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黄梅四祖寺第四届禅七法会净慧大和尚开示第十天 开悟的境界-云端佛学
时间:2016-09-04 11:14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2007年黄梅四祖寺第四届禅七法会净慧大和尚开示第十天 开悟的境界-中国佛教文化网 各位善知识: 这次打七,第二个七已经是第三天。要说用功,也有很明显的进步。
各位善知识:
这次打七,第二个七已经是第三天。要说用功,也有很明显的进步。有的人小有轻安,有的人也得到一点点受用。最起码的,腿子疼好一点,一支香坐下来能够基本不动。而且,对于坐香,打坐,有了一些兴趣,喜欢上打坐了。这都是进步,都是提高,都是这次禅七的收获。尽管这些收获,与克期取证的要求非常遥远,但是,克期取证的目标需要我们逐渐地接近它,靠拢它,实践它。
克期取证者,昨天我讲到,那就是要求开悟。关于用功的次第,关于开悟,有顿悟,有渐悟,有证悟,有解悟。悟的方式、方法不同。如果真正是自心实现了突破、飞跃,悟所达到的境界应该是一致的。
悟前的阶段,我记得去年在本寺禅文化夏令营的课程上,我曾经讲过修生活禅有四个次第。修生活禅的四个次第,实际上也就是我们从初用功到开悟的四个次第。这四个次第就是:安住当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灵光独耀。讲了这四句话。这四句话,都是古代祖师的开示,都是过来人讲的话。讲的修行次第,讲的修行历程,讲的修行所要达到的目标。在本次禅七中,我讲到参禅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专注、清明、绵密;第二个阶段:山穷水尽;第三个阶段:柳暗花明。把这两次讲的比较一下,实际上内容都是一致的,只是分合不同,语言不同,所要描述的用功过程还是一样。
不过,这次讲的专注、清明、绵密,在初步下手做功夫的时候,操作性要强一点。而且和我一贯讲的,初用功的人所应掌握的方法是一致的。千说万说,过程长、过程短,过程长就是渐悟,过程短一点就是要达到顿悟。不管前面有多少过程,要达到开悟是禅的本质,是禅的根本目标。如果说禅离开了悟,禅就没有了生命。在禅堂不求开悟,禅堂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没有了吸引力。
所以我们各位一定要立志高远,一定要想到我在此打坐的目标就是要开悟。不求人间福报,不求身体健康,不求延年益寿。朝闻道,夕死可矣。朝开悟,夕死可矣。要有这种决心。所谓以悟为期。
开悟了,就知道如何真修,如何真行。没有开悟以前,所说的修行都不过是盲人摸象,究竟象的形象如何,作为一个盲人,用手去摸它,摸到象的鼻子,以为象就像一根长长的大黄瓜一样;摸到象的耳朵,以为象就像一把蒲扇一样;摸到象的身体,以为象就像一堵墙壁。实际上那都是偏面的,不是象的全体。只有眼睛清楚的、光明的人,才能够一眼看清象是一个怎样的动物,才能看清象的全体。悟与未悟,亦复如是。
悟的境界,悟的当下,是什么样呢?就是我在禅文化夏令营上面讲的,安住当下,守一不移,一念不住,灵光独耀。灵光独耀的境界,就是悟的境界。这是百丈禅师对开悟当下的描述。百丈禅师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这是百丈禅师对开悟境界的描述,这是过来人的话。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八个字。这八个字就是开悟的当下的那种境界。特别要留意“迥脱根尘”这四个字。根就是六根,尘就是六尘。在开悟的当下,在开悟的那一个阶段,是根尘相脱,根与尘不相接。那才是叫做六根清净。六根清净以后是什么境界呀?六根清净成正觉。根尘相脱了,觉悟现前了,那就是佛的境界。
我们平时六根与六尘永远是搅和在一起的,眼贪色,耳贪声,鼻贪香,舌贪味,身贪触,意缘法。根尘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割都割不断,分都分不开,根尘相脱不了。六根总在六尘中。眼睛有一下不睁开,不看一点东西,都觉得难受。那就是凡夫迷失的境界。真正的圣人、圣者,六根清净。六根清净就是不被六尘所染污。
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检验我们平时修行的功夫怎么样。看我们的六根是孤立的,还是总在六尘中?我曾经讲到,六尘又叫六贼,是六个强盗。这六个强盗无时无刻不在劫夺我们的法财。法财被劫夺了,我们就贫乏了,我们修行就没有力量。只有真正具足法的财富,我们修行才有力量。
悟了以后,悟的当下是什么境界呢?大家都读过《六祖坛经》,六祖在五祖会下亲聆五祖为他诵《金刚经》,五祖向六祖传授《金刚经》,当五祖诵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六祖忽然大悟,说了一句“一切万法不离自性”,然后一连说了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就是开悟以后,对悟的境界、对心的作用,对心的认知,一下子明白了心是怎么一回事,性是怎么一回事。哦!原来是这样!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本无动摇,本自具足,能生万法!这就是我们的心!这种描述,这种脱口而出的悟的语言,是不经过思量卜度,是当下的无分别智的透露,是现量境的语言。
我们要了解怎么样开悟,了解我们的自心,平时要好好地用功夫,要真正安住当下,一切时、一切处,都要安住在当下,不要想昨天,不要想明天,不想东,不想西,就在当下一念用功夫。然后一定要做到守一不移。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守一不移是个决窍,所谓一行三昧。一行三昧就是要做到一心不乱,然后就可以进入正定,这叫一行三昧。能够达到守一不移,进入一行三昧的状态,就可以一念不生。一念不生的状态能够保持得住,把握得了,灵光独耀的消息就在前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那一定是在一念不生的基础上,才能出现的一种精神的奇迹,悟的奇迹。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了,这个时候就会“体露真常”。真常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自性,自心之性,常住不灭,不可以用语言文字来描述,所以是“不拘文字”。
“心性无染”,真常心性就像六祖所说的那样“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既然是本自清净,就从来没有染污过。如果真正染污了,它也干净不了。因为佛性本来是清清净净的,佛性如果本来不是清净的,怎么能够达到清净呢?所以古人把心体比如为明镜。明镜蒙上了尘垢,明镜本身的光明并没有消失,只是被尘垢所蒙蔽。又比如心性像一轮明月,忽然被浮云所遮蔽,只要智慧的风把浮云驱散,明月当头光明炯炯。
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样使我们的本有的光明不再消失呢? “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只要使我们的心性不再被染污,本有的光明就不会消失。怎么样才能不被染污呢?六根不要被六尘所迷惑,“但离妄缘”,妄缘是什么呢?妄缘就是六尘。要保持六根清净,就是本来的佛,如如不动的佛。
我们修行办道,起早贪黑,行香坐香,腿子疼忍受,疲倦了忍受,难受了忍受,忍受来忍受去,为的什么呢?为的就是要达到“灵光独耀,迥脱根尘”那样的一种精神的升华、精神的净化!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