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演录(法师品第十) 信息来历:中国释教网 作者:太虚人人 宣布时刻:2012-05-18 法华经讲演录 (法师品第十)
太虚人人报告 民国十年秋在北京
法师品第十
本经序分──序品第一,为通叙一经之大意。自利便品以下八品,为正明权实,三根得记,兹已讲竟。本经显一乘之境,显一乘之行,及显一乘之果者。依玄赞科判,正宗分为十九品;实则利便以下八品,可谓为正宗分之正宗。盖自此以下法师品等,已于正宗之中寓畅通之意矣。在显一乘境之中,共分三章:其第一、为正明权实三根得记,即利便以下八品。其第二、为叹人美法劝募持行,谓惊叹信持妙法之人,嘉善人所信持之法,与劝募信持妙法之人也。在此章中共有三品:其第一、即为法师品。但在本经各品之中,则位居第十耳。
法师之义有二:一、能信解受持并为人讲解此妙法者,即为修行者之轨范;是人即为奉佛法者之师,此绅士法师。二、妙法即诸佛菩萨及将来学者之师,以统统好事皆由此妙法而生;此妙法即为奉佛法者之师,此名法师。
依法华论十无上中,第十为示现胜妙力无上。力者何?一、法力,二、修行力。法力有五:一、证,二、信,三、扶养,四、闻法,五、读颂持说。修行力有七:一、持力,二、说力,三、行苦行力,四、修养众生行苦行力,五、护众生诸难力,六、好事胜力,七、护法力。持力摄三品,本品即三品中之第一持力也。
丙二 叹人美法劝募持行 丁一 人法可师 戊一 明人法师 己一 长行 庚一 对佛现前法师
尔时、世尊因药王菩萨告八万大士:“药王!汝见是公共中无量诸天、龙王、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 罗伽、人与非人、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类咸于佛前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以致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谓现前值佛受持妙法之人,等于法师也。药王久持是经,燃身扶养,能医法身之五住烦恼病,以其当机,故呼而与言,因以正告现当受记之人也。八万、即下天龙八部之众。言万者、举其大数也。大士、菩萨之称,就法华会言之,全部发心求道者,不拘所求之果巨细,均为菩萨,均堪称为大士。以闻此经一偈、一句者,皆当毕竟成佛。经云:“若人狼藉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又云:“以致童子戏,若草木及苇,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如是诸人等,徐徐积好事,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况且此刻值佛信受此经,而有不由信生解,由解起行,卒能因行证果乎?盖此经专显如来各种说法,无论为小、为大,为顿、为渐,无不为大乘,即无不为使众生逐渐成佛。法法虽各不同,一经交融佛之利便妙用,即知无有一法为二乘嗣魅者;故于佛前闻是妙法华经者,佛悉许为受记也。随喜、即随顺欢欣,谓只随顺世人而生欢欣,并未信受履行。随喜以致一念,亦获受未来作佛之记,以喜则不拒,喜则能信,信为好事母;此一信喜之念,即为领解此妙法之金刚种子也。
庚二 差池佛前法师 辛一 闻己随喜法师
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如有人闻妙法华经,以致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此谓佛灭度后受持妙法之人,等于法师。约分为二,此释闻法随喜法师。
辛二 正行六种法师 壬一 明悲愿
“若复有人,受持、读、颂、讲解、誊写妙法华经以致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各种扶养──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旛、衣服、伎乐,以致合掌敬服。药王当知!是诸人等,已曾扶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绩大愿,愍众生故生此人世。
六种,指受持、读、颂、讲解、誊写、扶养此妙法也。佛灭度后,能正行此六种之人,等于法师。此先释受持扶养是经以致一偈者,因为夙世悲愿。受持、谓信受执持此经义于心,使不妄失。读、谓朗读此经。颂、谓背颂。讲解、谓表明演说。誊写、指写经、刻经等事。扶养、即以华、香、璎珞等扶养此经。盖此经为形貌法界之影像,统统众生可由此以证于法性,故扶养此一偈之妙法,如扶养统统佛之法身也。合掌敬服、亦为身、心二业之扶养。言此正行六种之法师,远劫以来,实已承事诸佛,夙植德本。然不生净土,不住诸天,仍随逐于人世秽土者,实以愍念众生,欲为化度,故示现于此也。
“药王!如有人世:多么众生于将下世当得作佛?应示是诸人便是将下世必得作佛。何故故?若善男人、善姑娘,于法华经以致一句,受持、读、颂、讲解、誊写、各种扶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旛、衣服、伎乐、合掌敬服,是人统统凡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扶养而扶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绩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哀愍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别离妙法华经。
此复释受持扶养是经以致一句者,下世必看成佛。是诸人等,既曾多劫奉佛,今以悲愿生此人世,正行六种,能使人闻其言而领解,因其行而观感,此即为广演是经。能使人因正行六种之故,知是经较余经为胜,此即为别离是经。此人下世必得作佛,今即当以如来扶养而扶养之也。
“况且尽能受掣髦种扶养者!药王!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度后,愍众生故生于恶世,广演此经。
此复释生于恶世受持扶养全经者,更显是人悲愿。以上于受持扶养或为全经,或为一偈、一句,较劲几多,实则经义无几多之可言。说遍十方尘刹,未足云多;说仅一偈、一句,岂容言少?于此特显行者之好事愈多耳!
