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障和成就妙行是同步的,灭了障垢,自然就成就妙行。相反,有障垢系缚,行为就不妙。比如当我们执著身体、财富、名声,被迷乱控制时,我们的妙行就被障住了。想一想,心紧紧执牢我和我所不放,行为怎么能妙呢?心整个钻入了牛角尖,哪里有慈悲喜舍、定慧圆明的妙行呢?相反,能去掉障垢,本有的性德自然就显发出来了,执著越小,行为就越妙。比如嗔恚是以无明力把对境视为不可爱而发恚恼心、粗猛心,想对对方行害。这样以嗔心发出的身口意行都不妙,都是劣行。像这样,懈怠、散乱、嫉妒等的烦恼都障碍成就妙行。因此,我们要发愿灭尽一切客尘烦恼、二取分别。就像阳光照射融化冰块的同时,就现出水的湿润、流动等妙用,我们灭尽妄想执著时,自性无量的妙用自得现前。这时就是“一切妙行皆成就”。 那么什么是妙,什么是不妙呢?可以有深浅不同的解释。浅说,以世俗菩提心摄持的善行,初善、中善、后善,是妙;没有以菩提心摄持,不是成佛的资粮,是不妙;深说,登地证悟法界遍行义之后的行是妙,地前未见道的行都不妙。 我们凡夫深陷在迷梦中,以习气力妄现种种乱象。我们在迷乱中做的是什么行为呢?我们这颗心一直在起贪嗔痴,造种种福业、非福业、不动业,都不离执著,都不妙。就像梦中到了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看见大蟒蛇惊慌奔逃,见到美味树果,又贪婪地摘下来吃……狂心一刻不休歇,法身就是这样流转五道的。像这样心有障垢,所作所为都不妙,在自相续中只有苦和集。 等消除了障垢才显现妙行。比如初地断一分障,就能一身化现百类身、到百佛世界教化众生、震动百佛世界、了知前后一百劫事、深入一百法门等。如此升进,障垢越薄、境界就越微妙。圭峰大师说:“妄念若起,都不随之,即临命终时,自然业不能系。虽有中阴,所向自由。天上人间,随意寄托。若爱恶之念已泯,即不受分段之身,自能易短为长,易粗为妙。若微细流注,一切寂灭,唯圆觉大智,朗然独存,即随机应现千百亿化身,度有缘众生,名之为佛。”可见,灭除障垢,就自然现前不可思议的作用解脱。 “一切妙行皆成就”,既然说“一切”,就表示无量的六度妙行,发愿统统成就,本性中有多少种的妙行,就成就那么多的妙行。而且一行中有无量行,比如在一项布施行中又有无量的妙行,这一切都发愿成就。这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佛事门中不舍一法,舍一法则不名满足菩提。初地菩萨发愿:“愿一切菩萨行,广大无量不坏不杂。”意思是发愿行菩萨行像大海一样广大无量。“不杂”,是不杂世间有漏法;“不坏”,是契合真如本性而不坏。《菩萨地》云:“如是六种波罗蜜多,菩萨为证无上正等菩提果故,精勤修集,是大白法溟,名大白法海。” 以上关键是发愿。普贤愿要一愿愿地发,初学者对每一愿都要经由一番思维来引出愿心,这样经中说的发愿利益才会在自己身上现前。学好了这套愿文,就有了今生来世乃至无量生的行愿。未来所有的修行目标都确定好了。这是有大意义的,这比做多少世间法、做多少形相上的善法、学习多少世间知识都有意义得多。这能让我们生起大觉悟,生起无量的觉悟。如果能对此引生欲乐,确实会像春雨润物一样,大乘善根蓬勃发起。这是极稀有的因缘! 我们能坚固以上这组发愿,那这组愿就像一位向导会带动我们不断修集不忘愿菩提心的顺缘,消除愿心的违品,由此令心恒时趣向菩提,这就把心的取向完全调整好了。再修持行菩提心六度,灭除行心违品的烦恼障和所知障,自性普贤远离障垢,就能任运、周遍地起用。远离了烦恼和二取分别,当然是遍法界地自在发挥。可见以这组“恒不忘失菩提心”的行愿能趣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愿愿不离证入法界的主题,愿愿是心要。 从次第上看,以这组愿的力量能逐渐让我们从位前普贤证入当位普贤、位后普贤,也就是,地前发起世俗菩提心,以愿力普摄众生界,随分随力地勤修波罗蜜;到初地时证悟法界遍行义,一一行都周遍法界,再随地升进,十波罗蜜多依次增胜圆满;最后彻证佛果,不舍因门,现菩萨身,利益众生。 前面圭峰大师的比喻:在平坦空旷的地上睡觉,梦见四面阻碍不通,醒来才知道本无阻隔,所向解脱。这是说,内有执著,外境才显现为有障碍。相反,灭除障垢无有余,就能使“一切妙行皆成就”。所以我们发这一组愿,就是开始随顺趣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修学普贤行愿,关键是要引发求证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欲乐。 整理:中国佛教文化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