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 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 无性亦无生
【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丈夫〕即「调御丈夫」,能调伏自己和别人。〔天人师〕指当人、天的师表。〔佛〕指觉悟者。
我早年也是很喜欢读书,读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这句话觉得很感叹,因为只会一直读、一直读,却不认识自己。你拼命地研究学问,拼命地上课和听法,却没有拼命地认识自己。你专注于外面的学问、知识或者是宗教、学说,你是要当一个学者还是当一个专家呢?都不是!重点是要了解自己,否则这一生走这一趟很冤枉,生命等同不存在。我看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这句话以后,反省自己求学的过程,体悟到应该换个角度来学习才对。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改变我学习的形式。因为当时都是晚上教书,我就每天早上去爬山,然后在山上打坐、思考,一直到下午才下山上课,这样过了差不多三年,这三年我的人生有了很大的改变,就是因为这句话,渐渐地去感受自己、了解自己。虽然到现在还不够了解自己,但愿意继续走在这条路上,也希望同见同行者大家一起学习。
我相信你也愿意,但是你要真正去做,所以我建议各位,你过去学习的模式是不是需要调整一下?你是不是被学术上、专业上的东西所迷惑?当然,如果你在社会上工作,你的本职学能还是要具备,我也不是叫你不要看经典,而是说,过去没有经典基础的人,要多看经典;过去看过很多经典的人,要回归自己的心;看你的程度,再决定怎么样来修正。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顿教〕是直接了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教法。〔衣钵〕衣指袈裟,钵是应供的器皿,二者代表心法的授受、传承。〔善自护念〕好好护持自己的心念,是自利。〔广度有情〕广度有情识的众生是利他。
佛法会不会断?什么为主,什么为辅?是上课为主,还是做法会为主?释迦牟尼佛是要我们开智慧还是做法会?什么叫主流?什么叫非主流?很多人搞混了;就像有人说《禅心学苑》没有功德箱也不办法会,很奇怪!
【听吾偈曰:】 【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五祖交代六祖去度众,在众生的心田下佛种是因,等到因缘成熟时就能成佛果。 【无情既无种 无性亦无生】无情识的木石无佛性(但有法性),既不能下佛种于因地,就不可能成佛果。
祖复曰:昔达磨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唯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祖复曰:昔达磨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心法要怎么说?现在能传的人和所传的人在哪里?你能够明白佛的本怀,祖师的本意吗?黄檗禅师云:「不得一法,名为传心;若了此心,即是无心无法。」「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所得,得时不说知。」如果你的心没有净下来,就没有办法悟;这种东西意在言外,非语言、文字能形容。〔皆令自悟自解〕只能自悟、自修、自证,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自古佛佛唯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自古以来,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诸佛都只是传授自性本体,〔本体〕即宇宙万法的根本自性,即《法华经》所讲的开佛知见,其他都是权巧方便。刚开始学可以权巧,但是你要渐渐去明白,要切入自性本体。每个祖师都是要告诉你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你要去明白你那颗心。禅门当中比较偏重认识自己的心,但对经教表面上没有那么注重,但是《大藏经》中,禅宗留下来的文献最多,那到底要不要注重?要,解行并重,这样就不会偏差。
【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自初祖达磨大师传法,即传衣钵以表信实,到了六祖时因缘起了变化,怕衣钵成为争夺的祸端,所以五祖告诫他不可再传。六祖大师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他度了四十三个人大彻大悟。名利、权势都是争端,所以你不要去创造争端,不要去引起争端,从今之后不再争端;你不知道祸端的可怕,还想去争、去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