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与净土,由于自力与他力的不同,前者被人称为难行道,后者称为易行道。因为参禅的人,更要注意到参禅用一段心光智慧来参,不是用意识来分别。智慧是没有分别的,意识是有分别的,这是分别与无分别二个根本不同的原则。如果一起分别心,妄想纷纷,扰乱自心,就不能止了,故参禅一定要用智慧来观照,绝对不能用第六意识。记得在《楞严经》里,阿难尊者请问佛所修之定,释迦牟尼佛在没有对阿难尊者开示定功之前,就先来一个破除第六意识,不但破除意识恶念的一面,而且连意识性善功德的一面也破除,把第六意识妄想心破到片甲不留。这充分证明了第六意识对参禅人来说,是绝对不可用的。永嘉禅师说:这里悟证与修证的不同,悟证只是明心见性,更需依悟进修;修证就能从体起用,妙用繁兴,不可思议。有的先悟后修,有的先修后悟,有的悟修同时,边修边悟,边悟边修。所以说“佛本是而须修,惑元空而须断”。
佛陀所说三藏十二部教典中,其最终目的,无非令众生修行,而悟证其本来之真性,禅宗把握其最后而重要的一著,直显心性,明当下即是佛。据此也可以说,教的终点,即是禅的始点,教是从浅至深而渐修渐证,禅则是循捷径而使之顿悟,禅的修证是全靠自力,凡夫众生,往往认为自己根钝,力量薄弱,以根钝力弱,而求解脱人生粗重的烦恼束缚与过多的苦迫,都认为是甚难领受,不堪修持,故称之为难行道。
净土的念佛法门,是全仗他力的,他力即是佛力,佛力是不可思议的,凭念佛之力,即得佛来接引,这样远较自力的禅宗轻松多了。虽然念佛也有观相念、实相念、持名念多种,但就其内容修持方面来说,净宗是特别强调持名念佛的。即简便而易行,与禅宗恰恰相反,故一般认为自己根性不是修禅法器者,即舍难行而走此易行道。故净土法门,现在仍然是极受一般人欢迎的。
总之,禅净二宗同是重实践的法门,禅者向内心参究,以达明心见性,净宗虽仰赖他力,亦要笃行念佛方得往生。其次,两者同为不重文字之法门,禅宗明显地高唱不立文字,只凭以心传心;净土虽依据弥陀经,甚至有净土三经五经,但只凭信愿持名,即可往生,并不重知解。虽然二者各有不同处,而其最终目的,亦无非令众生还证本来面目而已,所以禅净是应该可以相即相入、互摄互融的。在唐代时,两派虽曾一度相争,禅者批评净土引导愚人的“方便虚妄说”,慈愍三藏却撰文评击禅宗为狂放,而赞扬其念佛往生之说,其门人亦断弘之而抑禅宗。后来,禅宗祖师亦有赞同净土者,如法眼嫡传永明延寿大师、宋代的天衣义怀大师等,亦皆禅净齐修。其实这两条不同的道路,以其究竟证悟而言,正如西谚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其修行路线虽有不同,而殊途同归,其旨趣终无二致,这也就是佛经所说的“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了。
禅与净土,同是印度佛教流行中国,融摄中国文化之后,所产生的两大实践教派。虽然一切宗派之中,都要谈实修实证的方法,但其最主要而且最普遍的就是“禅”和“念佛”两种,自唐末至现在,教界的主流,还是这两大派的天下;尤其到了干戈纷扰的今天,念佛法门越来越普遍,几乎成了今日佛教的代表法门。所以,禅宗与净土,为中国佛教建树功绩,同样是不可磨灭的,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也同样是永垂不朽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