壬二 明尊重
“如果善男人、善姑娘,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以致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遗,行如来事,况且于公共中广为人说!
此释嗣魅者为佛使。窃说此经,即为行如来事,即为佛之所使;而广为众说,好事尤多。盖此妙法华经,为诸佛如来奥秘之大悲利便,以是曲顺众生导令作佛,惟如来能行之,亦唯如来能说之。故知能说此经之一偈、一句者,皆为如来同体大悲愿力之所加被也。
“药王!如有恶人,以不善心,于一劫中现于佛前常毁骂佛,其罪尚轻;若人以一恶言,毁訾在家、出家读颂法华经者,其罪甚重。
此释毁者之罪甚于詈佛。盖虽有恶人,未必常有恶心。今假有恶人,即以其不善之心对面詈佛,且久至一劫,此已显其罪重,而犹不若以片言毁訾四众读是经者之罪甚。良以佛不因毁骂而有所动,毁骂亦无能有伤于佛;若毁訾读是经者,则自损即以损他,容可以一言妨阻无数行者自利利他之好事。且此经为三世诸佛之法身,统统佛好事之怙恃,毁是经与毁读是经者,是即破损统统佛好事之种子,故其罪莫重于是而甚于詈佛也。
“药王!其有读颂法华经者当知是人以佛肃静而自肃静,则为如来肩所荷担。
此释读颂是经者之肃静同佛,为如来荷担,即蒙佛加被之意。
“其所至方,应随向礼,同心用心合掌,敬服扶养,尊重惊叹。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旛、衣服、肴馔、作诸伎乐,人中上供而扶养之,应持天宝而以散之,天上宝聚应以奉献。
此释读颂是经者,普受赞礼,人天扶养。
“以是者何?是人欢欣说法,须臾闻之,即得毕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此释读颂是经者说法利生,由能读颂此妙法华经,云端佛学,故其说法之好处,能使闻之者获登上觉以至毕竟,此人法师所觉得可尊重也。
己二 重颂 庚一 叙尊重之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欲住佛道,成绩天然智,常当勤扶养,受持法华者。其有欲疾得,统统种伶俐,当受持是经,并扶养持者。
天然智、即任运而得之者,如八地以上菩萨念念任运流入般若海是也。欲住佛道以成天然智,但当勤扶养此受持法华之人。盖能扶养此人法师,即为能以法扶养于法也。统统智、即佛之毕竟智,即无上正等正觉。欲疾登无上正等正觉,但当自为正行六种之人法师,并扶养统统人法师。由上两义观之,凡能受持是经及扶养受持是经者,已可决其渐能成绩天然智而终得证于统统智也。
庚二 颂法师之德 辛一 悲愿殊胜
“如有能受持妙法华经者,当知佛所使,愍念诸众生。诸有能受持,妙法华经者舍于清净土,愍众故生此。当知如是人,自在所欲生,能于此恶世,广说无上法。
自在所欲生,明由其悲悯之本愿,示现受生,非由业报致生恶世。盖有一人及多人能受持是经,是即能以瑰宝畅通于世,减统统恶,增统统善,并成绩统统出世善根,使佛种常出兴于世而不绝也。
辛二 可尊可重
“应以天华香、及天宝衣服、天上妙宝聚,扶养说法者。吾灭后恶世,能持是经者,当合掌礼敬,如扶养世尊。上馔众甘美,及各种衣服,扶养是佛子,冀得须臾闻。若能于后裔受持是经者,我遣在人中,行于如来事。
以真能受持是经之正行六种法师,为如来使,行如来事,故为人天所应扶养。须臾闻、言所得闻之经,只在须臾之间。
“若于一劫中,常怀不善心,作色而骂佛,获无量重罪。其有读、颂、持是法华经者,须臾加恶言,其罪复过彼。
此颂毁者罪重。
“有人求佛道,而于一劫中,合掌在我前,以无数偈赞,由是赞佛故,得无量好事。叹美持经者,其福复过彼。于八十亿劫,以最妙色、声、及与香、味、触,扶养持经者,如是扶养已,若得须臾闻,则应自欣庆,我今获大利。
以此妙法为统统佛好事母,故一叹美之词,一须臾之闻,均足提倡自利、利他之无量饶益,其福利非可等同也。
庚三 颂法最第一
“药王!今告汝:我所说诸经,而于此经中,法华最第一”!
