路边聚骨一堆。
这个时候世尊带领着大家,一直往南的方向行进,那个时候没有车,世尊出外弘法都是步行的,不像现在讲经说法的法师,都是由专车接送的,因为时代不同,交通条件好了,为了节省时间,汽车接送也是很正常的事,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现在有些人一看到出家人开车,也有惊讶的,其实大可不必的。这个时候,世尊与大众在南行的过程中,在路边看到了一堆枯骨。
尔时如来向彼枯骨,五体投地,恭敬礼拜。
这个时候大众们忽然看见如来,也就是世尊对着一堆枯骨五体投地,非常恭敬的礼拜。
阿难合掌白言:“世尊!如来是三界大师,四生慈父,众人归敬,以何因缘,礼拜枯骨。”
跟在佛陀的身边的阿难尊者,看到佛忽然向一堆枯骨,这么恭敬地礼拜,心生不解,就问佛:“世尊啊!您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是大家恭敬崇拜的圣人,今天这是什么原因,让您礼拜这一堆枯骨呢?” 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四生:就是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为什么说如来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呢?因为三界众生要脱离生死苦海,只有佛法的教导才能出离。这个世间的佛法又是佛发现的并讲了出来,当然佛是三界导师了。四生慈父,众生的生存形态各异,智慧的高低程度不同,不管你是贵族还是出生下贱,在佛的眼里,都是平等没有差别的,所以称为四生慈父。
佛告阿难:“汝等虽是吾上首弟子,出家日久,知事未广,此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以是因缘,我今礼拜。”
佛就对阿难说:“你们虽然是我的上首弟子,出家也有一段时间,但是知道的东西还不是很多,你不要看这一堆枯骨,有可能是我过去世的祖先,过去世的父母,因为是这样的原因我今天这样礼拜。”
佛告阿难:“汝今将此一堆枯骨分作二分,若是男骨,色白且重,若是女骨,色黑且轻。”
佛告诉阿难尊者:“你现在就将这一堆枯骨把它挑选成两份,颜色白的,分量重的,就是男人的骨头;颜色黑的,分量很轻的就是女人的骨头。”
阿难白言:“世尊!男人在世,衫带鞋帽,装束严好,一望知为男子之身。女人在世,多涂脂粉,或熏兰麝,如是装饰,即得知是女流之身。而今死后,白骨一般,教弟子等,如何认得?”
阿难对佛说:“世尊啊!男人在这世间,衣服与鞋帽的穿戴,装束整齐,一看就知道是男人的身体。女人在这世间,经常涂脂抹粉,或者喜欢熏染兰麝一类的香气,这样的一些装束,一看也可以知道那是女流之辈。死了以后,白骨都是一样的,这叫我们怎么会认得出来啊?”
从阿难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古代的男女,跟现在的男女,没什么区别,男人的装束相对简单整洁!女人也是喜欢涂脂抹粉的。男人早晨起来,刷牙洗脸,再刮刮胡子就可以出门,如果是女人呢,除了这些还要涂化妆品,女人往往最早说上街,最晚出门的。
佛告阿难:“若是男子,在世之时,入于伽蓝,听讲经律,礼拜三宝,念佛名号;所以其骨,色白且重。世间女人,短于智力,易溺于情,生男育女,认为天职;每生一孩,赖乳养命,乳由血变,每孩饮母,八斛四斗,甚多白乳,所以憔悴,骨现黑色,其量亦轻。”
佛告阿难说:“如果是男人,活在世间的时候,经常会到寺院里听经闻法,恭敬礼拜佛法僧三宝,听经闻法以后,就会修行和念佛名号。所以他的骨头颜色白而且重。这个世间的女人呢,她们的智力相对欠缺,容易被情感所困,认为生男育女,是女人们天经地义的事!她们每次生一个孩子,都是依赖乳汁来养活孩子的。乳汁是由血变成的,每一个孩子要饮用母乳,八斛四斗。甚至需要更多的乳汁,因为这样的原因,造成她们容颜憔悴,她们的骨头变成黑色,分量也很轻。”
阿难闻语,痛割于心,垂泪悲泣。
阿难听到佛这么说,心如被割一样的痛,悲伤地掉着眼泪,对佛说:“世尊!母亲对我们有这样地恩德,我们应该怎样报答呢?” 佛告阿难:“汝今谛听,我当为汝,分别解说:”
佛对阿难说:“你认真地听,我现在分别给你们讲母亲给我们的深恩。”
母胎怀子,凡经十月,甚为辛苦。
母亲怀胎要经过十个月,是非常辛苦的。
在母胎时,第一月中,如草上珠,朝不保暮,晨聚将来,午消散去。
一个新生命在母亲的胎中产生,第一个月的时候,就像草上的露珠一样,早晨还存在,到了中午的时候就消散没有了。大家都知道,女人在怀胎的初期,不能干太危险的活,不然很容易流产。所以怀上胎的妇女,除了自己格外小心外,家里的人也会对她格外的照顾。
