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五百学生授记品第八浅释 信息来历:中国释教网 作者:宣化上人 宣布时刻:2012-05-18 妙法莲华经 五百学生授记品浅释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报告
卷四 五百学生授记品第八
这一品是佛为五百学生授记,实已把千二百五十学生包罗在内。在此佛开权显实,示一佛乘,余二非真。为阿罗汉、辟支佛二乘人开示菩萨道事,皆当授记,将下世咸得成佛。凡听闻受持者,皆应发大乘心,修学菩萨道法,作法华会上将来预记学生。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从佛闻是伶俐利便随宜说法。又闻授诸大学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复闻前生人缘之事。复闻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不曾有。心净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却住一面。企盼尊颜。目不暂舍。而作是念。世尊甚怪异。所为希有。随顺凡间多少种性。以利便知见而为说法。拔出众生随处贪著。我便是佛好事。言不能宣。唯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愿。
当尔之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满慈子,从佛所说,得知化城利便伶俐(第七品),随众朝气宜而为说法。又闻诸大学生,即前千二百五十人得授成佛记别。复闻前生人缘之事,即化城品,举昔上子复讲人缘。又闻诸佛有大伶俐,随缘自在,通达无碍,这是亘古未有,故心地清净而踊跃非常。即从座起,到佛前跪下,头面致敬,接足作礼。礼佛已,退立一面,企盼佛之尊颜,目不斜视。自心作念,世尊甚是希有怪异,佛之所为,更是罕见,能以权巧利便智力,随顺众生而说各种利便利导的佛法,令众生拔除贪著,不复染污六尘之境。我等智劣根浅,故未能尽说及鼓吹诸佛好事,唯有吾佛,大觉世尊,能知我及众生求佛深心,原来大愿。
尔时佛告诸比丘。汝等见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不。我常称其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亦常叹其各种好事。精勤护持。助宣我法。能于四众示教利喜。具足表明佛之处死。而大饶益同梵行者。自舍如来。无能尽其谈吐之辩。
尔时佛汇报诸大比丘:‘你们此刻见到这一位声闻乘的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吗?他在前生中,曾发大愿要助佛弘扬教法。我很赞赏他,由于他说法第一。’当初佛转大******,除了佛亲身说法外,亦由徒众们轮番说法。为了引发徒众们讲经说法的智力辩才,佛陀经常给以说法者考语,使他们青云直上更进一步。在万佛圣城,亦仿效此佛制转说法******,使说法者能恣意施展,推而广之,扩而充之,深入佛法之微妙,但必需合乎经中之原理。
富楼那善说诸玄妙法,因此天人,以致于饿鬼、牲畜都愿意听闻。纵然是好战的阿修罗,亦顿时遏制战斗而缄默听法。另外,阿罗汉及菩萨亦同样喜欢听他说法。佛常赞欺富楼那,已往生中广修扶养三宝,及各种好事,精进勤修,善能护持鼓吹佛法。又擅长为四众开示使之获大法益。除了佛外,在公共中没有人能比得上富楼那之辩才无碍,众学生中,说法第一。
汝等勿谓富楼那。但能护持助宣我法。亦于已往九十亿诸佛所。护持助宣佛之处死。于彼说法人中亦最第一。又于诸佛所说空法。明白通达。得四无碍智。常能审谛清净说法。无有迷惑。具足菩萨神通之力。随其寿命。常修梵行。彼佛众人。咸皆谓之实是声闻。而富楼那以斯利便。饶益无量百千众生。又化无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净佛土故。常作佛事修养众生。
释迦牟尼佛言:‘你们不要觉得富楼那只能护持助化鼓吹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他早在已往无量劫中已能附和奉持无量诸佛之法。于诸佛处,亦是说法人中之第一。’他又能通达明白诸佛所说空寂之法(般若智。三藏阿含为半智教,法华涅槃为满智教,故般若智是对半圆满),得四无碍智,即四无碍辩:(一)法无碍辩。(二)义无碍辩——由一义而演说成无量义,又由无量义而归纳为一。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一即无量,无量即一,圆融无碍。(三)辞无碍辩——愿说佛法。(四)乐说无碍辩——乐于说法,从未懈息。擅长观机逗教,乃至见到猪、狗等也为它说法。他对猪说:‘你不要再贪吃贪睡了,也不要再躲懒偷安不精进,不然下世会再犯错为猪,则永无离开三恶道之日。’他也对狗发出劝言:‘你此后不要再悭贪,往款子堆里钻,把铜板钻呀钻的,都化成水了!这样何苦呢?应早日转头,反迷归觉。’
‘常能审谛清净说法,无有迷惑’:常能端详所说的是清净法,无有迷惑之心。若人对本身所说之法起了猜疑:‘适才我所讲的对差池呢?’自起疑时,亦会令听众即刻起疑:‘简宜乱说八道,不要听他的!’
