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达摩衣钵者为二祖慧可大师,其本名神光,早年儒学造诣至深,出家后精研大小乘教义,悟解力很高。因为轻慢妄心,初与达摩会面时而错过良机,便生大惭愧心,负荆请罪,断臂求法,终于得到达摩的真传。慧可又传三祖僧灿,僧灿传四祖道信,道信传五祖弘忍,弘忍传六祖惠能。这叫做“灯灯传焰,奕叶相承”。中国禅宗可算是中国佛教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宗派。这个宗派是由五世纪初达摩大师开始的,一直到惠能大师,形成为中国独特的禅学思想体系。
早在东汉末年,安息国高僧安世高法师来到中国,他从桓帝建和二年(148年)至灵帝建宁年间(168~172),约二十年翻译了《安般守意经》、大小《十二门论》等三十多部典籍,多是介绍小乘禅学的。后来又有鸠摩罗什法师翻译大乘经典,传播最上乘禅学。从汉末到两晋南北朝的几百年间,许多外国法师来中国翻译经典,中国许多高僧大德也进行翻译和注释佛典,出现了大量的佛典疏论,特别是东晋道安法师,大力提倡禅学,习禅之风气盛行起来。由此可见,达摩大师于南朝梁代来中国时,禅学已在中国流行,所以他所倡导的禅学自然很快发展起来。
净土与禅与现实生活中的特殊因缘
基于上述,禅宗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由此澈见一切众生一念之心性,正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只是被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无碍智皆得现前,这就必须随顺机宜,说种种法,令其断除妄想执著,以复本有心性(本来面目)。但是,众生根机不一。若宿根成熟,则由禅门所主顿悟,即刻超凡入圣。若非宿根成熟,难于即刻断惑证真,于是便开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法门。可见,净土与禅虽修持有所不同,而其导归则一,皆能使惑业不期断而自断,福慧不期满而自满。因此,诸佛、诸大菩萨、诸大祖师,以至诸法师、诸善知识,皆以净土与禅为弘法利生之第一要务。
净土宗强调摆脱娑婆世界之浊恶苦难,到达极乐世界的美妙境界;而禅宗则主张通过众生之内自观照,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不论是习净或参禅,达到心境寂空,定慧不二,断惑证真,入涅 城,心中呈现净土,从而达到心佛圆融。《维摩诘经·佛国品》说:“若菩提欲得净土,寻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这就把净土与禅合在一起了。净土与禅在修持虽有所不同,而佛法却是圆融无碍的,不同法门是共成佛道的。经云:“若人但念阿弥陀佛,即是无上深妙禅。”净土宗之义理知难而行易,其目标超情离见至为高远,经典所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至善至美,使人不用向往。但是,却是超出凡夫的视听心量之外,未有可靠的验证使众生见信,终难升起决志求生净土的愿心。此一问题则由禅宗之人人皆有佛性、皆能成佛弥补之。净土与禅宗的历代祖师,以共同的修证成就向世人提供殊胜的验证:西方极乐世界确切实有,经典佛语真实不虚,习净或参禅必定往生或见性。这种伟大而崇高的见证,强有力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禅净行人,出离生死轮回,成就佛道者不可胜数。
净土与禅是拯救现代人的最主要的法门。基于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发达,人们在高度的物质享受中,或迷于乐境,或苦中作乐,或以苦为乐,在三界火宅中嘻怡流连,难以生起厌离之心。禅宗以“禅即生活”为契机,从山林走向社会人群,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业。惠能大师在《坛经·般若品》中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这就易于使迷惑世人接触佛道,把西方净土大门向广大众生敞开。工作无碍净,劳作中更易于触机开悟。现代人造业多端,而执迷不悟,更需念佛和参禅来消逝宿业。人生之净化,世间便呈现出净土。人们一走上净土与禅的无上大道,便生起厌离娑婆而欣求乐土之心,拔除贪爱之椿,斩断情执之缆,视三界如牢狱,睹家园如桎梏,见声色如鸩毒,憋名利如缰绳,看一切良辰美景如梦幻泡影,唯有习净和参禅为出世之急要。现代人一旦行持了净土与禅,便具有崇高而深远的宗教胸怀。把佛教生活化和生活佛教化普及于人间。不学而知谓之良知,不虑而能谓之良能,良知良能即佛性的呈现,久而久之即成为习惯,亦成为日用常行,如为病患者消灾,为婴儿祈福,为狱罪忏悔,为青年男女佛化证婚等等,把佛陀的悲宏誓愿渗透至人间和山河大地,随着人们的共业和别业的逐渐消失,大家便能在一片和谐温馨的环境中无忧无虑地生活,此种理想境界即人间极乐净土。
通过亲证念佛而摄禅归净,应是最适用于当今物欲横流社会的修持方式。善导大师在《观经四贴疏》中说:“唯发一念厌苦,乐生诸佛境界,速满菩萨大悲愿行,还入生死普度众生,故名以菩提心是也。”“一念厌苦”即由定发慧,由厌欣心至于净土。净土先净念,净念之始基在为一切善行,积无量善行功德便呈现出净土相。近代以来的诸高僧大德多以此修持,其成就给我们留下对机合宜的规范。如圆瑛大师、虚云和尚、杨仁山居士等,皆通过离念断惑,导归净土为果。他们拓展了净土与禅的含义,由自净其意的自身修持,发挥至自觉觉他和觉行圆满。他们针对人欲横流的社会现实,反覆弘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教诫,通过利乐有情,广度众生,实现社会环境和人性的净化,同登极乐,直达西方净土。
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给予弘扬净土与禅以阻力,实际上也是机遇。人们在饱食酒醉之后,物极必反,必然会思考人生的价值究竟在哪里。物质文明的弊端对人们的困扰,使之心绪茫然,必然会产生寻求心灵安顿之念。这样的社会心理,适用于各种根器之人的净土与禅,必然具有无上之魅力。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净业即禅境,由此感召众生,令迷途知返,齐抵净土涅 彼岸。时代的要求,众生的渴望,是净土与禅能长期繁盛的根本原因。
三、禅净共修之方法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