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待客的礼仪 一个优秀的人,必具有大众性、社会性,肯与人接触,帮人解决问题、困难,并从尊重沟通中,与访客建立友谊,令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这也就是待客之道。待客的礼仪如下: 会客时,对于来访的客人名字要注意听,要与每一个人寒暄,不可只招呼一个人,也不要自我卖弄宣传,要懂得谦虚客气。对初来访客须先问好,请至客厅上茶后,了解访客的来意。 添茶要适量,尊重客人的意愿,接受人家的婉拒,才能宾主尽欢。 穿著整齐端庄。 语气温和,谈吐幽默。 亲切微笑。 举止安详。 态度要亲切、随和、友爱、招呼,不令访客有拘束不安之感。 应慈悲、热情、主动、耐烦接待招呼客人。 记住访客的姓名、特性、嗜好,真心为他服务。 赞美鼓励,让来访者宾至如归。 能与客人谈说佛法,使他们认识佛教,让他们感受到法喜,获得法益。 谈话内容应为访客所关心、熟悉者。 言谈中,不可自赞毁他,不可两舌,论人是非。 依访客的需要提供协助,如食宿、交通、参观、访问等。 如有先后两批客人来访,应一视同仁,不可冷落一方;彼此若互不相识,应适时为他们互相介绍。 留客用餐,夹菜、添食要适量,尊重客人的意愿。 了解客人,与之沟通。 访客离去时,得以佛书、念珠等法物与客结缘。
待客之道又可分为三类: 属于亲友的客人:要尊重他,礼遇他,要让他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属于有关系的客人:例如工商、记者、警察等,要给予善意接待,尽快解决问 题。 属于临时的客人:偶然的访问,可因人、因时、因事而定,但总要给人欢喜,给人满意。 总而言之,"相"上虽有差别,待客的诚心是不变的。
六、访友的礼仪 世间上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朋友相交,贵在彼此相互帮忙,相互协助。因此,平常就要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于是,"访友"成为日常社交生活中重要的一环,愉快而得体的拜访朋友,有助于人际沟通,并促进友谊长存。 拜访朋友应注意如下的礼仪: 拜访前须先约定时间,并准时守信。(以不干扰对方家居生活为原则,凡公务,应约定办公时间及地点见面。) 不宜选择周末或例假日前往拜访,除非朋友已作表示。 不宜利用清晨、夜晚或用餐时间前往拜访。 拜访时,应准时抵达,为防交通拥挤阻塞,应提前出发。 如因故不克前往拜访,应实时通知致歉,取消约会。 拜访时,略微寒暄后,即应简要说明来意。 依主人的邀请入座,但应避免坐主位。 倘有其它客人或其家属,应与他们招呼后再就座。 如系业务拜访,谈话内容要点应实时记录备查。 倘若主人因另有要务或急于离开而有所示意时,应即告别,不宜拖泥带水,站立续谈。 告别时,礼貌上主人仅送到办公室或家门口,拜访者如见主人刻意相送,应请主人留步。 拜访时,若女主人曾出来打招呼或奉茶,辞退时,勿忘问候女主人。
七、职业道德的规范 佛教讲"诸法因缘生",世间上一切事物都必须靠众缘和合才能成就。因此,一个人不管就业或创业,不管身为老板或员工,都必须靠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奋斗,彼此各守本份,各尽所能,才能共同成就。同行之间,也应该"同舟共济",而非"同行相忌",如此社会才能繁荣、发展。因此,每个工作者都应该认识并共同遵守职业道德: 重视工作伦理,服从领导。 对上司交付的任务欣然接受,并马上处理,随时提出报告。 对于自己身负的任务,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与了解,才能执行无误。 奉公守法,敬业乐群;固守岗位,勤奋工作。 不假公济私,不诿过塞责;不浪费公物,不徇私图利。 不因循茍且,不图谋利益,不压迫属下,不打压同行。 不抢人功劳,不越级报告,不越俎代庖。 有关工作的资料,必须准确,尤其现在是信息的时代,讲究统计资料,对于数据资料尤须精确。 保守公司业务机密,不关说,不接受馈赠。 发挥敬业精神,不断充实专业知识。 向上级长官报告,或对部属说明时,必须简明扼要,透彻明了,不噜苏累赘,令人生厌。 工作上搜集各种资料与实例,须客观分析,深入比较。 有任何建议时,必须具体不空洞。 遵守职业道德,与同业之间不作恶性竞争,不互相倾轧,不互相挖角,不可见不得人好,不存同归于尽的心态。 工作主动勤奋,提升工作效率,注意服务品质,时时抱持"给人欢喜、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方便"的工作信念,而不以"磨人为乐"。 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 上班时,不在办公室吃零食、聊天、睡觉、看书报杂志或处理私事等。 不在工作上宣泄个人的情绪,不发牢骚,不发怨言,不暗中批评同事。 上下坦诚交流,彼此融和尊重。 离职时,必须向人事单位办理离职手续,并依规定办妥移交。切勿带走公物或业务机密,要保持应有的风度与礼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