富楼那虽身为罗汉,却已具足菩萨神通之力,那是由于他在前生中,已行菩萨道,并随其寿命,于佛处修各种净行。‘彼佛众人,咸皆谓之实是声闻’:富楼那本是菩萨,但他‘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身’,隐实显权,示声闻相,藉以破世俗人之‘见迹迷本’。故富楼那以此权巧利便法,隐大示小,饶益无量百千众生。‘又化无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修养无量数种人,令其勤苦修成无上正等正觉。富楼那为了肃静清净佛土,故凡有利于释教事,他从不放逸,以其所得修养众生为己重任。
富楼那乐说佛法,有四无碍智。当代之法师亦应有四无碍智,此四智必需具足,不然只有‘乐说’佛法一智,终为境所转,譬如,本欲度一小我私人,但定力不敷,功效反被那人所转。
又如‘度狗者’,若对狗敬重迷恋,也会被狗所度。以前有一位戏子,能干戏文,擅长演戏,但他最爱的是一只‘狗’,这只狗不是旁人,就是他的太太!由于他的太太成天爱骂人,形同狗吠,终日汪!汪!汪的把这戏子吵得哭笑不得,无日平定,不得苏息也不能修行。在他十分困扰中,我对他说:‘你如有定力,烦恼天然会离你而去。你此刻应修忍辱,忍受统统吵架。所谓“缘聚则成,缘散则离。”’听了这番话,此戏子公然修忍辱窍门,三年后他徐徐已能忍受窘境,而他的太太与世长辞,终于‘解放’了他。
诸比丘。富楼那。亦于七佛说法人中而得第一。今于我所说法人中亦为第一。于贤劫中当来诸佛说法人中亦复第一。而皆护持助宣佛法。亦于将来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修养饶盍无量众生。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净佛土故。常勤劝精学习养众生。
诸位比丘,这位隐大示小的富楼那,亦于七佛及释迦佛说法人中,皆为第一。七佛是:(一)毗婆尸佛、(二)尸弃佛、(三)毗舍佛、(四)拘留孙佛、(五)拘那含牟尼佛、(六)迦叶佛、(七)本师释迦牟尼佛。以何人缘,富楼那为七佛说法人中之冠?富楼那于已往无量亿劫中,并不擅长词令,也不会说法、但对佛法很是渴仰,是故每逢有讲经法会,他一定出席。他情愿不吃不喝不睡,却不能不听法,故以法为食、以法为水。不单云云,为了暗示敬服,不管是谁在说法,他都敬服胡跪,并做如是愿:‘未来出家后,必为说法人之最,在每一位佛出世时,都要在佛座下讲经说法,最为第一。’他世世代代发此大愿,公然遂心满愿,由于发愿所种下的菩提种子,能抽芽生长。时机成熟时,他伶俐抖擞、辩才无碍。
‘于贤劫中当来诸佛,说法人中,亦复第一’:贤劫即圣贤出世之时,拘留孙佛当贤劫第一,拘那含牟尼佛第二,迦叶佛第三,释迦牟尼佛合法贤劫第四。于彼将来诸法所说法人中,富楼那亦为第一。他听法时能将统统贪图撇弃,并以真诚恒实,同心用心灌输,世世修来,才有此成绩。故我们于修道时,勿存丝毫的吃醋障碍心,不要贪求名闻利养,不争第一,而应常生惊叹他人之心,不耻下问,且气度要豪迈,方能与法响应无阻,获得法境相融,乐说无碍。不第一而天然第一。
昔有金山活佛,具神通力,又能医病,但无论谁在说法,他都恭顺重敬,合掌胡跪。活佛尚云云重法,况且我们凡夫呢?他亦是累劫的苦修,方有此感到及神通。上海的一样平常人士,莫不敬服服气他。若遇寺内无米时,他只念‘米来!米来!’米公然来也。见者莫不赞叹!
