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向普贤菩萨学习,就是要学习他的这种实践精神,也就是说我们在生活中,要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我们穿衣吃饭、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以及言行举止等方面,这就叫知行合一、解行相应。
五、学习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 观音菩萨,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字面义即是“观察(众生的)声音”的菩萨。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
观音菩萨表示大慈大悲,慈是使他人快乐,悲是帮助他人解脱烦恼和痛苦。慈悲一切、怜悯一切、救护一切众生,就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云:“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又云:“争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即九法界众生,无论是内在身心疾病绵缠,烦恼困扰,外在人事逼害,意外苦厄;或无论是生理上,心理上,事业上,人事上,甚至聪明智能,菩提上进,乃至佛果,凡有所求,但能一心称念菩萨圣号,菩萨即以千眼照见,千手护持,令其离苦得乐,称心如意。另一方面,观世音菩萨本觉妙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又下化众生,与一切众生,同一悲仰,自己身同众生,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法,又帮助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说法,为一切众生说法,大雄愿力无边无量。
我们拜观世音菩萨,除了寻求他的佑护,还能够以菩萨为榜样,长养自己的慈悲心,帮助他人,利益他人,造福社会。因为运用慈悲的力量,可以使人消融仇恨,停止争斗,相互体谅,彼此爱惜,从而减少许多世间不幸事件的发生。另外,一般人只是对自己亲近的人慈悲,对不喜欢的人就不慈悲;只对自己家属亲人慈悲,对外人或不相干的人就不慈悲。这都是因为缺乏平等的慈悲。所以我们还要学习观世音菩萨的以平等的慈悲、无相的慈悲、积极的慈悲、无对待的慈悲以及无贪求的慈悲去对待一切有情众生,这样才能利益一切众生,与之共存共荣,共享和谐。
六、学习地藏菩萨的孝亲精神 地藏菩萨,又称地藏王菩萨。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在佛教中,诸佛菩萨,无不重视孝道,而且以孝道自行化他,累劫报亲恩。但无量劫来,为尽孝道,为报亲恩,而发愿度尽苦恼众生,方成佛道,足以代表佛教,无尽孝道的实践家,首当推地藏菩萨。
释迦牟尼佛能够把他灭度后,弥勒佛尚未下生的这个时期的天下众生托咐给地藏菩萨,就是因为地藏菩萨孝心第一,最值得堪负重任。据《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记载,地藏在佛前立下宏大誓愿:“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因此地藏又被称为“大愿地藏”,以与文殊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音的“大悲”相呼应。
中国佛教寺院中,地藏菩萨形象很有特点,一般菩萨现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装饰的天人相。而地藏菩萨则多现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他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
无容置疑,我们拜地藏菩萨,就是要学习他的知因识果,孝敬父母,止恶向善,离苦得乐的精神。实行佛教广义孝道,由救拔自己父母堕落恶道之苦,推及他人父母、再及师友,乃至一切众生。
以上简单地介绍了寺院中常见的几尊菩萨以及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的一些德行。当然,只要我们虔诚、恭敬,不论拜哪位菩萨,都应当能够感应道交,身心自在。正如印光大师嘱咐我们的那样:“欲得佛法真实利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