此经、谓此诸经。诸经之法,或大、或小、或虚、或实,皆随顺众生之机而说为各各不同法。唯此经之妙法,自开显往后众皆领解,于是为人天八部授记,为二乘授记,为菩萨授记,悉以成绩此一乘妙法也。以此经法之妙,故能妙统统诸经之法。若无此经,则诸经之法,不外各为相对之妙,非毕竟妙。此经既现,则统统经法尽各成绝对之妙,斯即本经法之所觉得妙,故为最第一也。妙法既可尊重,则受持是经之人法师,愈可尊重,其义益显。
戊二 明法法师 己一 长行 庚一 法难信解勿妄宣传
尔时、佛复告药王菩萨摩诃萨:“我所说经典无量万万亿,已说、今说、当说,而于个中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明!
此释法难信解。佛为众生说各种不同法,能勉强承顺使之无疑,而终使入于佛之知见。如为说小乘,罢了为大乘之利便;为说凡间法,而实为出凡间法之利便,此即为密说统统佛好事。然于说法时,初未明言展现,至说是妙法华经时,始随便开示,使早年所说诸法悉会归于一乘坲智之海;并明信受佛嗣魅者无不尽为菩萨。如是意义,非至初地以上,岂易了知,故曰难信;以难信,故难明。
“药王!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行漫衍妄授与人!诸佛世尊之所保卫,从昔已来不曾显说。而此经者,如来此刻犹多怨嫉,况灭度后?
此释勿妄宣传。一、是法为秘要之藏,诸佛不曾显说;二、如来现说是法,犹多怨嫉;三、佛灭度后,于此难信难明之经,怨嫉之者更多,故佛戒人妄授。秘要、指如来之利他利便言,非因圆果满者不能行此秘要。譬如补虚、泻实,为因病使药之常,若以毒药治病,非深达医药妙用之良工不堪任也。佛亦如是,如于曾发大乘心者,佛或先以小乘度令成熟,后乃开权显实,灭其化城仍令归于一乘,此非佛具有无上秘要之利便智,安能成此妙用乎!怨嫉、如佛说是经时,五千增上慢等退席皆是。谓昔说小乘,今忽云非毕竟,为可怨嫉也。
“药王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颂、扶养、为他人嗣魅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此刻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
此释人法师之德,因法师而愈显。难信难明之法而能信之解之,此人法师等于菩萨,即为释迦牟尼佛与十方诸佛之所共摄受也。衣、即本品所说柔和忍辱之衣,此明为释迦如来之所加被。护念、谓护持忆念,即忆念受持是经之菩萨众而加以护持也。信力、谓因胜解乐欲而生信,因信念清净,自信健壮,遂能提倡他人之信念,为信力。志愿力、即具足受持是经之志愿,以志愿弘大健壮故,起利他之大坚守,为志愿力。诸善根力,谓信根、念根、定根等。自能信心是经不行动摇,兼能化人使亦信心是经,如根不动为善根力。宿者、安住之义,如来以法身、脱节、般若三德为大般涅槃,是即佛三秘要之法,为如来所安住。受持是经者,则为与佛同安住于如是秘要之藏,故曰共宿。摩头、为长辈对付卑幼慰藉护持之暗示。如来以伶俐为手,以利便为手,凡受持是经者,皆在如来摄受之中,故曰手摩其头。
庚二 法身舍利应可扶养
“药王!在在随处,若说、若读、若颂、若书、若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以是者何?其中已有如来满身。此塔应以统统华、香、璎珞、缯盖、幢旛、伎乐、赞美,扶养敬服,尊重惊叹。
此释经为佛之满身。在在随处,谓或在说经之处,或在读经之处,及或在誊写此经等处,不拘那里也。七宝、珍宝之总称,古之所谓宝者约有七种,故沿袭称为七宝。塔、梵语塔婆,义言灵庙,觉得安顿舍利之处;无舍利者名为支提,实皆民众敬礼所依之处也。舍利、即佛之健壮成分,经火葬而不毁,乃佛禅定、三昧等好事之所成绩。塔内本应安顿舍利,而此因经典所曾在之处即云不须复放者,以此经义悉为佛自证之法性所表露,佛口所鼓吹,此处有经即已兼佛之法身、报身而尽有之,便是有佛之满身,较仅有佛之舍好处为尊重也。