富楼那之说法第一,非自‘争’来,而是公认的。他不只在贤劫,以致于将下世无边佛所,亦皆护持演说鼓吹处死,辅导化诱利乐群生,令其成立成绩无上正等正觉之人缘。谁若能精进勤劳修养众生,谁等于清净佛疆域。故此刻在万佛圣城的翻译经典,推广释教奇迹,苦修苦行,等于清净肃静佛疆域的殊胜人缘。
此刻我们肃静他佛疆域,改日本身成佛时,本身的疆域亦能肃静。此谓‘以佛肃静自肃静’。清净他佛疆域,即清净自性佛疆域。若知而不可者,其自性之腌臜倍于五浊恶世。列位勿视为苟且,我此刻能讲经说法,也可以说曾受过富楼那所修养。在少年时,我比一样平常人都笨,不善词令,话也不敢多说,若非曾受富楼那之开示诱导,加以自已辛发愤修,则不能为之。
徐徐具足菩萨之道。过无量阿僧祇劫。当于于此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法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凡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天下为一佛土。七宝为地。地平如掌。无有山陵溪涧沟壑。上宝台观。布满个中。诸天宫殿。近处虚空。人天交代。两得相见。
富楼那徐徐具足菩萨之道,修成圆满后即能成佛,觉行圆满。他未来会在此娑婆天下成佛,号曰法明佛。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天下为一佛土,为佛所化。有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等七实,作为严饰。地平如佛掌,佛心平故地面亦平。地平而无山、陵(小山)、溪涧、沟壑等喻没有凶险、不服、贪欲之地。又有一台,用七宝所建,诸天宫殿,近处虚空,依空入道,故云近处。人天相互得以瞻见,故言两得相见。
无诸恶道。亦无姑娘。统统众生皆以化生。无有淫欲。得大神通。身出光亮。航行自在。志念健壮。精进伶俐。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肃静。其国众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悦食。
因‘无诸恶道’,故此净土无饥饿,无疾苦烦恼,也无有牲畜。‘亦无姑娘’,为何没有姑娘?人又从何而来?众生同居于此娑婆天下,恶浊腌臜,有四恶道及姑娘。但在佛疆域中,肃静清净,故无恶道及姑娘。东方琉璃天下,及西方仙人天下中纵有姑娘,但无女事,亦无淫欲心,统统众生皆是行动从法化生。断欲去爱而修成法身,故琉璃天下亦称为欢欣天下。
法明如来疆域内之众生,皆是化生而非胎生,自有化无,自无化有,变革无限。有莲华所化成之众生,有的树上化成,又有的海里化成,海内陆步皆不行思议。
‘无有淫欲’,人若要修道,不该有一丝毫之贪欲,况且自做?断淫欲者,便有定力,才气证大神通、伶俐展现、身放光亮。从戒定慧三无漏学而生,航行自在,随意而至,即神境通。修习佛法之菩提心,有进无退,健壮不移,一日比一日前进,因有此精进志愿,故有大伶俐。
国中之人,因修中道清净胜行,以是身材皆泛起金色,自肃静疆域而成绩三十二相。此疆域有二种食:一者法喜食。富楼那以法为食,心离贪著。自古凡夫皆以食品为食,且贪著其味。若能不贪食,而以法为食,则能法喜布满,不觉饥饿。
二者禅悦食。若大家修习禅定,日日不中断,越坐越生欢欣,不肯离其座,妙到顶点。
‘食’有多种,凡夫是分段食。天人是思食。鬼神却是触食,他们用鼻嗅,故亦能称为嗅食。一样平常生果,就拿橘子来说,未供佛前,本有两个,一为橘子,一为其‘性’。开天眼者方能得见。橘子有形,其性无形,鬼神触食时,等于食其性。此气象是很玄妙,非一样平常人所能相识。供佛之后,其‘性’即无,仅存橘子之形体。
有无量阿僧祇万万亿那由他诸菩萨众。得大神通。四无碍智。善能修养众生之类。其声闻众。算数校计所不能知。皆得具足六通三明。及八脱节。其佛疆域。有如是等无量好事肃静成绩。劫名宝明。国名善净。其佛寿命。无量阿僧祇劫。法住基久。佛灭度后。起七宝塔。遍满其国。
有无量无数的大乘菩萨之众,得大神通及无碍智(四无碍辩才),善能观机逗教,因人说法。声闻众亦非算数能计,皆具足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及内有色想观外色、内无色想观外色等八脱节法。
法明佛所应化之土,如上所说,以无量好事而肃静之。在宝明劫中,法明佛于善净国成佛,其佛寿命无量阿僧祇劫,佛法住世甚久。佛灭度后,众学生以七宝塔扶养,遍满其国。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倾听 佛子所行道 善学利便故 不行得思议 知众乐小法 而畏于大智 是故诸菩萨 出声闻缘觉 以无数利便 化诸众生类 自说是声闻 去佛道甚远 度脱无量众 皆悉得成绩 虽小欲怠惰 渐合时作佛 内秘菩萨行 外现是声闻 少欲厌存亡 实自净佛土 示众有三毒 又现邪见相 我学生如是 利便度众生 若我具足说 各种现化事 众生闻是者 心则猜迷惑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作偈言:诸比丘众,仔细倾听,佛子富楼那所行之道,善学利便慧,故能以权巧利便,行不行思议事。如众生喜好小乘法而害怕大乘法(大智,即佛智),是故诸菩萨隐大示小,现声闻、缘觉身,以无数利便窍门,修养统统众生。自称为二乘声闻,离佛道甚远,所以利便,而度脱无量众生,令得成绩出世之道。固然小乘人欲怠惰,中道自尽,也要令他们徐徐回小向大,得成佛道。
