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述记(二十九)-云端佛学
时间:2016-10-17 17:5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次
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这段里面有很多譬喻。佛言:夫为道者,修道之人,远离一切障碍,远离种种欲望,犹如木在水里,生在世间要轮回,随波而动。世间法我们觉悟过程中,会发现还是在情和欲中生存,寻流而行,还没有了脱。不触两岸,两岸是生死,不要触生死两岸,还有种两岸解释是指情和欲,不要触情与欲。情、欲、无明为生死根本。见思皆有情欲。不要执着它。修道之人如逆水行舟,推重车上山,不进则退。不修行就永远在生死轮回当中。世间人有差别也是在这里,对情欲看法不同。有的人说生于世间,人就是要有情有欲,这是正常的,无情无欲那人活在世间还有什么意思?这是边见,不对的。后面我们还会讲到。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人有种种欲望,种种知见,种种不正当的看法。在佛教里叫五见。五见分为“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身见,即我见我所见也,执着于身体五蕴,地水火风,执着假合之身为真我,以身体为主导,一切都是为这个身体而服务的,所以叫身见,而不知道身体为皮革之囊,众秽积聚,为身体所累。第二个是边见。边见是依我见之后而生出的种种的不正当得见解。觉得生活在世间,鸡鸭鱼肉都被我所吃的,鸡鸭鹅狗就是盘中菜,云端佛学,这叫边见。还有一种认为死去之后不存在。要在世间就要吃喝享受,不然就白活了,这叫断见。断见属于边见的一种,另外一种叫常见。都是不正当的,人是要轮回的,不然世界就乱了。第三种叫邪见。拨无因果。人世中无善恶之分,没有果报。但古语讲善恶皆有报,皆因时辰未到,只是时间问题。有的人现在存有这样的邪见,拨无因果,没有因没有果,随便造作没有果报,这样的人是最可怕的,因为他处于无知的状态,没有智慧。第四种叫见取见,以劣知见为始,劣知见就是不当的,不正确的,以此为原始。认为以上的那些知见都是对的,这种知见本身就错了。第五种叫戒禁取见,这种人不一样的方式,有很多是外道邪道。比如古印度有人执持牛戒、鸡戒。就是发现牛、鸡等死了之后都升天了,什么原因呢?因为牛有牛戒,只吃草,只干活。就升天了,它以此修行。所以便也如牛鸡一般,只持牛戒鸡戒,为升天之因。还有种修苦行为求涅槃之道。古印度有拜日拜月等种种苦行,释迦佛当初跟外道六年苦行,日食一麻,羸瘦如枯骨,发现这种方式不得解脱。所以才开始自己证道。人的知见不同,有种种不正当的知见,不要为人取,不要被不正当知见左右我们。在修学过程中,要树立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被一些人错误的知见沾染,不被外在神奇的异相的不正当的外在遮盖我们的智慧。鬼神就是容易显发神通,人呢就很容易沾染在这上面。有则公案讲有位比丘讲法,看别人讲法都有人听,他自己讲法没人听,也没有供养,后来发现一个鬼,鬼也想求供养。由于贪心驱使,所以便一起合作,每次这个比丘讲法的时候,鬼就将他举起至空中,信众一看,了不得啊,身腾虚空,人都聚集起来,都过去听。后来天人于虚空而过,鬼害怕天人,逃走了。但人在空中无法停留就掉落下来。这也就是说我们不要被外在的东西所干扰。所以听法的时候,讲的玄乎其神的一定有问题。不在心性上用这些都没有用,它会遮盖我们的本性,当你没有明心智之前,外在的东西都会令心智迷失,所以佛陀是呵斥这些的。古时有的人显神通,这个人一定会缘尽,走掉。不会让世间人粘著在这上面,因为粘著了大家就分不清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了。因为魔也在显,魔就喜欢用这个来摄持人心,因为奇人奇事大家都很新奇,我们知道鬼有鬼通,天有天通,附体有附体通。附体通,鬼神精灵鬼魅附在人身上显发神通。比如农村有很多迷信神啊仙啊,很多,信众也很多,还有像狐狸,蛇,乌龟,黄鼬啊还有其他的属于畜生道,也在修行,但是受身体所限,所以他要借助人的身体而显发出功能,它要继续在人身上,所以叫附体。附在人的身上,占有人的身体而显发出它的灵异。所以人就粘着这方面,感觉好奇都喜欢去看。实际上它还不如我们人。我们贪心作怪,遮盖本有智慧,迷失我们的本性。所以不要痴迷在这上面。我们闻佛法要正信正行。所以要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洄流就是懈怠,像水流一样,走过去又回来,我们人就是这样,修一段歇一段。人容易懈怠,所以修行要勇猛精进。亦不腐败,腐败这里是指有为之法,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它是无常的,成住坏空,我们不要执着于有为之法,有为之法相对的是无为之法,我们要精进勇猛而不懈怠,潜修出离之心而求无为之法,向上增进,修出尘之心。吾保此木决定入海。佛陀说这样修道的人,决定能够入海,海就是大愿境之海,解脱之海,成就之海,确保一定会福慧圆满,成就大道。只要精进不触两岸,不被情爱所留,不被种种不正知见和外在鬼神所遮,不被神通异见迷惑,不懈怠,精进勇猛,不修以有为法为究竟,而修无为法为根本,确保这个,学道之人,决定会入海的。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前面譬喻,后面呼应,宣讲教理,譬喻方式不同,告诉我们修道之心、修道的经历、修道的过程和最终得到的果报。这段非常好,就像心经一样,整个修正过程,透彻的讲解了修道的发心、经历以及不同的结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