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社会福利服务<?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医疗服务 关于医疗服务方面,由香港佛教联合会主办之香港佛教医院已于1971年经香港总督戴麟趾爵士揭幕,开始启用。该院占有由香港政府拨出的十一万平方?的九龙乐富地区之土地作为院址,全院建筑费用连同仪器设备共达一千五百万港元。该医院有三百五十张病床,其中多数是由政府补助的低收费病床,用以便利一般贫苦大众。该院设有门诊部和专科门诊部,为市民提供廉价医疗服务。 除了香港佛教医院之外,港九各地均设有佛教诊所数间,西医有沙田般若精舍西医诊疗所,九龙油麻地之法藏西医诊所;中医则有九龙新蒲岗之佛教慈济中医诊所,香港湾仔之佛教华夏中医诊所和新界荃湾之南天竺中医诊所。 (二)安老服务 现今在九龙和新界各地,由佛教团体所主办的安老院和护理院有六间,收容老人总数约有五百余名,各院的管理方面由佛教僧尼负责,老人生活舒适,安享晚年。 该六间安老院和护理院名称如下: 佛教般若精舍于1955年主办佛教般若安老院,佛教志莲净苑于1957年主办佛教志莲安老院,此两间安老院乃由慈善<?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家胡文虎先生捐款而兴建。 香海正觉莲社于1966年创建佛教宝静安老院于粉岭,后又于1977年再设立佛教宝静护理院及佛教李嘉诚护理安老院,乃由该社社长觉光法师所创建。 荃湾东林安老院(1970)及清水湾慈德安老院(1976)分别由东林念佛堂和湛山寺所兴建,前者乃收容男性老人,而后者则男女兼收。 而计划中的佛教安老院或护理院尚有两间,第一间是由香港佛教联合会所筹划,第二间则由香港菩提学会所筹办。 香港佛教联合会则办有佛教沈马瑞英护理安老院、慈和安老院及老人中心四间。 (三)幼儿中心 香港之幼儿中心为便利一般职业夫妇,而提供托儿服务,使他们的孩童能在较佳的环境下得到适当的照顾和关怀,在心灵和身体各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习惯群体的生活,踏进健康的途径。 香港佛教之幼儿中心现只有五间。世界佛教友谊会港澳分区总会于1981年初创立“世佛会慈氏育婴园”,受托由初生至二岁婴儿;另一间是在1985年设立的“世佛会黄绳曾幼儿园”,所内受托由二岁至六岁之儿童。前者为不牟利性质,而后者乃政府津贴之机构。 另外有由世佛会港澳区会于1987年设立之“世佛会文殊幼儿园”。该政府津贴之托儿所可收托儿童一百五十名,为青衣岛及附近区域作出福利市民的贡献。该会又在九龙区设有“世佛会普贤育婴园”,在屯门设“世佛会真言宗幼儿园”,均于1994年完成开办。 (四)佛教坟场 香港佛教坟场位于港岛柴湾,乃香港佛教联合会请求香港政府划拨山地,筹款开创,于1963年完成建设而成立的。该坟场墓穴数约有三千,其中有属永久权益的,有些只有期限十年,期满可再续约。坟场内建有地藏殿,为死者家属作法事用途。 佛教坟场内亦辟有骨灰龛数百个,为善信火化后作安厝骨灰之用。 其他佛寺设有普同塔(骨灰龛)者有荃湾之南天竺和西方寺、九龙之法藏寺、大埔之定慧寺和半春园、沙田之般若精舍和慈航净苑。此乃响应政府鼓励港人死后实行火葬之举,亦即依照印度佛教之传统荼毗方法处理遗骸,可说一举两得。 六、佛教文化工作 (一)佛教期刊——在香港现已有十多种佛教期刊出版,其中最知名的有《香港佛教》和《内明》两种月刊。前者创刊于1960年,而后者则于1972年开始印行。 其它的刊物尚有佛教法相学会之《集刊》、珠海书院佛教同学会之《梵音》、世佛会港澳区会之《佛友》、佛教法住学会之《法言》和《法灯》、佛教青年协会之《雷音》、香港菩提学会之《菩提》、普明佛学会之《普明》、法藏寺之《法藏》和香港佛教文化协会之《人间佛教》等。 (二)佛教典籍——每年各佛教团体或佛教善信都出资流通许多佛教典籍和著述,其中多以中文为主,其重要者有:《大般若经》、《卍字续藏经》、《华严经》、《大般涅槃经》、《太虚大师全集》、《虚云和尚法汇》、《倓虚大师遗集》、《大智度论》、《来果禅师禅七开示录》、《大宝积经》、《法苑珠林》、《楞伽科解》、《佛典选要》、《瑜伽师地论》、《金刚乘丛书》十种及《佛教经论导读》(两辑二十种)等。其它的佛典则不计其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