内秘菩萨行而外现声闻身,出声闻行少欲法,厌离存亡,心田实自游戏神通,自肃静佛疆域,但存心现有三毒(贪、嗔、痴)及邪见相,而不贪染,以此各种利便人缘,诱导疑惑者,易得相从。如迦留陀夷,假现好姑娘之相,但实非云云。有智者皆能知其非真好色,不外是权巧利便示现此相。其他空学生如舍利弗等现嗔相,或贪或痴相,亦不过以利便法,随类修养,故细髦种形相。今天简而说之,不敢尽言,因恐诸闻者信念未坚,生迷惑想。
今此富楼那 于昔千亿佛 勤修所行道 宣护诸佛法 为求无上慧 而于诸佛所 现居学生上 多闻有伶俐 所说无所畏 能令众欢欣 不曾有倦怠 而以助佛事 已度大神通 具四无碍智 知诸根利钝 常说清净法 演畅如是义 教诸千亿众 令住大乘法 而自净佛土 将来亦扶养 无量无数佛 护助宣处死 亦自净佛土 常以诸利便 说法无所畏 度不行计众 成绩统统智
此刻此富楼那,于已往诸佛地方,勤修清净菩萨之道。鼓吹护持诸佛法,为求如来无上伶俐,于诸佛处,说法第一,现居于统统学生之上。见多识广,有大伶俐,所说法得无所畏,能令听者生欢欣心,未有任何倦怠之相。助扬佛事,已度存亡,得大神通。因具四无碍智,知诸众生的根性利钝,常说清净无上妙法,畅通演畅如是之义。辅导无数亿众生,令得安住于大乘法中,而清净以自严其佛疆域。于将来亦扶养诸佛,以修福气。以外现劣相,应诸根机,助宣处死;内秘真心,自心清净肃静佛土。常以诸利便善巧之法,说玄妙无上法而心无所畏,度无数众生,皆令成绩统统伶俐。
扶养诸如来 护持瑰宝藏 厥后得成佛 号名曰法明 其国名善净 七宝所合成 劫名为宝明 菩萨众甚多 其数无量亿 皆度大神通 威德力具足 布满其疆域 声闻亦无数 三明八脱节 得四无碍智 所以等为僧 其国诸众生 淫欲皆已断 纯一变革生 具相肃静身 法喜禅悦食 更无余食想 无有诸姑娘 亦无诸恶道 富楼那比丘 好事悉成满 当得斯净土 贤圣众甚多 如是无量事 我今但略说
扶养佛是修福,说法为修慧,福慧双修至具足时,得成佛名曰法明。其国名善净,土地皆由七宝所合成,时劫名为宝明,海内无数亿之菩萨,皆有大神通,威德力具足。复有无量声闻,已得三明、八脱节及四无碍智,以如是等小乘人,修无漏好事,名之为僧。其国诸生,没有淫欲,若人能在这个娑婆天下,修道清净,自严戒律,心无淫念,亦同于此疆域无异。但人若要断淫去爱,必必要颠末检验。起首,差池他人起淫念,若无此念,纵然别人对本身有淫意,本身也‘不知’,非不知,而是不生此念,形同木桩、砖头、瓦块。知此为淫,但不为之所动,所谓‘不动则无’。
善净海内淫欲既已断,众生皆莲华化生,具相肃静,以听经、禅悦、法喜布满为食,一喜则能得无穷乐。有人问:‘没有姑娘这个疆域怎会有人?’你就只知道有姑娘,而不知断淫去爱,性净明体。
此国既无姑娘,无诸恶道,更无余外分段食想。富楼那比丘圆满统统好事,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当得云云同居净土,菩萨、声闻、人天众甚多,此为不行言尽,只略略说之,免令众生生出迷惑。
尔时千二百阿罗汉心自在者。作是念。我等欢欣。得不曾有。若世尊各见授记。如余大学生者。不亦怏乎。佛知此等心之所念。告摩诃迦叶。是千二百阿罗汉。我今当现上次第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于此众中。我大学生憍陈如比丘。当扶养六万二千亿佛。然后得成为佛。号曰普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凡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这时千二百阿罗汉—皆证无学,心自在者,即烦恼已尽。因地时修行时为比丘到果地为罗汉,有三义:(一)应供:应受天、人及神之扶养。(二)杀贼:杀烦恼之贼。菩萨是杀‘不贼’,罗汉不以为是贼,但菩萨却以为是贼而除之。(三)无生:烦恼不生之义。由于‘生’才要灭,‘不生’就不没落。不生不灭,即无生法忍。
阿罗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挂无碍,无人我、众生、寿者相。可是众罗汉因见佛陀为富楼那授记,不禁作如是念:‘佛授记之事,是亘古未有。若能各别给以我们授记,那就太好了!’佛悉知悉见世人之心意,故告之摩诃迦叶,叮咛各人不要心急,佛会为他们逐一次第授记。
