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着与担取去云端佛学
时间:2016-08-25 19:1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次
禅林中有则公案,极端耐人寻味。 一僧问赵州僧人:“一物不未来时怎样?”州曰:“放下着。”僧曰:“既是一物不未来,放下个甚么?”州曰:“放不下,担取去。” 这僧是指严阳尊者,厦魅赵州从谂禅师的法嗣。“放下着”中的“着”是虚字,没故意义,是用以增强“放下”的呼吁语气,而所谓“放下”,就是“丢掉它”的意思。“担取去”即挑着,扛着之意。 他初参赵州,便以此话头宋向赵州问道。“一物不未来时怎样”等于说“当修行到身心脱落的地步时,后头还该当奈何修行?”这个中蕴含着尊者自以为已经把凡间统统都识破了,什么都放下了,不再有任何对象可以困扰他,他自以为这样一念不生的地步已经很清净了,在修行的角度来说算是出神入化了,就要与道相契了,他心中暗自期许的着实不是真的要什么复原,而是要赵州对他这种修行地步的必定。可是没想到赵州不单没有奖励他,反而要他把“放下”的统统动机和地步也要放下。因此严阳尊者就在愕然和不测之时有了后头的一句话反问,也好像是在提示赵州僧人:你看,我都修行到了云云的地步,尚有什么要放下的呢?赵州您是不是弄错了? 赵州并不给严阳尊者的惊讶和不解一个表明,而是直截了内地说:你既然放不下这“一物不未来”的清净之念,那就把这个用担取去! 听到赵州的这句话,严阳尊者当下灵光一闪,顿悟了。 严阳尊者以为本身已经放下了统统,殊不知他执着了一个“清净”(一物不未来)。也就是说,他没有放下“清净”这个意念。因此,赵州禅师提示他把这个也放下。严阳尊者依然执迷不悟。赵州禅师于是指导他将它“挑起来”。为什么赵州禅师这样说呢?很显然,赵州禅师是想用金刚般若破其执着。严阳尊者把“清净”抓得太死,执着太重,不愿放下,假如把它“挑起来”会是奈何的呢?这个“清净”能挑得起吗?着实,这个“清净”是不消去挑的,可能说,挑即不挑,不挑即挑。既然浑然忘我,一物都无,那你为什么还要挑着这个“清净”之念?假如你有个“挑”的意念,不又执着了吗? 一个行者,很全力地参禅或念经,颐魅障逐渐消除了,机缘成熟了,头脑妄念安静了,徐徐心如止水,像大海最深的谁人处所海底的水,极为清净,这个时辰想主观起一个动机都生不起来。到此境地,按理来说,到了悟道的边沿了,很轻易见到空性法身了,以是已往、此刻、未来全部悟道的高僧也好、居士也好,在悟道的刹那,都将处在这个临界点上。从修行的角度来说,许多人都憧憬这“一物不未来”的状态,以为这个最自在,以为这就是禅的最高地步。然则赵州僧人却说,连这个以为最自在、最高地步的动机也得放下,这样才气够真正进入禅门,在阔别统统别离执著的条件下,进入无别离的地步。可见,“放下着”当然是很高的悟境,但假如执着于“放下着”,又成了悟道的障碍。 之后,禅林中的高僧大德们为了破斥学人志得意满于“放下着”的动机,在接引学人的时辰也像赵州一样,云端佛学,采纳了怪异的接神秘领。 《祖堂集》卷六中僧问投子义青禅师:“一物不未来,为什么赵州却让他放下着?”投子禅师说:“辛勤他这样来。”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一中桂琛禅师问僧:“你带了什么对象来到这里?” 僧答:“我什么对象也没有带。”桂琛禅师喝斥道:“为什么要对众撒谎?” 《古尊宿语录》卷八中僧问首山省念禅师:“一物不未来时奈何?”首山说:“你为什么要对着公共说胡话?”其僧正想辩解,只听得省念又是大喝一声! 尚有两则禅门故事也与以上禅机相映成趣。 宋代的张九成,有一次拜访喜禅师,禅师问:“你来这里是为了什么?” 张九成说:“打断念头火,特宋参喜禅。” 禅师一听,就己知他尚未悟道,存心摸索说:“缘何起得早,妻被别人眠?” 张九成一听僧人平白无端地说本身老婆和别人睡觉,心中无明火顿起,生机地说:“无明真秃子,焉敢发此言?”——你这个混帐的秃僧人,怎么敢说出这种疯话来? 喜禅师微微浅笑,不紧不慢地说:“轻轻一扑扇,炉内又起烟。” 喜禅师略施小技,就把张九成还没有“打断念头火”却偏要自诩“打断念头火”的究竟揭破了出来。张九成听了,深感忸怩,自此越发强项地皈心禅门。 另一则放不下的故事产生在日本。 一天,坦山禅师与一位同参外出行脚,正赶上天降大雨,一条小沟立即被雨水冲成了一条小河。他们正筹备横穿已往,却发明一位身着丝绸衣服的年青女人,站在一边彷徨不前。显然,她不想趟过小河弄脏衣服。 “来吧,女人。”坦山说着伸出双手,然后抱起那位女人趟过了小河。 同拜见此景象,忽忽不乐,一声不响,直到入夜挂单投止时,才不由得问坦山:“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出格是年青仙颜的女子,那是很伤害的。你为什么要犯戒呢?” “噢,你是说过路的谁人女子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抱着她呢!” 时下,有不少参禅的人,死死地抱定“前念己灭、后念未生、了了理解的当下”这个见识不放,以为这个即是自性。似则似矣,是则不是。作为修行的入手利便,无可厚非;若以为这个即是毕竟,住在上面,不愿放舍,则是“死水不藏龙”,何有出面之日! 永嘉人人讲,“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贪图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变幻空身即法身”。若执定“前念已灭、后念未生、了了理解的当下”,以为只这个是自性,这就意味着,其余的都不是自性了,这就成了二边之见。 若从真空的角度看,自性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若从妙有的角度看,尽十方天下,随举一物,无不是诸佛法身。卷则一法不立,舒则包含万象。 着实,无论禅、净、密,浩瀚公案窍门,皆是殊途同归,引导我等“明心见性”。倘若我等修行之人时时以“明心见性”观照,便知先进大德,无一不是直指民气:“观自在……”、“五蕴皆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原来无一物,那里惹尘土”、“凡全部相,皆为虚妄”、“前念已绝,后念未起”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消除不孝之习气云端佛学
- 下一篇:不生气,就赢了云端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