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狮子王,摧伏群兽”,群兽指什么呢?指我们心中的八万四千烦恼,有时狡诈似狐,有时凶残似虎,有时阴暗如鼠,有时愚痴如猪……但狮子王一吼哮,群兽都溃散而逃,“狮子吼”指念诵、受持普贤愿王。在深心诵持普贤愿王时,这些隐藏于内心的群兽都逃得无影无踪了。 普贤行愿广大、平等、周遍、无尽,广大就非狭小,平等就非偏执,周遍就非局限,无尽就非短暂,相违的两种心不可能并存,所以在狮子吼哮时,群兽纷纷远离。持诵《普贤行愿品》就是大狮子吼,日日诵持,心中的烦恼不再有容身之地。 “一切众生”是指全法界的众生。持诵普贤愿能普遍利益法界众生,所以堪受一切众生供养。或者说,诵普贤愿,灭一切烦恼敌,故堪受众生供养。 我们切莫看轻《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是极殊胜的修法,理应尽未来际永无疲厌地受持,作为永无间断的功课。 以上单就持诵法行讲了五种果。通过普贤菩萨的开示,我们才认识到受持《普贤行愿品》的功德不可思议,也才体会到上师法王为什么如此重视念诵《普贤行愿品》。我们能每天如法念一遍《普贤行愿品》,就是对上师报恩的殊胜供养。 以下讲解持诵《普贤行愿品》往生净土的殊胜果报。首先显明行愿功能: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这一段是讲:世间身、财、眷属、有漏果报万般带不去,唯有愿王不相舍离,引导往生净土。 “诸根散坏”,是指自己最爱的身体带不走。“亲属舍离”,是指朝夕相处的亲人眷属带不走。“一切威势退失,辅相大臣乃至珍宝伏藏无复相随”,是指现世苦心经营而拥有的福报带不走。那么,什么法能带得走呢?“唯此愿王,不相舍离”。愿王是从内心中发起的,愿力存留在自己八识田中,它是自心中的法,怎么会离开呢?所以说“于一切时引导其前”,在发愿时心中希愿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以发愿力不空,会在一切时引导行者向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是称性大愿,尽法界、虚空界摄持众生,普贤愿王与弥陀愿同体,修持愿王与弥陀愿心相应,所以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对于行愿功能,我们再进一步剖析。愿是希欲的意思,由心而发愿,一切唯心造的缘故,发什么愿就成就什么,故说“愿无虚弃,有愿必满”。 在彻悟禅师语录中有这样几则公案: 以前,郁头蓝弗在水边林下修习非想非非想定,每次快修成定时,就被鱼和飞鸟惊动。他因此发恶愿:“将来做飞狸入林吃鸟、入水食鱼。”后来修成非想非非想定,转生天界,天报穷尽,果然堕为飞狸身,入林吃鸟,入水吃鱼。这样发恶愿还有作用,何况称性发普贤愿呢? 有个僧人在石头佛像前戏笑发愿:“今生不了生死,愿我来世做威武大臣。”后来果然做了大将军。戏笑发的愿都能实现,何况以至诚心发的愿呢? 又有一位僧人,通达经论,但度众生无人缘。有个僧人告诉他卖掉衣物买食物与旁生结缘,并带他到森林中有虫鸟的地方,把食物放在地上,教他发愿,嘱咐他二十年后才可开法。僧人按嘱咐,二十年后传法,多年受他教化的弟子都是当年接受食物的鸟虫。所以愿力不可思议,以他人的愿摄受虫鸟还能令脱恶道转生人道。自己主动殷切发愿,怎么会不实现呢? 所以,要懂得如何发愿就如何实现这一心的缘起法则。发愿是在心上造作的,如果发的是短期有穷尽的愿,愿也只在短期内起作用,比如发十年的愿,愿就只在十年中起作用。如果发的是无尽的愿,愿力就会一直持续到尽未来际,与你形影不离,一直推动你的心去做。 世间有哪种法能比得上普贤愿王的作用力呢?比如拥有最好的一辆车,需要你开,才会送你走,你不开,它也不会动,而且它只能送你走世间的路,对走出世间路毫无作用。又比如,有漏善业虽然会自己转动,但只会牵引我们入生死。唯有乘大愿轮才能走向解脱,走向大菩提。如果我们乘普贤愿轮,愿轮之大,遍覆法界;愿轮之贤,具足万善;愿轮之远,尽未来际;愿轮之深,称合法界。我们求生极乐世界,乘上愿王之轮是最迅速、最稳当的,能驾驭愿王之轮,可谓世上最稀有、最尊贵的人了。所以,我们要真切的相信无上愿轮的作用。 对于普贤愿王的殊胜性,我们再通过比较来说明。比如,劫末火可以把坚固的须弥山化为灰烬,却丝毫损坏不了大愿王;无数世界都在虚空中安住,虚空可谓广大,但不及愿王广大;又一切世间的内外种子都不坚实,愿王种子最为坚实;又一切象马、车乘、宫殿、园林都会舍你而去,但愿王永不舍离……像这样,智者在了知大小、优劣后,应当切实摄取坚实,以愿王作为引导。从现在起发普贤愿,愿力不空,生生世世会引导我们,直达佛果。 实际上,能真心随文发普贤愿,未来一切菩萨行的纲领都已经确立好了,未来生生世世修行的道路和方向都已经确定了,从胜解行地直至成佛的宏伟蓝图都已经描好了。所以我们应珍重受持普贤愿王,因为未来的一切修行都是源于她而建立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