在此众中,我最先度化的是憍陈如,他是最精勤于修道及最能主持佛法之大学生,当扶养六万二千亿佛,然后得成佛,号曰普明如来。憍陈如,即解本际—大白原来的脸孔。他最先受具足戒,亦是最先开悟的学生,故为千二百阿罗汉之长老。
其五百阿罗汉。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迦留陀夷。优陀夷。阿冕楼驮。离婆多。劫宾那。薄拘罗。周陀。莎伽陀等。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尽统一号。名曰普明。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其五百阿罗汉,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翻译为江或河。此暗示于河滨或江边修行。迦留陀夷,云黑光,因其长相黝黑,他不守戒律,喜畛刳晚间‘逛街’,有一次就闯了祸。那天月黑风高,在漆黑更显得他脸部发光。他走到一家门前,随手敲了几下,即时有一孕妇应门而至,谁知一开门,她见到漆黑有一‘发光物体’立于门前,即刻吓得六神无主,昏了已往。因这一念惊骇,动了胎气而导致小产。妇人乃痛斥之。佛即时开会并拟定比丘们禁绝晚间游街。然此比丘虽曾犯过失,却很有因缘,很得众徒之尊敬及信赖,并曾度化千名佳偶。此意谓迦留陀夷,为修养诱导众生而假现不守端正之态,是一种‘后面’的辅导。优陀夷是阿难之徒,云呈现,最能严持戒律。阿冕楼驮,曾因七天不睡而使双目失明。有一次,佛陀的法说得很妙,但阿冕楼驮睡得更妙,不绝地打打盹,于是佛诃责之:‘咄咄胡为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佛这一呵责,使这个身为堂弟的阿冕楼驮,即刻从迷梦中惊醒过来,并立誓从此不再怠惰,不再贪睡。功效他由于不就寝,太过勤奋而瞎了双眼。佛怜爱之而教他修习金刚照明三昧,不久,他获证天眼通,能观照三千大千天下,如观掌上果。
阿冕楼驮,云无贫,荣华也。他在往昔曾扶养一位证果贤人。此贤人因地修行时,只修慧而不修福,故住世时时托空钵。因此他抉择每七天才化一次缘,一次化七家,若化不到,他就不吃。此贤人某日无供而经彼农田,时有一农民,刚事变完毕,正想打开饭盒,准倩用餐,一眼瞥见此修行者托著空钵。当他获知修行者将会有陆续数日的受饿后,立即将本身的一份饭菜扶养贤人,固然其时他已饥肠辘辘。贤人接管扶养后就回向曰:‘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好处,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语毕拜别,农民此时忽见一兔子,跳上他锄头,复跳上其肩膀,猛抓不放,农民大惊,疾走回家,向太太求救。其妻一手即将兔子拿下,一看,竟成了金兔。于是剁下两条金腿变卖,稀疏的是所剁之处复重长,再剁再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他世世不穷,得八十一劫之富报。
离婆多,译星宿。劫宾那译为房宿。二十八星中居第四。劫宾那及离婆多皆属于星宿。为何云云?以往,他们的怙恃目睹已连年老,尚无女婿,故于二十八星宿之房星前求子,并发愿勤修善事,扶养三宝,功效竟能满愿,故取名为房宿(劫宾那)。
薄拘罗已往生中曾持不杀生戒,故有五种福报。他刚出世,就会哈哈笑,母见之,极为怕惧,疑为魔鬼,竟将他放进一锅滚油内,想以热油将他烧死,但不乐成。接著又将他放人热水,想将他煮熟,但又失败。她依然不断念,将婴儿丢入深海中,但他依然未被淹死。突然,有只鳄鱼游近,一口吞下婴儿,此为活吞,故亦谓之鱼咬不死。此鳄鱼被一渔夫网起,并剖开其腹。渔夫惊见小孩安然于鱼腹内,渔夫暗自信用,手刃鳄鱼时,未有累及婴孩,故谓之刀割不死。薄拘罗的五不死即(一)火烧不死、(二)水煮不死、(三)海淹不死、(四)鱼咬下死、(五)刀割不死,亦即持不杀生戒之五种福报。
周陀,又叫周利槃陀伽,是哥哥。弟弟是莎伽陀,此译小路。故兄弟俩称为大路及小路。哥哥较量智慧,弟弟较笨。在印度的风尚中,姑娘都要回外家出产。故周陀之母亦不破例,但周陀出生心切,没等妈妈回到外家,已在半路出生,故名为大路。照理身为妈妈的有过一次履历,在第二次有身时,应早日回外家,但这一次,照旧半路上就生下了小路。故两兄弟名道生及继道。
周陀根机深挚,意会佛理,对付经典,过目成诵。可是弟弟根性蠢钝,所读之经书,皆旋读旋忘,怠惰不精进。于是世人皆议论纷纷这两本性格极度的兄弟。听了这些考语,周陀不禁责难其弟而说:‘你真是没有效,五百罗汉久有居心来教你,你还不懂,最好还俗去!’弟弟不要还俗,可是哥哥却很武断,非要弟弟还俗不行。弟弟拗不外兄长,但又不想还俗,加上自惭形秽,就吊颈去了。佛得知此事,前来阻止,并劝慰莎伽陀及教他念:‘扫帚扫心地,自净其意,心地扫尽,天然可开悟。’然则莎伽陀影象力太差,记得‘扫’字,又忘了‘帚’字。然而佛却不厌其烦的为他一再述说。莎伽陀连念数遍,云端佛学,念念复念而霍然开悟!