母怀胎时,第二月中,恰如凝酥。
母怀胎时,第三月中,犹如凝血。
母怀胎时,第四月中,稍做人形。
胎儿在第二个月的时候,就像凝结起来的奶酪一样松软。第三个月,就像凝结的血丸。第四个月,才开始逐渐有人的模样。
母怀胎时,第五月中,儿在母腹,生有五胞。何者为五?头为一胞,两肘两膝,各为一胞,共成五胞。
胎儿在母亲的胎中,第五个月的时候,人体的五个基本特征已经显现。哪五个特征呢?也就是头为一胞,两肘部和两个膝盖四胞。
母怀胎时,第六月中,儿在母腹,六精齐开,何者为六,眼为一精,耳为二精,鼻为三精,口为四精,舌为五精,意为六精。
在怀胎第六个月时,胎儿在母腹之中,六精同时开放,六精即是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舌头、还有意识。
母怀胎时,第七月中,儿在母腹,生成骨节,三百六十,及生毛孔,八万四千。
母怀胎时,第八月中,出生意智,以及九窍。
胎儿在母亲胎中第七个月时,生成三百六十片骨节,以及八万四千毛孔;第八个月时孩子开始有意识和灵性,以及九窍也具备了,这九窍就是: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两个鼻孔、一个嘴巴、还有尿道和肛门。 母怀胎时,第九月中,儿在母腹,吸收食物,所出各质,桃梨蒜果,五谷精华,其母身中,生脏向下,熟脏向上,喻如地面,有山耸出,山有三名,一号须弥,二号业山,三号血山,此设喻山,一度崩来,化为一条,母血凝成,胎儿食料。
九个月的时候,胎儿已经可以吸收食物了,并且能够分别出食物的味道,比如桃梨五谷等,在母亲的身中,胎儿的头肩是向下的,腿脚是向上的,母腹像大地,胎儿就像山峰一样挺出,这个山有三个名字,一个名字叫须弥山,一个叫业力山,一个叫血山,这个山一旦崩塌下来,也就是分娩了,就变成一个婴孩。胎儿的营养是靠母亲的血来供养的。 母怀胎时,第十月中,孩儿全体,一一完成,方乃降生,若是决为孝顺之子,警拳合掌,安祥而出,不损伤母,母无所苦,倘儿决为,五逆之子,破损母胎,扯母心肝,踏母跨骨,如千万搅,又仿佛似万刃攒心,如斯重苦,出生此儿。
母亲怀胎第十个月的时候,小孩的身体已经完备,到这个时候小孩就要出生了,如果是孝子的话,就会很顺利的出生,对母亲的身体不会产生伤害,母亲也不会受苦,如果是仵逆的不孝之子,这个小孩出生就不会那么顺利,就会对母亲的身体产生伤害。在过去医学不发达的年代,妇女的分娩是非常危险的,以前妇女生产的时候基本上都在家里,请个村里有接生经验的人来接生,现在的妇女生孩子基本上都到医院里,这样减轻了危险,但也不是说一点危险也没有,所以说是“如斯重苦,出生此儿”。
更分晰言,尚有十恩。
如果更进一步来分析,父母对儿女更有十种恩情。
第一怀胎守护恩 第二临产受苦恩
第三生子忘忧恩 第四咽苦吐甘恩
第五回乾就湿恩 第六乳哺养育恩
第七洗濯不净恩 第八远行忆念恩
第九深加体恤恩 第十究竟怜愍恩
第一种是怀胎守护的恩,也就是母亲怀着胎儿,百般照顾的恩。这个恩情特别是做过母亲的人的感触是最深的了。妇女从知道怀孕的一天开始,就会处处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有所顾忌,再不能像平常一样蹦蹦跳跳了,也不能从事一些危险的工作,有的人辞去工作,生怕影响胎儿的正常成长。
第二是临产受苦的恩,母亲在怀胎十月满后,分娩之时受极大苦痛的恩德;
第三生子忘忧恩,也就是说,虽然在怀孕和分娩的时候都要忍受极大的忧苦,但在分娩之后又忘记了当时的痛苦,因为看到了胎儿的平安,心理得到安慰。
第四是父母为子女能够健康成长,宁愿自己吃苦,而将好的东西给子女,只要自己的女子能吃的好,自己吃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的。
第五回干就湿恩,作为母亲,爱自己的儿子是无微不至的,小孩子晚上尿床,弄湿了被子,做母亲的总是把儿子移到干燥的地方,自己总是睡在潮湿的地方。
第六是母亲用乳汁养育儿女的深恩;
第七是孩子幼小不能自理,母亲不惜自己的纤纤玉手,宁脏自己而让孩子干净的深恩;第八是远行忆念恩,随着孩子的长大,或外出求学或外出谋生,做母亲的总是日夜思
念着孩子的安危,流泪想念的深恩;
第九是深加体恤恩,母亲对儿女的照顾总是无微不至的关怀,总是宁愿自己受苦,倍加爱护自己儿女的深恩;
第十父母对儿女的关爱是最究竟绵长的,永无休止的,关爱无限的深恩!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