“如有人得见此塔,星期扶养,当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释礼供是塔即近菩提。仅星期扶养任何地方见之塔,并不必见此经,佛已许其得近菩提,是即间接授记。此既明本经被机之广,并使彼回小向大者心更健壮,知未来抉择作佛也。盖如来以法划一之心,见统统法无非佛法,即无一众生非原来是佛,故于称佛本怀而说之法华经中,说之云云。
“药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萨道,若不能得见、闻、读、颂、书、持、扶养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未善行菩萨道。如有得闻是经典者,乃能善行菩萨之道。
此释见闻是经善行胜道。善行菩萨道,谓擅长行此菩萨之胜道。即先具足如来无量教法,复于自利利他各种所行之法无所执著,斯即善行菩萨道之义。如心念于恶,则以人、天乘对治之而不著于人天道;心念于凡间,则以二乘法对治之而不著于二乘道:自化、化他悉皆如是,则无一法而不为波罗密之法矣。斯真善持是经,斯真善行菩萨之道!若执著于所修某乘之法而余法悉非议之,觉得非佛法,斯谓之不善行,是皆未得见、闻、读、颂是法华经者。
“其有众生求佛道者,若见、若闻是法华经,闻已信解、受持者,当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药王!譬若有人渴乏须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干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抉择知水必近。菩萨亦复如是,若未闻、未解、未能修习是法华经,当知是人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远。若得闻解、思惟、修习,必知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者何?统统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属此经。此经开利便门,示真实相。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今释修养成绩菩萨而为开示。
此释见闻此经得近正觉。有人、喻发大心者。渴乏须水,喻未得法性好事之水,即未得无上菩提。高原、喻佛法中之一乘境。穿凿犹见干土,喻仍滞二乘。施功不已渐至见泥,喻自利利他不息,遂露大乘之相,因以渐能通达是经之义,更由是得近于佛智也。言欲近佛智,必于是经,具足闻、思、修三慧,所以经于秘要利便之门尽已开发,于一乘真实之相尽已表现,所谓统摄群机导归毕竟,出生统统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惟此经是赖也。又如来利便,为佛证果往后利他大悲所起之无上法用,倘非如来于此经中尽为开显,各乘众生狃于法执,终莫能知佛意。故曰:此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也。修养成绩菩萨,谓修养根机已熟、将成绩之菩萨,盖是经正为教菩萨法,故佛为契机之开示也。
“药王!如有菩萨闻是法华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新发意菩萨。若声闻人闻是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增上慢者。
此释闻经惊疑,新学具慢。言已发大心之菩萨,闻是经而惊怖,必为新学。声闻之人,闻是经而惊布,必具增上慢习也。
庚三 末世为众说法仪则