在座听法的人信托会比他智慧的多,不要说扫帚两个字,纵然是四个字也能一听便记得,念‘阿弥陀佛’更是轻易很是,然则我们怎么还未能开悟?尊者固然比我们‘笨’,‘开悟’却比我们快。那是由于尊者曾于前生中,扶养三世统统佛,长养善根,故根机深挚。此刻为应机修养众生而存心现一个愚笨相,为众生作一个模范。众生见他云云愚笨,尚且能开悟,本身要比他智慧多了,开悟的机遇必然许多,于是精勤修道。
莎伽陀已往生中,自觉得智慧,虽懂玄妙法理,却不肯为众生说法,此为悭法,不作法布施,故此生得愚痴果报。不但愿他人智慧,本身会变得更不智慧,所幸他曾深种善根,故尚有开伶俐的一天。我们学佛已久,却久久未能开悟,由于往昔不曾扶养三宝及三世统统佛。此可譬为在栽种一棵树时,若能根深蒂固,此树必能枝叶繁茂。相反的,若在当初根不踏实,今后枝叶一定稀少干涸而干枯。因此,人要多种善根,做诸善事,好事圆满时,天然能开悟。人要福慧双修,一面修行,另一面也要积德,切勿悭法,懂一句就要说一句,要躬行实践,以身作则。所谓:‘摩诃萨不管他,弥陀佛各显各。’菩提萨埵不管他人短处过失,岂论他人长短。我们不要尽给他人洗衣服,反而忽略本身的脏衣服。是故解行并用才是真修行,好事才气圆满。悭法是修行中之大障碍,果报不可是愚痴,还会得哑吧之果报,不单扫、帚二字记不得,连说的机遇也没有了,这有多苦!开悟的机遇更是微乎其微。
以上所说诸位罗汉,皆代表千二百罗汉。他们皆得无上正等正觉,都统一名号,为普明佛。这时唯恐众生不大白,佛陀悲心切切的以偈颂而言。
憍陈如比丘 当见无量佛 过阿僧祇劫 乃成等正觉 常放大光亮 具足诸神通 名闻遍十方 统统之所敬 常说无上道 故号为普明 其疆域清净 菩萨皆勇猛 咸升妙楼阁 游诸十方国 以无上供具 奉献于诸佛 作是扶养已 心怀大欢欣 须臾还本国 有如是神力
憍陈如比丘,于下世当亲见无量诸佛,承事扶养,过无数劫后乃成佛道。常放光亮伶俐,圆满具足诸神通,佛名遍满十方界,统统众生所归敬,常说无上甚深玄妙法,如慧光普放,是以名普明。在这个清净疆域,菩萨们皆勇猛精进,咸升妙楼阁,得最玄妙道品,到十方疆域游观,修诸好事,以七宝供具等奉献诸佛。作如是扶养已,心田畅悦,生大欢欣,半晌间还手法土,因有各种神力所致。
佛寿六万劫 处死住倍寿 像法复倍是 法灭天人忧 其五百比丘 次第看成佛 同号曰普明 转次而授记 我灭度之后 某甲看成佛 其所化凡间 亦如我今天 疆域之严净 及诸神通力 菩萨声闻众 处死及像法 寿命劫几多 皆如上所说 迦叶汝已知 五百自在者 余诸声闻众 亦当复如是 其不在此会 汝当为宣说
佛之应身寿命为六万劫,处死住世是十二万劫,而像法是二十四万劫。若法灭时天人皆哀愁。五百尊者,转次授记,佛灭度之后,相互辗转,次第看成佛,都是名普明如来。其所化凡间(其补处),云云刻的娑婆天下,但海内严净,及各种神通自在变革之力。菩萨、声闻众等,处死及像法,寿命劫几多,犹如普明如来疆域正等无异,皆如上所说。迦叶,你已知我为五百罗汉授记,亦即为余诸声闻众——千二百者授记,若今天有不在场者,你该当为之宣说。
尔时五百阿罗汉。于佛前得授记已。欢欣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悔悟自责。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谓已得毕竟灭度。今乃知之如无智者。以是者何。我等应得如来伶俐。而便自以小智为足。世尊。譬若有人至亲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系其衣里。与之而去。其人醉卧都不觉知。起已。游行。到于他国。为衣食故勤力争索。甚大艰巨。若少有所得。便觉得足。
