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放生戒杀 > 护生 >

丰子恺与《护生画集》 中国佛教放生网_放生仪规 放生感应 放生功德 放生心得 放生愈病-云端佛学

丰子恺与《护生画集》.jpg

  

图:画中描绘人与动物之间的饱满情感,让人难忘

  文/陆小鹿

  因为喜欢丰子恺,我买回一套读库出品的《护生画集》,内含六册画集,一册释文,总共七本。在释文的再版前言里,我得知这套画集,从开始作画到全部完成,长达四十五年。如此漫长的岁月,浩大的工程,让人震惊之馀是深深的佩服。

  《护生画集》,它的诞生歷程究竟是怎样的呢?那得先从丰子恺的偶像弘一大师说起。

  当年,丰子恺求学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担任他图画和音乐的老师是李叔同。李叔同多才多艺,音乐、美术、书法、戏剧无一不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骊歌《送别》,便是李叔同当时的作品之一。李叔同渊博的学识让学生丰子恺极为欣赏和佩服,从此紧跟恩师的步伐,不离左右。后来,李叔同削髮为僧,成了弘一大师。

  都说文人交往时有雅趣。弘一大师五十大寿前夕,丰子恺画了五十幅画,再由弘一大师给每幅画题字,作为特别的生日礼物,送给弘一老人祝寿,由此诞生了《护生画集》的第一册。

  有意思的是,十年后,两人又联手合作了字画各六十幅,出版了《护生画集》第二册,以此来庆贺弘一大师的六十大寿。

  后来,弘一大师提议每十年可出一册,幅数依照岁数,待他七十岁时,可以作《护生画集》第三册,共七十幅;八十岁时作第四册,共八十幅;九十岁时作第五册,共九十幅;一百岁时作第六册,共百幅。丰子恺郑重允诺:“世寿所许,定当遵嘱。”

  但人之寿命,并不能自己做主,弘一大师后于六十二岁那年圆寂。寿星既已归去,题字之人亦已缺失,云端佛学,《护生画集》还能继续下去吗?令我无限感动的是,丰子恺始终未忘师命,他埋首作画,请友人代为完成题字部分,在恩师七十及八十岁阴寿之际,相继出版了《护生画集》的第三及第四册。

  这是一段用生命实践诺言的可歌可泣的岁月。恩师寿命无法自主,丰子恺同样也无法预料自己的寿命会终于何时。若世寿不许,该如何了愿?为了不辜负使命,就要与时间赛跑。在恩师九十岁及百岁阴寿还未到之前,丰子恺为践宿约,鸡鸣早起,孜孜选材、默默绘图,提前完成了《护生画集》的第五及第六册,正因为这样未雨绸缪的提前作画,才使得他在离世之前,得偿夙愿,留下这样一件饱含深情的巨著,这不能不算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大奇迹,这是一份深沉到普通人无法想像的爱。

  翻开《护生画集》第一册,基调是伤感的,这五十幅画是丰子恺和弘一大师对杀生的一种无声抗议。丰子恺的画,贵在画面生动有故事感,搭配弘一大师的题字后,文字的渲染更容易将画面的气氛烘托出来。比如一幅题为《今日与明朝》的画,左边画的是风和日丽的今天,鱼、鸭在河水里活泼地嬉戏,右边则是明天,鱼、鸭被繫着头吊在绳上陈列在市集……鲜明的生死对比,令人唏嘘不已。

  到了《护生画集》第二册,基调开始回暖,画面呈现出诗趣盎然,如沐春风的感觉,这六十幅画侧重于护生。比如一幅名为《襁负其子》的画,画面就非常温馨有童趣,一边是母亲背上驮一小儿,一边是母鸡背上驮一小鸡,採撷生活场景的写实方法,使丰子恺的画更易引发出读者的共鸣。

  《护生画集》第三、第四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画面中涌动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饱满情感。丰子恺以画来提醒读者,动物与人类一样,也有情感,你对牠们好,牠们就会对你好。记得第四册里有一幅画,画的是相敬如宾的两隻鹅,一隻鹅,颈部受损,另一隻鹅,缺了一隻脚掌,主人叫唤牠们时,残颈鹅都会让残掌鹅先走,而吃食时,残掌鹅都会让残颈鹅先吃,从来不和牠抢。说实话,看《护生画集》时,我屡屡被这样温情的画面所打动。在这个人情普遍冷淡的时代,不要说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都缺乏真挚情感,这个时候读一读《护生画集》,真的非常必要和有意义。

  在《护生画集》的第五、第六册里,丰子恺依旧延续他的悲悯之心。在关注动物之外,植物也是他关注的主题之一。同动物一样,植物也有生命,凡有生命力的东西,都应该怀着慈悲之心去善待它们。比如第五册里有一幅图,叫《用茎吸养料,苟且延残生》。一隻花瓶,插着从外面折来的鲜花,虽然花叶完好而美丽,可是枝下已无根,花朵不过苟延残喘罢了。这样的画让人深思,引人反省,散步园中,看到好看的花草随手摘取,这样的行为直到今天都屡见不鲜,摘花人在满足视觉美感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这其实是在伤害植物?

  事实上,《护生画集》里有很多这样引人深思的画面和题词。六册画集,厚厚一摞,我花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读完它们。我读得很慢,原因是—那些充满感情的图画和文字,每每让我感慨万千至停顿,时而觉心疼,时而感温馨,时而会内疚,时而想流泪。

   

分享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