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观念〔统统时中〕—时刻。我举个很简朴的例子,叨教,你有没有说过「人生如梦」这句话,你认同这句话吗?认同?!叨教,你晚上有没有做过梦?那梦是不是你心变现的?这个茶杯是不是你心变现的?我这小我私人是不是你心变现的?你怎么不把我变得英俊一点(笑)?来,表明一下,为什么我是你变的?可是假如你没有意,我的形象照旧在啊!花卉树木没有意,我浏览花卉树木,花卉树木并不知道,它照旧它,我照旧我,我们的形象仍旧在。我问你这个,就像前面讲的「风动幡动,六祖讲仁者心动。」谁人公案,岂论有没有意动,风照旧风,幡照旧幡,只不外由于心动,发生的感觉差异。假如我跟你讲梦是你变的,没有学佛的人也会认可,可是你跟他说台湾玉山是他变的,他就不可以或许认同,这个观念很难讲。以佛经的理论,玉山、喜玛拉雅山,乃至地球都可所以你变的,但绝大部门的人没有步伐接管。
唯识学常常在讲这个部门,譬如说:看到火车来了,要不要闪?虽然要闪火车啊!你执着它存在,以是就会撞到;那实际跟理论就不可以或许印证了吗?。佛经里讲「火不能烧,水不能淹」,但我们碰着火就烧到,由于我们以为它是火,以为我们有肉体,就烧到了;观世音菩萨,火就不能烧他。同样的,这是一堵墙,你为什么不能穿已往?由于对付你的脑壳来说,它是墙,你的脑壳以为你是身材,以是你不能已往。在佛经里「穿墙过」是小工作。我此刻汇报你谜底,理论是这样说的,可是我们没有修证到谁人水平,以是你不要猜疑谁人理论。我们会猜疑,是你的自性在猜疑,照旧脑壳在猜疑?脑壳!你的脑壳不可以或许接管这样的究竟和理论,由于和它相抵触。佛为什么要将一乘说三乘呢?显着跟二乘人讲无常,为什么临涅槃时讲真常?由于要凭证大师的水平来说。
你此刻要大白一个观念,因我们此刻讲的是〔时〕,〔时〕是什么?「人生如梦」这句话不是指你晚上在做梦,它有没有包罗白日?白日跟晚上合起来才叫「人生如梦」对差池?你潜意识里可以认同晚上做梦,但白日你不可以或许认同,你不认为我们心田布满抵牾吗?!你此刻白日坐在这里上课,你却不可以或许认同你此刻在做梦,你此刻跟晚上的梦是一样的。你为什么可以认同晚上的梦呢?由于你已经从梦中醒来了;你为什么不可以或许认同白日你一样在做白昼梦呢?由于你还没有从白日醒来;假如你从白日醒来,那你就开悟了,这才叫做人生如梦嘛!叨教,你在梦中有没有曾经梦过恐龙?你醒来时发明恐龙是你心变现的;假设你也认同我们此刻在做梦,那玉山不也是我变现的吗?我要怎么梦我就怎么梦。你本日之以是不敢认可,莫非是由于谁人对象的大跟小吗?由于茶杯较量小,你敢说是你变的,而玉山很大,你便不敢说。我们一样平常人不可以或许认同或不信托白日在做梦,假如你彻底认同「人生如梦」,佛经里讲的就不难解,《金刚经》讲「统统有为法,如海市蜃楼」,统统都是你变现的,你就不会猜疑。到底是你变我,照旧我变你?佛经里仿佛没有说;「禅」为什么叫做「教外别传」?教就是经教,教外就是分开经典内里的笔墨,只谈一个「以心传心」,当你答不出来的时辰,不是你脑壳里没有谁人观念,就是经上没有提过那件事。你要这样一向实习,不要一向依靠它。那你问我这个题目:「是你变我,照旧我变你?」我的答复是:「我心中没有这个观念。」你不要死记我上课时的答复,你当下就要体悟。我答复的用意是什么?适才谁人题目,是我存心问你的,「我心中没有这个观念。」你谁人题目就已经不是题目了。以是无论什么时刻,时时你都可以悟,上课你也可以悟,你能体悟你就拿去,拿什么去?无来无去。
〔统统时〕是什么意思?岂论白日,岂论晚上;岂论你此刻是身材康健,照旧抱病;岂论你是贫乏,照旧荣华;岂论你此刻是一小我私人,照旧身边有许多人…你的心不要由于没有一小我私人可以或许看到你,你就可以摸鱼,你就可以满意你本身的欲望。我们心中究竟上是有个贼,小偷在心内里,随时都筹备偷对象。这个观念不是简朴的几个观念,你本身在哪里讲口头禅,你讲:「究竟上可以察觉到每小我私人都是双重性格。」差池,云端佛学,是多重性格!时刻一改变,你这小我私人就变;这个天下上,我们最不信赖的是本身。我记得十年前,刚开始就跟门生讲学佛要发菩提心,十年后还要讲,没有步伐发就是没有步伐发,讲到最后只好任意他啦!你们的潜意识照旧以为做不到,把「不行能」跟「也许」的观念拿掉,由于这个观念会障碍你。再来,你小我私人的根器,你是上根利智或下根器,把这个观念拿掉,我只看你心中的佛,不看你心中的根器。你心中的根器还不是你缔造的?!否则谁缔造的?!以是,只要是障碍你的观念,你本身把它拿掉可以吗?把档案消除,否则你们会中毒。以是〔统统处〕,〔统统时〕,你是可以做到的。
【念念不愚,常行伶俐,等于般若行。】〔念念〕即「念」,〔不愚〕即「佛」,〔念念不愚〕就是「念经」。大部门的人,觉得念经就是念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可是,乐意打破的人,你照旧要跟他讲:「所谓念经就是要念念不愚,念念觉悟,这叫真念经。」就看他愿不肯意接管这个见识。一小我私人假设还想打破,你就跟他讲,假设不肯意,那这样就好了。我举个例子,是高中结业较量有成绩,照旧大学结业较量有成绩?不必然!假设他只乐意读到高中,我们就勉励他:「学历不是重点,本身清晰本身的志向才是重点。」假设他乐意读到大学,你就不行以跟他讲:「不要读那么高啦,高中就好了。」究竟上佛法很简朴,你只要凭证怙恃跟孩子谈话的角度,你就很轻易懂佛法;假如你是个明理的怙恃,就随顺孩子的设法及水平来启发他,他想学,我就让他学;他不想学,我也可以认同,增援他、勉励他继承到社会大学去学吧!只要乐意学,只要学对,走哪一条路都可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