五百尊者,于佛前得授已,很是欢欣,从座而起,到佛前头面顶礼,怨恨自责。能知悔悟自责者,是圣贤之所为,不知悔悟者就是愚痴的举动。罗汉们自责以住得少为足,未得毕竟涅槃,却自谓已得。上不知有佛道可成,下不知有众生可度。只知自在安乐,什么也不管。此刻方知以往满是错的,都是无智者之所为,今乃知我等修行,合应证得如来全部好事伶俐。若人自以小乘四果为毕竟涅槃,就譬若有人至亲朋家,醉酒而卧。‘人’譬为本身,‘亲朋家’譬为佛陀。醉酒而卧,‘醉’暗示为五欲之酒所迷,故昏倒愚笨,得少为足。这时,佛于此世度完了众生后就到他国。‘官事当行’:观此缘已尽,应到他方修养众生,以实相妙理修养众生,用大乘以辅导之。然而其人无大智,只会入神于愚痴醉梦中,倒卧不起,不闻大乘法。在稍为苏醒时,知道要求法,于是到他国去,行小乘法。为衣食故,修业小乘,如寒求衣,如饥求食,甚为艰巨困苦,遍处乞索,不能自安,在小乘中,得少许地步,就自觉得是,更不提高。
于后亲朋会碰见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作甚衣食以致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乐五欲自恣。于某年日月。以无价宝珠系汝衣里。今故此刻。而汝不知。发愤忧恼以求自活。甚为痴也。汝今可以此宝。商业所须。常可快意。无所乏短。佛亦如是。为菩萨时。修养我等令发统统智心。而寻废忘。不知不觉。既得阿罗汉道。自谓灭度。资生艰巨。得少为足。统统智愿。犹在不失。今者世尊觉悟我等。作如是言。诸比丘。汝等所得。非毕竟灭。我久令汝等种佛善根。以利便故示涅槃相。而汝谓为实得灭度。
于是,‘亲朋’重碰见之——喻为今灵鹫山中,师徒相遇,佛赞叹言:你这大丈夫,为什么为了求索衣食而枉受艰巨?为什么变得那么穷?由于你们得少为足,不知上求佛果,下度众生,只知做一个自了汉就算了。早年我想令你们得安乐,五欲自恣,即色声香味触皆圆满,亦即五根五力的圆满,故以大乘法修养众生。只是你们不知‘衣内系有宝珠’,只知求小乘而枉受发愤忧恼,仿佛一样平常工钱糊口而奔忙劳碌,以求自活,便觉得足,这是太愚痴。现应修大乘法,由于你们‘衣内之宝珠’不曾失去,换言之,佛性仍然存在,若修大乘法,可得应得之果位,常可快意,不再清贫。
佛亦如我们之亲朋,以往为妙光菩萨时,修养我等,令发统统伶俐之心,可是我们久不靠近菩萨,不知不觉将大乘法忘记,只知在五欲上用工夫,背觉合尘,还自谓已得无上道。阿罗汉之小乘果位,如糊口贫乏之人,得一点就很满意。幸好早年曾发大愿,统统智愿犹在不失,此刻得遇大觉世尊而觉悟我等之迷蒙。若人在往昔普发过大愿,此生人缘会遇时,亦会发大愿,即种下大乘种子。一云云刻之罗汉,往昔固然曾发大愿,但因时刻太久,心性疑惑了,不知进退,自困其内,忧恼不已,幸遇良师——大觉如来,使彼等反迷归觉自识家珍。
诸比丘,你们此刻所证无学之果,只是小乘,非其实灭度。我从久劫来令汝等种佛之善根,以利便权巧,示现有余涅槃相,可是汝等却误觉得是毕竟寂灭。
世尊。我今乃知实是菩萨。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所以人缘。甚大欢欣。得不曾有。尔时阿若憍陈如等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等闻无上 安隐授记声 欢欣不曾有 礼无量智佛 今于世尊前 自悔诸过咎 于无量佛宝 得少涅槃分 如无伶俐人 便自觉得足
世尊!我等今者乃知自身本是菩萨,得受无上正等正觉,得以教授记别作佛人缘,是从所未有,故欢欣不已。当尔之时,憍陈如对佛言:‘我等得闻无上菩提,念心安隐,授佛记声,欢欣信受,得不曾有。现于佛前,生大怨恨心,自悔执小,迷昧大乘,引为自咎。得少分有余涅槃就自觉得足,与无智愚人无异。’