“药王!如有善男人、善姑娘,如来灭后,欲为四众说是法华经者,云何应说?是善男人、善姑娘,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为四众广说斯经。如来室者,统统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统统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后以不怠惰心,为诸菩萨、及四众广说是法华经。
此释如来灭后说法仪轨。法师不必尽为比丘,故佛以善男人、善姑娘统召四众。如来自证之第一义空法性,即为如来所常安住之室。惟此以利乐众生言,故以大慈悲心为室。慈悲有三:一、生缘慈悲,如见苦痛心怀拔济,由有我相故有生相。二、法缘慈悲,以二空观智空除众生之相而发慈悲,此仍有坚守之观智,为有法相。三、无缘慈悲,照见从本以来生佛同体,无有所起慈悲之境及能起慈悲之心,此无坚守道,为如来之大慈悲。若人能安住于此心,即名入如来室。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衣以外调寒暑、内护身命为用,能柔和忍辱,则足以外遮暴恶,内持贤善,故即名著如来衣。如来座者,统统法空是。盖如如智之谓如来,如如智常契证于统统法事实空寂之如如理体,即名坐如来座。言说法者能如是居心,复无怠惰,斯为末世说是经之仪轨,如是方可为菩萨说经。学者亦必如是修习,下世方得作佛也。
“药王!我于余国,遣化工钱其集听法众,亦遣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 夷听其说法。是诸化人,闻法信受,随顺不逆。若说法者在空闲处,我时广遣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等听其说法。我虽在异国,时时令说法者得见我身。若于此经忘失句读,我还为说,令得具足”。
此释说是经者佛常加被。集听法众,谓召集听法之人。异国、谓此土化缘已毕,示现他国。或释:佛既灭度,即不在此凡圣同居土,而在佛之实报肃静土或常寂光净土,故曰异国。言遵此仪轨常说是经,必为佛所护念。由是可知提倡讲习是经及听受净信者,皆同受我佛世尊之所加被也。
己二 重颂 庚一 颂法难信解勿妄宣传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欲舍诸怠惰,该当听此经。是经可贵闻,信受者亦难。
庚二 颂见闻是经得近正觉
“如人渴须水,穿凿于高原,犹见干燥土,知去水尚远。渐见湿土泥,抉择知近水。药王汝当知!如是诸人等不闻法华经,去佛智甚远;若闻是深经,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闻已谛思惟,当知此人等近于佛伶俐。
庚三 颂说法仪轨
“若人说此经,应入如来室,著于如来衣,而坐如来座:处众无所畏,广为别离说。大慈悲为室,柔和忍辱衣,诸法空为座,处此为说法。
庚四 颂读经说经佛常加被
“若说此经时,有人恶口骂,加刀、杖、瓦、石,念经故应忍。我万万亿土现净健壮身,于无量亿劫为众生说法。若我灭度后,能说此经者,我遣化四众:比丘、比丘尼、及清净士、女,扶养于法师,引导诸众生,集之令听法。若人欲加恶,刀杖及瓦石,则遣变革人,为之作卫护。若说法之人,独在空闲处,寥寂无人声,读诵此经典,我尔时为现清净光亮身。若忘失章句,为说令通利。若人具是德,或为四众说,空处读诵经,皆得见我身。若人在空闲,我遣天、龙王、夜叉鬼神等,为作听法众。
庚五 颂说法受法两俱好处
“是人乐说法,别离无挂碍,诸佛护念故,能令公共喜。若亲密法师,速得菩萨道。随顺是师学,得见恒沙佛。
正宗分十九品,分显一乘之境、一乘之行、与一乘之果。而在显一乘境之诸品中,亦自有其境、行、果:自利便破扑椐无学人受记品,为一乘境中之境;而法师一品,即为一乘境中之行,如受持、读诵、誊写、扶养等,皆就前此所领受之境践之起行,故即为显一乘之行。至见宝塔、提婆达多二品,即为由行显一乘之果。以释迦牟尼无今现之佛果,多宝佛为已现之佛果,龙女为当现之佛果,三世佛果均于此二品中显出。故曰:一乘境中,亦自有其具备之境、行、果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