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吒力,意思是轨范师,或导师,白族语称为师主簿。他有妻室儿女,子孙世代相承。印度阿吒力到赞陀崛多时,在南诏保和十六年(八三八),经过西藏来到大理国。南诏王劝丰佑对他极为信任,封他为国师,又以族女越吴公主嫁给他。从此,阿吒力在南诏王族护持下,大修佛寺,塑造佛像,吸收白族信徒,密教因此蓬勃兴起,历代为南诏大理国师。元代以后,大理结束独立状态,阿吒力在白族上层的影响力受到削弱,但往后的四百多年,其在白族农村依然盛行。到清康熙时,阿吒力的势力更进一步被削弱,代之而起的是内地佛教的禅宗,阿吒力则被视为土教。
佛教是国教
南诏中期以后,王室、贵族都皈依佛教,并敕谕全民虔敬三宝,恭诵三皈依,家家供奉佛像,诵经念佛,每年正、五、九月持斋,禁宰牲畜。劝丰佑的母亲出家,用五千两银铸佛像一尊;蒙世隆的母亲段氏也信佛,母子在今四川西昌创建白塔寺(原名景净寺)。世隆因威服四方,感佛所成,于是建八百所大寺,称为兰若;小寺三千座,称为伽蓝,遍于云南境内,家喻户晓,都以弘传佛法为要务。隆舜用黄金八百两铸造文殊、普贤二圣像,供奉在崇圣寺;又用金铸一百零八尊观音像,于各里巷街头供民众瞻仰膜拜。
南诏后,大长和国王郑买嗣铸佛万尊,为他杀绝南诏王室八百人而忏悔。大理国段思平,也藉佛教教化治理国政,为感佛恩德,岁岁建寺铸佛。在大理建国三百多年时期,共有二十二位国主,其中有九人禅位为僧,这是中外历史所少见的。大理国时期的佛教,不仅在民间广为传播,而且与政体紧密结合。大多数的官员,从相国到一般官员,是从佛教徒中选拔的,但他们也读儒书,故称“儒释”。这不仅可以说明密教在大理白族中影响的深刻,也说明了密宗在大理国的政治势力之大。大理国“用僧为相”,并从僧侣中“设科选士”,治理国家。可以说,这是一种近乎政教合一的制度。元宪宗二年(一二五二),忽必烈奉命征讨大理,革囊渡江,分三路进逼大理。次年,大理亡国,但大理佛教仍昌盛不坠。
元代至元十七年至二十年(一二八○至一二八三),郭松年以西台御史的身分巡行云南,在他所作的《大理行记》中谈到大理佛教的状况:“此邦之人,西去天竺为近,其俗多尚浮屠,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戒几半,绝不茹荤饮酒。”
在明代,大理佛教继续兴盛,朝廷设有专门统理僧尼的僧纲司、僧正司,大理有“阿吒力僧纲司”。明代谢肇淛《滇略》卷四也说:“叶榆(即今大理)以西接天竺国,故自唐宋以来崇奉释教,日甚一日。朔望则理饭袖香,入寺礼佛饭僧。俗云:信三宝家,永为和合。”南诏、大理时期,佛教盛极一时,由此可见一斑。
到了清代,大理佛教逐渐衰微,但仍具有相当的规模,清初的吴伟业在诗中写道:“苍山与洱海,佛教之齐鲁。”对佛教的赞颂之意,溢于言表。
此外,大理国人民在姓之下双名并列,其中一名必取自佛名法号,这个风俗,一直到明代还流传着,至今在偏僻农村中仍保有遗风。
三、佛教信仰对大理建筑、雕塑艺术的影响
佛像造型艺术
南诏、大理时期佛教流行,佛教造像艺术也发展蓬勃。明代杨慎编著的《南诏野史》说,南诏王劝龙晟(八○九至八一六在位)曾用黄金三千两铸造佛像三尊。此外,在考古出土的文物中,曾发现了不少南诏、大理的金铜佛像,而且在剑川、安宁、晋宁等地,也保存了一些南诏、大理时期的佛教石窟和摩崖造像。
南诏、大理佛教造像活动长达四、五百年,依其特色,约可分为三期 南诏时期,以雄浑粗壮,写实生动著称,和唐朝的佛教造像关系密切。
大理国前期,秀雅细致,菩萨衣饰华丽,深受北宋美术的影响。
大理国后期,是云南佛教造像的成熟期,造像面貌变化多端。
这些风格的形成和演化的轨迹,显然和南诏、大理国及其邻近地区的往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大理地区留下的珍贵佛教造像作品中,最有名的当属崇圣寺的“雨铜观音”。《南诏野史》胡蔚注云,唐朝天宝年间(七四二至七五六),崇圣寺有一名僧侣劝募一尊丈六观音像未成,夜里忽然下雨,天明之后一看,竟然是铜,即取之铸成佛像。佛像完成后,放光三天三夜,世人称为雨铜观音。这尊佛像经过清代补修,于文革之后,下落不明。
塔
大理地区的古塔,在南诏中后期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建造,至民国终止,在千余年中,古塔的建筑随着朝政的变更,佛教的发展,呈现不同的造型和艺术特色。
根据各种志书及出土文物的分析研究,大理地区的古塔,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建筑造型:
窣堵波式 这种古塔,最早源于印度,是佛教徒供奉佛陀舍利和遗物而建造的。它是由台基、半球体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的实心或空心的建筑物。在云南剑川石钟山的一号石窟“阿姎白”造像,在右边石壁上就雕刻这样的塔模圆形的基座、半球体的塔身及塔刹。
亭阁式塔 亭阁式塔是在窣堵波式塔的基础上,融和我国亭阁台榭建筑造型的发展第一步。它的基座有一至三层不等的方形台子,有的是须弥座。在基座上造立一个方形塔身,再上为四坡式的顶层,顶上置刹。现在的大理地区,虽没有保存这类塔的实物,但在一些雕刻图案和出土文物中,仍可看到这种塔模的图案,如剑川石钟山十四号窟的左右两侧就有阴线雕刻的亭阁塔式图案。在维修大理三塔、弘圣寺塔、下关佛图塔等古塔时,从中就出土了不少这样的塔模。另外,被誉为南天瑰宝的大理国画卷上,也绘有这样的塔形。由此可见大理地区亭阁式塔曾经风靡一时。
密檐式塔 密檐塔是在楼阁塔的基础上,将建材由木料改为砖石材的一种造型,因檐与檐间的距离很短,故远远望去,檐与檐是紧密相联的;檐与檐之间的塔身距离很近,每面塔身上的窗洞也不是很大。密檐式塔是窣堵波式塔传入我国后,演变成中国式塔的典型范例。现今大理境内尚存的古塔,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密檐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