譬如贫贫民 往至亲朋家 其家甚豪富 具设诸肴膳 以无价宝珠 系著亵服里 默与而舍去 时卧不觉知 是人既已起 游行诣他国 求衣食自济 资生甚艰巨 得少便为足 更不肯好者 不觉亵服里 有无价宝珠
‘譬如贫贫民,往至亲朋家’:贫贫民譬如为众生;豪富亲朋譬如为佛陀。众生皈依佛,犹如贫民到丰硕亲朋家。其家甚豪富有,具设诸肴膳——譬如禅悦食、法喜食。其后亲朋因事外出而以无价大乘法给以贫民,就舍之而去,修养其他众生。但‘贫民’一贯不知自求长进,不知大乘为价值千金,而‘卧不觉知’。醉醒后,稍为有知觉时,发心修行,名为‘起’。可是忘大乘而修习小乘,如游他国。小乘阿罗汉果,非毕竟涅槃,如彼贫民,乞食自济,资生之具,甚是艰巨。不求佛道,得少为足,不知自性内本已有大乘之种子。
与珠之亲朋 后见此贫人 苦切责之已 示以所系珠 贫人见此珠 其心大欢欣 富有诸财物 五欲而自恣 我等亦如是 世尊于长夜 常愍赐修养 令种无上愿 我等无智故 不觉亦不知 得少涅槃分 自足不求余 今佛觉悟我 言非实灭度 得佛无上慧 尔乃为真灭 我今从佛闻 授记肃静事 乃转次受决 身心遍欢欣
佛为众生说无上甚深大乘窍门,但众生因根机钝而不为意。譬如一人,为了使他开大智而说成佛之窍门,但此人未能全信也不明白深义,时刻一久,徐徐南辕北辙,舍大乘而求小乘法,可能去印度,可能到泰国、缅甸、锡兰、尼泊尔及巴基斯坦等地,找来找去,倍复贫乏。此为本末倒置,舍近求远。幸重遇良师,语重心长,深切责此贫人。‘呵责’,乃佛菩萨慈悲之示意。目标令其发回小向大之心,舍权就实,入一佛乘。
佛陀悟道后,本应先说法华等大乘法,唯独众生蠢钝,不能接管,故先说三藏、方等经,续而说般若,渐次入圆顿教,呵小叹大。开权显实,为实验权——此即‘苦切责己’。‘示以所系珠’:示以本已具有之佛性,使之明白应修大乘窍门,如声闻人,得见佛性,如贫得宝,欢欣信受。若人能明白及实践大乘法,等于最富饶之人,有佛法于心中。‘富有诸财物,五欲而自恣’:色声香味触,无非三昧,随缘应用,宽大自在,得不行思议之神通妙用。如人要色就有色,要声就有声,以致于香、味、触,亦复如是。这不是很妙吗?‘财色名食睡’悉皆圆满具足,仿佛初祖摩诃迦叶入定于鸡足山内,这不是‘长睡’吗?‘睡’几千年不算长,几万年也一眨眼而过。‘食’,法界内有最柔美的食品。‘名’,能得人所不能得之名。要‘财’时,只要随意伸手一抓,就能获得。
我等亦如贫人无异,背觉合尘,如在长夜。世尊愍见,常起修养,令我等种无上菩提宽大之愿。但我等无伶俐,不知往昔曾发之愿,亦不觉知本有之佛性,得少许不生不灭之乐,而骄傲足不求大乘窍门。此刻听闻佛言,方觉悟此非毕竟,只是中道之‘化城’,非真实灭度。唯有得佛智,才是毕竟寂灭。佛给我们授记成佛后,方知大乘为无上正遍知觉,此疆域之肃静,不凡非浊、殊胜之事,及转次授记,使我们身心遍体欢欣。
求佛法者,必要具备忍耐,不畏艰巨困苦之前提所阻,方能有所成绩。
有人说‘五欲自恣’太玄妙,我为了得此‘地步’而发心。你错了!若工钱了五欲而发此心,不久往后将会堕入地狱。这是错专心,求五欲者,其心不正,必入魔道,做魔王家族。大乘法乃为舍欲、断欲、无欲而发菩提心,以上所说之‘五欲自恣’,只不外是一种比喻,形容一种大权菩萨自在神通力之示意。凡有大乘根性的菩提萨埵都不会稀罕这种‘安乐’,不执此境,名为善境,若执此境,则为魔境。菩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要成绩佛道者,则必需先断淫欲,欲是苦根,不然是颠倒众生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